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容易混淆。教育心理学界对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争论已久,分歧较大。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知识包括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我国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技能,程序性知识属于认知经验,而技能属于活动经验,程序性知识与技能不能等同。
一、程序性知识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即在某一条件下会产生某一动作的规则,它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即在满足某个条件的时候,我们做出某个行动。众多的产生式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表征复杂技能的完成过程。
二、技能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练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吹拉弹唱。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阅读技能,写作构思技能,观察技能,解题技能等。
三、二者的关系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于知识,两者是平行的,是相互联系的。
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知识是理论层面对技能的指导,而技能是实践层面对知识的操作。
两者解决的问题不一样:知识主要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技能主要“能不能做”与“做的熟练与否”的问题。二者属于不同层面的经验。
以上就是对程序性知识、技能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