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共合要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年按要求法里。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幼儿赛跑、下棋一般属于()
A. 表演游戏
B. 建构游戏
C. 角色游戏
D.规则游戏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游戏的类型。规则游戏是指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题干中幼儿赛跑、下棋都是具有一定规则且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故此题选D。
2. 与动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表述不符的是()
A. 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B. 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C. 调练幼儿的体育运动技能
D.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体育方面: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C项训练幼儿体育运动技能不符合幼儿体育的教育目标。故此题选C。
3. 大班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直觉行动性
B. 具体形象性
C. 抽象逻辑性
D. 抽象概括性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三至六七岁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五岁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有一定的发展,这时幼儿已能进行一些更加概括的思维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大班幼儿的年龄是5~6岁,根据题干表述,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性。A选项直觉行动思维是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故排除。C选项抽象逻辑性在大班开始萌芽,不是大班主要的思维方式,故排除。D为干扰选项。故此题选择B选项。
4. “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孩子”“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这样的语言描述主要反映了幼儿哪方面的发展?()
A. 自我概念
B. 形象思维
C. 性别认网
D. 道德判斯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而自我认识中又包含了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随着儿童的成熟,他们形成了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自己的智力、人格、能力、性别角色和族群背景。题干中“我跑得快,我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会讲故事,我是个男孩”等等这样的语言正是幼儿自我认识中自我概念的体现。B选项形象思维,又称表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选项性别认同(2~3岁)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认识,与题干不符。D选项道德判断是运用个体已有的道德概念及道德认识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推论的过程,题干中也未体现。故此题选择A选项。
5. 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最早()
A. 使用恩物开展教学的学前教育机构
B. 为工人子弟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C. 为贵族子弟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D. 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的学前教育机构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幼儿教育的发展。欧文于1816年在新拉纳克厂开办了一所幼儿学校——工人子弟学校。故本题选择B。A选项,恩物是福禄贝尔所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D选项,蒙台梭利主张让儿童处于“有准备的环境”中。
6. 暂无,待更新
7. 田田因为想妈妈哭了起来,冰冰见状也哭了。过了一会儿,冰冰边擦眼泪边对田出说:“不哭不哭,妈妈会来接我们的。”冰冰的表现属于什么行为?()
A. 依恋
B. 移情
C. 自律
D. 他律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移情的知识点。A选项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主要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联系。C选项与D选项属于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他律道德阶段主要发生在6~8岁,“他律”是按照外在的他人的标准判断事物的好坏。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主要发生在8~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且应相互尊重。B选项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移情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导致亲社会行为;二是移情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羞愧感。题干中冰冰边擦眼泪边安慰田田,与田田产生情感共鸣和同情心,是移情能力的体现。A、C、D选项与题干无关,故此题选B。
8. 暂无,待更新
9. 萌萌怕猫,当她看到青和小猫起玩得很开心时,她对小猫的恐惧也降低了。服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看,这主要是哪种形式的学习?()A.替代强化
B. 自我强化
C. 操作性条件反射
D. 经典条件反射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A选项替代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B选项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C选项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D选项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题干中萌萌看到青青和小猫一起玩得很开心会降低对猫的恐惧,是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属于替代强化。故本题选A。
10. 暂无,待更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 简述社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社区环境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①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在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②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这不仅扩大了教育的空间,更是丰富和深化了教育内容。(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①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②社区的积极参与将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气息。(3)社区文化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①社区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园教育。优秀的社区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影响着幼儿园教育。②社区的影响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
12. 简述幼儿工具性攻击和政意性攻击的异风。
【答案要点】工具性攻击行为指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的,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殴打等。(1)相同点:①二者都属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②二者的出现都带有目的性。工具性攻击的目的在于获得某个物品;敌意性攻击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指向。(2)不同点:①二者指向对象不同。工具性攻击指向的是物品,为了获得物品而攻击别人;敌意性攻击指向的是人,为了嘲笑批评他人。②二者年龄段不同。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③二者预见性不同:工具性攻击属于缺少预先的设想和深思熟虑而造成的对他人的伤害;而敌意性攻击是为了报复先前的侮辱或伤害,或者他们只是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而使别人受到伤害,具有深思熟虑的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井回名问题。
14、材料:教师为小应动儿制作了一列“小火车”(见下图),在每节本厢上分别贴了不同品种与数量的“水果”标签,要求幼儿能按标签投放“水果”。雪儿看看标签,然后往不同的车厢装进与标签品种一样的“水果”,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莉莉看着标签,并用手点数标签上的“水果”,嘴里还念着数字,然后拿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民民看看标签,就取出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水果”放进车厢,然后看着车厢里的“水果”,自言自语道:“嗯,都放对了。”
问题:(1)根据上述三位幼儿各自的表现分析其数学能力发展的水平。(15分)(2)该材料对教育的启示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1)上述材料在“按数量匹配实物”的操作活动中,不同幼儿的行为实际上反应了不同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不同水平。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并且由许多部分组成,可以从内容和动作两个维度理解。①在计数内容方面,一般经历“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这三个过程。口头数数是指口头按顺序说出自然数的能力。按物点数是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按顺序说出每个数词,使手点的物体与说出的数词一一对应。说出总数是指按物点数之后,将说出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物体的总数量。幼儿只有懂得说出总数才是完整计数活动的完结,才能说明幼儿出现了最初的数概念,也标志着幼儿开始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雪儿则没有真正达到“按量对应”的水平,只能按照标签上水果的种类进行对应,不能同时关注数量和种类两个标准进行对应;丽丽能做到手口一致地进行5以内的点数,并按量对应,但是在进行“按量对应”的操作时,还要借助于语言和动作点数物体也就是按物点数阶段。而明明在按物点数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理解了数量概念,也能做到按量对应。②在计数动作方面,在开始学习计数时,幼儿的手一般要触摸并移动物体,然后是只触摸不移动,再发展到不触摸,在一定距离外指点,最后到只用眼睛区分物体并点数,用眼代替了手部动作。语言上,幼儿由最初高声说出数词到小声说数,最后发展到无声的默数。在幼儿的计数过程中,手部动作和语言动作往往是相互结合的,并不是互相分离或独立发展的。材料中,雪儿要接触到物体并通过手指点数的方式;丽丽在进行计数时处于需要进行点数并说出数的阶段;明明则有进一步的发展,能够做到用眼睛区分物体,由出声数发展到在心里默数阶段。(2)教师是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源和主要教育者,直接影响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师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的作用,通过该活动为我们日后工作带来的启示如下:首先,作为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发展的特点。例如,对于有些幼儿在计算时出现掰手指、出声点数的现象,作为教师不要随便制止,应允许幼儿通过掰手指、出声点数的方法去解决他们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应意识到这些幼儿的计算能力还处于外部动作阶段或者说还没有完全的内化。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从外部动作向内部动作转化。其次,教师要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在发展计数时可采用多种形式,将其与生活和游戏相结合,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直观形象幼儿便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经验,寓教于乐。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即便同为小班幼儿,但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个别差异。因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和比较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以便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进行适宜的指导,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例如,材料中雪儿,在投放水果时把每节车厢都装满了水果。教师可以给幼儿做点数的示范,可以一边去触碰物体,一边口中说出数词,帮助幼儿理解数词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幼儿一边看,一边模仿。
15. 材料:中班角色游戏中,有动儿提出要玩“打仗“游戏,他们在材科柜里翻出好久不厦的玩具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地”,“哒哒哒”地打起来,玩得不术乐平、李老师看到此情景非常着急,连忙阻止:“这是理发店的玩具,不能这样现。”
问题:问宇老师的阻止行为是否合适(2分)?请说明理由。(10分)
(2) 如果你是李老师,你会怎么做?(8分)
15.【参考答案】(1)李老师阻止的行为是不合适的。①自主性是游戏最本质的属性,材料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玩的不亦乐乎,而李老师却加以组织,忽略了游戏自主性的特点;②幼儿游戏是现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材料中幼儿将玩具吹风机当“手枪”、仿真型灯箱当“大炮”这都是体现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游戏材料的假想,而教师强调“吹风机”是“理发店”的玩具,阻碍了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③教师对于幼儿游戏的介入与指导应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握好介入时机,充分保护幼儿游戏进程。题干中李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介入时机不可取,选择以现实代言人的身份进行指导,容易使幼儿丧失游戏的兴趣;因此李老师的行为是不恰当的。(2)教师在幼儿游戏应抓准指导时机、正确选择介入角色,巧妙合理的支持和指导游戏的开展,如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具体我会这样做:①首先我会在保证幼儿安全游戏的前提下给予幼儿充分利用材料进行想象的空间,及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②其次我会为幼儿提供符合“打仗”这一主题的其他材料,以此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③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幼儿游戏进程,巧妙提出合理化建议,合理扮演支持性角色,与幼儿共同探索游戏奥秘;④在游戏结束之后我也会收集丰富的、可转换的材料投放在班级活动区内,引导幼儿利用材料一物多玩,吸引幼儿探索兴趣,促进幼儿游戏中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提升。
五、暂无,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