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郭帅请回答

【微点课堂】教育学知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分享到:
点击次数:1144 更新时间:2021年01月27日15:07:38 打印此页 关闭

教育学知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的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这一知识点需要以全题型进行备考,客观题一般考查的是规律、概念、例子、教育启示的一一对应,而主观题则需要大家对于概念和启示进行识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顺序性

1.含义

顺序性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例如,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2.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学不躐等”、“盈科而后进”等遵循了顺序性规律,而“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违背了顺序性规律。

(二)阶段性

1.含义

阶段性指的是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一般使用具体形象思维,而在中学阶段,学生一般使用抽象逻辑思维。

2.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不平衡性

1.含义

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例如,人的身体发展有两个高峰,感知成熟在前,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2.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四)互补性

1.含义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例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2.教学启示

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个别差异性

1.含义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2.教学启示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练习题:

小学低年级数学很少使用模象直观,高中教学却经常使用,体现了(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

选项A,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选项B,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选项C,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

选项D,可变性指的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

题干中低年级少用模象直观,高年级经常用,体现不同阶段不同特点,遵循阶段性规律。因此本题选A。

上一条:【阜新】彰武县2021年高中公开招聘高学历人才20人公告 下一条:【讲】教育学知识:个体身心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