2019年锦州市古塔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0小题,前50题,每题0.3分;后50题,每题0.6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孟子》
2.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 )。
A.人的培养功能 B.人口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3.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人口功能
4.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 )的观点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许慎
6.推动和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政治思想 D.文学艺术
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8.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发展
A.身体和心理 B.智力 C.个性 D.社会性
9.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10.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1.小学三年级5班班主任王老师用了一只比较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同学也用上了和王老师一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 )。
A.向师性 B.可塑性 C.接受性 D.依赖性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公正评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1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是( )。
A.爱与权利 B.爱与义务 C.责任与义务 D.爱与责任
14.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的关系。
A.长幼尊卑 B.民主平等 C.令出必行 D.相互包容
16.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的是教师的哪一种素养( )。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7.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18.( )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A.活动 B.教学 C.工作 D.交往
19.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20.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时间活动 C.主体活动 D.文化活动
21.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 )。
A.交往过程 B.认识过程 C.思维过程 D.教育过程
22.以下与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相一致的教育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可接受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阐述的教育思想是( )。
A.绅士教育 B.自然教育 C.和谐教育 D.武士教育
24.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 )。
A.常规准备 B.一般工作 C.排练预演 D.先决条件
25.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同学们心潮澎湃、精神振奋,这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7.学校正式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8.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 )。
A.学生的学 B.教师的教 C.教学环境 D.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29.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
A.布鲁纳 B.桑代克 C.冯特 D.陆志伟
30.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 )。
A.维果斯基 B.洛伦茨 C.契可夫 D.皮亚杰
31.小明每周都会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小结,并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学习,这属于( )。
A.自我认知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32.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是( )。
A.巴普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埃里克森
33.家长要求孩子快点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电视了,看电视对孩子来讲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没有任何影响
34.到工厂进行访问属于( )。
A.实物直观 B.形象直观 C.模象直观 D.感知直观
35.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年限是( )。
A.6年 B.7年 C.8年 D.9年
3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指未满( )周岁的公民。
A.十八 B.十四 C.十六 D.十二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在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 )。
A.图书馆 B.博物馆 C.文化站 D.歌舞厅
3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者应当在( )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电脑显示器上 B.显著位置 C.营业场所角落 D.任意位置
3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立德树人,要把(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民主法制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4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的人( )。
A.培根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夸美纽斯
42.鲁班由“茅草割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
A.负向迁移 B.原型启发 C.思维定式 D.功能固着
4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方式,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C.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4.17世纪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和论证,这一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论》 D.《教学与发展》
4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
A.情境学习 B.接受学习 C.潜伏学习 D.机械学习
4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年
A.1983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6年
47.柳阿姨开了一家饭馆,由于人手不够,她把农村13岁的侄女小花叫来打工,每月工资500元钱,柳阿姨的行为( )。
A.属于正常的用工 B.违法 C.招用自家亲戚,不违法 D.说不清楚
48.初二学生李明学习成绩太差,于是学校将其开除学校的做法( )。
A.属于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 B.属于教学方法不当,不违法
C.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D.符合该学校管理制度不违法
49.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布鲁纳 B.苛勒 C.霍华德·加德纳 D.皮亚杰
50.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是( )编著的。
A.蔡元培 B.杨贤江 C.晏阳初 D.陶行知
51.与“孟母三迁”这个典故所反映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相吻合的说法是( )。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B.英国高尔顿的“人的能力得自遗传”
C.美国詹森的“人的智商80%来自遗传”
D.美国华生的“让我们把能力倾向、心理特征、特殊能力遗传的鬼魂统统赶走吧”
52.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三中心“是( )。
A.儿童、教材、活动 B.教师、活动、经验
C.儿童、活动、经验 D.教师、经验、教材
5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54.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55.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善于口头演讲,有的人善于书面写作。这说明人的发展具有( )。
A.能动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56.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业书名为( )。
A.《教育心理学大纲》 B.《教育心理学讲义》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概论》
58.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 )。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59.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在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著作(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概论 C.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D.教育实用心理学
60.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和心理断乳期的是(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61.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阶段性规律 C.不均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62.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
A.教师 学生 教材 B.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C.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D.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环境
63.我国科举考试使用的教材主要是( )。
A.“六艺” B. “四书”“五经” C.《学记》《理学》 D.“七艺”
64.推动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6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为( )。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66.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交给学生,这是我国( )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67.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培养》 C.《普通教育学》 D.《民本主义与教育》
68.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儿童,其思维发展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9.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化教育兴起于( )。
A.明朝末年 B.清朝初期 C.清朝中期 D.清朝末年
70.如果一个学生在回答“A比B高,B比C高,哪个更高?”时,可以轻松回答出来,表明其思维发展处于( )水平。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1.没有实行双轨制的国家(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72.(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目前发展心理学界最具权威的理论观点之一。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维果茨基 D.艾里克森
73.教育的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
A.教育的方向 B.教育为谁服务 C.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教育怎样培养人
7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
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控制
75.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分别指的是( )。
A.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 B.一级课程和三级课程
C.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 D.二级课程和一级课程
76.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77.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的要求,初中阶段的课程(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与分科兼顾 D.以分科课程为主
78.盲人的听觉一般都比较灵敏,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中的( )。
A.顺序性原则 B.阶段性原则 C.不平衡性原则 D.互补性原则
7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科规律中的( )。
A.准备率 B.练习率 C.动机率 D.效果率
80.关于教学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
A.杜威 B.泰勒 C.布鲁纳 D.布卢姆
81.陆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她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连续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8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把( )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A.促进公平 B.育人为本 C.提高质量 D.改革创新
83.从法规类型(属性)上看,《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
A.单行条例 B.政府规章 C.行政规章 D.行政法规
8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 C.顺向思维 D.逆向思维
85.“杀鸡猴”属于( )。
A.替代性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
86.有位学生将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张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惭愧,张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热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廉洁奉公 D.为人师表
87.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高尔顿 B.华生 C.班杜拉 D.霍尔顿
88.个人的成就动机包括两个方面:追求成功与( )。
A.追求利益 B.避免失败 C.回避困难 D.追求刺激
89.《中华人名共和国教师法》何时开始实施( )。
A.1993年1月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月1日
90.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91.在学校德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体现的德育要素是( )。
A.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B.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92.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星期不准玩电脑,这种做法属于( )。
A.消退 B.惩罚 C.负强化 D.逃避
9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
A.天津水师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福建船舶学员 D.京师同文馆
94.儿童心理发展先具体后抽象属于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95.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提出( )。
A.实施素质教育 B.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C.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D.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96.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97.孩子哭闹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98.从课程的发展来看,制约学校课程制定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儿童、学校 B.社会、儿童、知识
C.儿童、知识、学校 D.社会、学校、知识
99.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实行( ),并予以公示。
A.入学测试 B.免试就近入学 C.双向选择 D.按能力分班
100.在教育工作中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即教育工作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二、判断题(共30题,每题1分,正确的选择A,错误的选择B。)
101.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
A.正确 B.错误
102. 苛勒的顿悟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相互独立与排斥的。( )
A.正确 B.错误
103.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
A.正确 B.错误
104.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音体美等素质的特长教育。( )
A.正确 B.错误
105.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的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听别人讨论,上课喜欢听老师讲。( )
A.正确 B.错误
106.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形成S-R联结的过程。( )
A.正确 B.错误
107.巴甫洛夫是经典条件反射的提出者。( )
A.正确 B.错误
108.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是两种对立的课程。( )
A.正确 B.错误
109.班会上,老师列举“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例子,这是采用榜样示范法。( )
A.正确 B.错误
110.实验室、教材、因特网属于显性课程资源,而师生关系属于隐性课程资源。( )
A.正确 B.错误
111.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的课程。( )
A.正确 B.错误
112.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
A.正确 B.错误
11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技能或巩固知识技能的方法。( )
A.正确 B.错误
114.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
A.正确 B.错误
11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
A.正确 B.错误
116.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
A.正确 B.错误
117.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使全班同学的学习风格趋于一致。( )
A.正确 B.错误
118.学困生就是指智力水平不正常且有感官障碍的学生。( )
A.正确 B.错误
119.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活动。( )
A.正确 B.错误
120.动机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受学习任务难度的影响。( )
A.正确 B.错误
12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
A.正确 B.错误
122.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
A.正确 B.错误
123.班杜拉认为,大部分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
A.正确 B.错误
124.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
A.正确 B.错误
125.动作技能学习的实质是通过练习、使操作规则支配学习者的肌肉协调,最后达到自动化。( )
A.正确 B.错误
126.写作、阅读、解题技巧属于心智技能。( )
A.正确 B.错误
127.知道“三角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陈述性知识。( )
A.正确 B.错误
128.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
A.正确 B.错误
129.以动机的动力来源为标准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类。( )
A.正确 B.错误
130.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措施之一。( )
A.正确 B.错误
三、多项选择题(共20题,前10题,每题1分;后10题,每题1.5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1.广义的教育包括( )。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家庭教育 D.全民教育
132.被称为教育史上里程碑的著作为( )。
A.《理想国》 B.《爱弥儿》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133.教学媒体包括( )。
A.图片 B.黑板 C.投影 D.录像
134.以下观点具有”遗传决定论”倾向的是( )。
A.非凡的才能源于遗传因子 B.龙生龙,凤生凤
C.天才在于勤奋 D.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35.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36.学校文化的形成可以划分为( )。
A.学校教师文化 B.学校精神文化 C.学校物质文化 D.学校制度文化
137.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138.教师劳动的特点(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39.下面不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吹拉弹唱 B.写作技能 C.阅读技能 D.运算技能
140.问题的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 )。
A.提出假设 B.运用假设 C.检验假设 D.确定假设
141.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课程可分为(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生本课程
142.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休息属于( )。
A.生理需要 B.生长性需要 C.社会需要 D.缺失性需要
143.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 )。
A.平行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目标管理
14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B.学习动机适中,学习效果最好
C.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促进作用 D.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有促进作用
14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 )。
A.明确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共同的生活准则 D.心理相容的氛围
146.下列名句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有( )。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7.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
A.传递者 B.示范者 C.管理者 D.研究者
148.有效测验的特征是(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49.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 )。
A.发展速度的适应性 B.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性
C.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D.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50.教坛盛行“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这说明教师具备( )。
A.政治理论修养 B.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C.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019年锦州古塔区教师招聘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2.A【解析】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3.C【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4.B【解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苏格拉底形成了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由于苏格拉底曾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又有人将这种方法称为“产婆术”。
5.A【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
6.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7.D【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8.A【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
9.C【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0.A【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1.A【解析】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12.B【解析】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13.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是爱与责任。
14.C【解析】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如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15.B【解析】师生关系的构成: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16.B【解析】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中充分体现了崇高的职业道德。
17.B【解析】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隐性课程是伴随显性课程而产生的,没有显性课程也就没有现在隐性课程。
18.B【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19.B【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故选B。
20.A【解析】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
21.B【解析】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认识过程。
22.C【解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23.B【解析】卢梭倡导自然主义。故选B。
24.D【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5.C【解析】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题干中描述心潮澎湃、精神振奋体现了道德情感,故选C。
26.D【解析】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首要任务。
27.B【解析】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根据文献,我国在夏朝就有了学校,称为“庠、序”,但尚未得到考古材料的确切证明。商代出现学校的现象,已从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故选B。
28.D【解析】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29.B【解析】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30.A【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31.D【解析】自我调控是对自己的意志控制,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自觉而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小明每周都会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小结,并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学习。这属于自我调控。因此,本题选D。
32.A【解析】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故选A 。
33.A【解析】正强化又称为积极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题干中描述可以看电视给予愉快刺激促进孩子快点做作业行为增加,属于正强化。故选A。
34.A【解析】到工厂进行访问属于实物直观。
35.D【解析】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36.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7.D【解析】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故选D。
38.B【解析】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故选B。
39.D【解析】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40.A【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41.A【解析】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42.B【解析】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故选B。
43.D【解析】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方式,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故选D。
44.B【解析】夸美纽斯(1592~1670) 捷克教育家 《大教学论》(1632)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称为西方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主要观点:(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自然适应性原则”),即:教育要遵循自身规律,依据人的天性和儿童的年龄特征。(2)概括了班级授课制度和学年制,提出了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的思想,建立了教学原则体系和庞大的课程体系。(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为此编写了很多教材,如《世界图解》。(4)教学原则,夸美纽斯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45.A【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学习。故选A。
46.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
47.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题干中明显是违法行为。故选B。
48.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题干中描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故选C。
49.C【解析】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故选C。
50.B【解析】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编著的《新教育大纲》。
51.D【解析】题干描述强调的是外在力量对人发展的影响。ABC选项强调的是内在力量,故选D。
52.C【解析】杜威倡导的“三中心“是儿童、活动、经验。
53.D【解析】利用孔子学院可以传播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文化,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播功能。
54.C【解析】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注意教育的衔接和引渡;不平衡性——抓关键期;互补性——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5.C【解析】 年轻一代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
56.A【解析】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7.C【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业书名为《教育心理学》。
58.D【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主要参考了桑代克等人教育心理学著作,结合了我国的教育实践材料。
59.D【解析】20世纪初,我国出现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
60.C【解析】少年期又称危险期和心理断乳期。
61.A【解析】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62.C【解析】教育层面针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而教学层面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故选C。
63.B【解析】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四书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不再是科举的内容,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经书的背诵上。
64.D【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5.B【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6.B【解析】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地课程类型。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在教育史上,绝大部分教育家主张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人们称其为学科课程论者。学科课程论者认为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应按照各学科分别组织教学,教学以知识为中心。
67.A【解析】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68.C【解析】(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2)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3)多维思维(4)去自我中心(5)具体逻辑思维,例如,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大小。
69.D【解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1905年)的“废科举,兴学堂”,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70.D【解析】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主要的思维特征体现为以下几点:
(1)命题之间的关系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不仅能考虑命题与经验之间的真实性关系,而且能看到命题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推论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2)假设——演绎推理
假设推理能够使个体超越具体的感知和记忆,处理非直接经验领域内的问题。当问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如果没有太阳会发生什么”时,他的回答会是:“天会变黑”。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则会根据没有太阳的假设推导出许多不同的结果,比如植物、动物和人类的毁灭或彻底的改变。
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推出特殊的结论。比如给出这样一个陈述“所有的动物最终都会死掉”、“点点是一个动物”,这一阶段儿童可以得出这一逻辑结论:“点点最终都会死掉”。
(3)抽象逻辑思维
本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4)可逆与补偿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例如,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他们不仅能考虑把所加的重量拿走(逆向性),而且能考虑移动天平的加重的盘子使它靠近支点,即使力臂缩短(补偿性)。
(5)思维的灵活性
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的办法。
(6)具备了反思能力。
71.D【解析】美国实行单轨制。
72.A 【解析】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73.C【解析】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74.D【解析】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75.C【解析】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地方课程是二级课程,学习课程是三级课程。
76.A【解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级必修课程。
77.C【解析】小学是综合课程,初中是综合与分科兼顾,高中是分科课程。
78.D【解析】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故选D。
79.D【解析】所谓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科规律中的效果律,故选D。
80.D【解析】布卢姆的教学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81.A【解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的听报告、搞活动、开批评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故选A。
82.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83.D【解析】从法律类型上看,《教师资格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84.A【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85.A【解析】“杀鸡儆猴”属于替代性强化。
86.D【解析】张老师行为起示范作用,所以选择为人师表。
87.A【解析】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是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88.B【解析】个人的成就动机包括两个方面: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
89.B【解析】《中华人名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通过,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90.B【解析】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课程标准。
91.C【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92.B【解析】惩罚是行为的减少,题干中描述是为了让孩子大人行为减少。故选B。
93.D【解析】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
94.B【解析】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因此,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
95.A【解析】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共义务教育法》首次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
96.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7.D【解析】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题干中描述符合消退概念。故选D。
98.B【解析】制约学校课程制定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儿童、知识。
99.B【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并予以公示。
100.A【解析】题干强调学习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故选A。
二、判断题
101.B【解析】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
102.B【解析】顿悟说认为学习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两者有对立,但是均属于认知学习理论,并不是相互排斥。
103.A【解析】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104.B【解析】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5.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场依存型。
106.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行为主义。
107.A【解析】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条件反射。
108.A【解析】学科中心课程倡导以知识为中心,活动中心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
109.A【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110.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111.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112.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113.A【解析】演示法为了获得直观感受。
114.A【解析】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社区德育等形式。
115.A【解析】惩罚不是体罚。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健康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内疚、悔恨的体验,进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合理的惩罚能引起学生的痛苦体验和认真反思,有助于学生及时终止和纠正自己的不良品德和行为。
116.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117.B【解析】每个学生的风格不用要因材施教不必趋于一致。
118.B【解析】学习困难,又称学习障碍,即学习技能缺乏,指在知识的获取、巩固和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策略和技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综合征是指某些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因神经系统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性失调,使其在听、读、写、算方面能力降低或发展较慢,以致陷入学习困难。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中比较多见。因此题干描述错误。
119.A【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都有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
120.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121.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122.A【解析】先进的政治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后的政治制度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题干
123.A【解析】班杜拉倡导观察学习,题干描述正确。
124.A【解析】“温故而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
125.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126.A【解析】写作、阅读、解题技巧属于心智技能。
127.A【解析】陈述性知识强调“是什么”,题干描述正确。
128.A【解析】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129.A【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130.A【解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体现教育公平。
三、多项选择题
131.ABC【解析】学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132.ABD【解析】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133.ABCD【解析】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的载体 如图片、黑板、投影、录像。
134.ABD【解析】ABD强调的都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C选项强调外在力量。
135.ABCD【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136.BCD【解析】学校文化的形成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
137.ABCD【解析】选项均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
138.ABCD【解析】选项均是教师劳动的特点。
139.BCD【解析】BCD属于心智技能。
140.AC【解析】问题的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41.ABC【解析】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42.AD【解析】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他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位。生理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所以选择AD。
143.ABCD【解析】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常规管理、目标管理。
144.BCD【解析】如果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学习效果,但学习动机不能决定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
145.ABCD【解析】选项均是班集体的特征。
146.ABD【解析】C选项强调的是自强不息,与题干爱国精神不相干。
147.ABCD【解析】选项均是教师职业角色。
148.ABD【解析】如果问到质量指标是四个,包括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而有效测量的特征是三个,效度、信度、区分度。
149.BC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50.ABCD【解析】选项均属于教师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