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魔鬼题库

真题解析答案11

分享到:
点击次数:2372 更新时间:2020年10月01日09:39:56 打印此页 关闭


2021年营口站前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 50 题,每题 1.3 分,满分 65 分)

1.【答案】C

【解析】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参加“重阳节社区送温暖”“关爱鳏寡孤独老人”“爱心陪伴”等活动,王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实际锻炼法。

2.【答案】C

【解析】学习的人缺点要四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是之余,把学习看得很容易,有的是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类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里不同,所知,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

3.【答案】B

【解析】形象性原则是指美不是抽象的,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出现的。学生鉴别生活中事物 的美丑,必须能够直接感知美的形象。题干中,老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去欣赏日出、感受红绿灯指引下的都市之 美,从而引导学生对太阳和灯光产生感情,这体现了形象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 差异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美育。活动性原则强调个人必须参与活动进行体验,在 这个过程中使情感得到升华。情感性原则是指学生感受美的事物的同时,要融合自己的情感,形成审美感受,做出审美判断。

4.【答案】C

【解析】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康德:把“教育学”第一次列入大学课程——《康德论教育》。康德注重教育,曾说过“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5.【答案】A

【解析】阶段1:反抗行为阶段(4-5岁前)

这一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行为中经常表现出对抗性,拒绝遵循指示、要求,需要给予大量的注意;他们很少具有自己的规则,但是畏于斥责,可能遵循他人的要求。在学校教育阶段,也有一些学生处于这一水平。表现为当教师盯住他们时,他们会表现得中规中矩,但是稍微不注意,他们就会失去控制。

阶段2:自我服务行为阶段(5-7岁)

这一阶段的学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在课堂上比较容易管理,因为他们所关心的是行为后果“对我意味着什么”,是奖励还是惩罚。从道德发展来讲,他们处于奖励和惩罚阶段。这些学生作出某些行为,要么是因为他们想得到某些奖励,如糖果、休息时间等;要么是因为不喜欢违反纪律带来的后果。

阶段3:人际纪律阶段

大多数中学生处于这一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其行为取向是要建立一种相互的人际关系,他们作出的行为往往与“我怎样才能取悦你”联系在一起,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你要求他这样做;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这一阶段的学生形成了一种纪律感,你让他们安静下来,他们就会安静下来;他们基本上不借助强力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但是需要轻微的提示。

阶段4:自我约束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很少陷入什么麻烦,因为他们能够明辨是非,理解遵守纪律的意义,也能够做到自我约束。教师可以离开教室20-30分钟,回来后发现他们依然很安静地在学习。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就应该这样做。尽管许多中学生能够达到这一水平,但是只有一部分能够稳定地保持在这一水平上。

6.【答案】D

【解析】根据形成途径,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

1.教师促成的纪律

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刚入学的儿童往往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其课堂纪律主要是由教师制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开始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对教师促 成的纪律的要求降低,但它始终是课堂纪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从儿童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促进儿 童社会化方面就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开 始以同辈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而做某件事 情。

3.任务促成的纪律

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它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例如课堂讨论、野外观察、制作标本等。

4.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我促成的纪律 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7.【答案】A

【解析】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环节的排序是觉察-诊断-目标-改正-检评-追踪。

8.【答案】D

【解析】课堂规则及时制定与调整包括自然形成法、引导制定法、移植替代法、参照制定法。D选项参照制定法,即教师或学生发现其他班级的课堂有某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而这一行为规范又正好是本班课堂所缺少或不足的,于是便参照修改,使之适宜于本班课堂活动,从而制定出类似的课堂规则,以养成学生在这方面的良好行为。C选项移植替代法就是将其他课堂中好的规则直接移植过来,或者用来替代原来不合理的规则。A选项自然形成法将原来被广泛认可的常规加以具体化,形成课堂规则,一些自然形成的良好行为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加以规范,就形成了课堂。B选项引导制定法,将原本不存在或没有引起注意的常规,引申为课堂规则,让大家共同遵守。可以先由教师设计某些规则,再交由学生讨论后形成课堂规则,也可以先由部分学生发动并建议,经学生讨论和教师许可后形成课堂规则,还可以在师生共同的课堂活动中,针对某些具体的情形问题,讨论制定行程课堂。

9.【答案】D

【解析】布鲁纳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中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强化原则是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知道结果应恰好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知道结果过早,易使学生慌乱,从而阻挠其探究活动的进行,知道结果太晚,易使学生失去受 帮助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接受不了正确的信息。

10.【答案】D

【解析】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新三中心论是学生、活动、经验。

11.【答案】C

【解析】1904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以日本为蓝本,学习年限长,总共二十五六年。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独立的体系,形成于1904年清末的“癸卯学制”。另外,癸卯学制颁布时,包括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以蒙养院这个名称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12.【答案】B

【解析】一堂课的评定内容主要涉及的方面包括认知方面、情感方面、技能与习惯方面。

13.【答案】D

【解析】按照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能让人获得谋生的本领,获得适应环境的能力属于个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可以细分为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ABC选项属于社会功能。

14.【答案】D

【解析】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这样的教育观,意味着肯定人是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体。

15.【答案】A

【解析】文化知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与水平。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而文化是教育的。教育以“文化人”,即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来培养人才。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

16.【答案】B

【解析】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17.【答案】C

【解析】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最主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时期学到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持续性和终身性。

18.【答案】D

【解析】素质教育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其为本位、为核心,更强调其自身发展的要求。

19.【答案】A

【解析】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统计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统计法是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包括对数学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一系列步骤。研究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可以运用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统计法。历史法是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的方法。调查法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20.【答案】B

【解析】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地方课程,就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编订宗旨是补充、丰富国家级课程的内容或编订本地区需要的教材。学校课程(也叫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习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重庆巴南区一位退体干部在政府的帮扶下,历时十年,爬涉巴渝山水,海量收集,优选汇编,并集结出版《重庆方言辞典》供当地中小学学生学习与文化传承的相关课程是地方课程。

21.【答案】A

【解析】陈述结果性目标时了解水平宜使用下列行为动词中的说出、描述、背诵等B是结果性目标中的技能领域独立操作水平的常用词。C是结果性目标中知识领域理解水平的常用词。D是结果性目标中知识领域应用水平的常用词。

22.【答案】B

【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一原则的提出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老师在知识点时,用学生的年龄打了一个比喻,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学生很快理解了该知识点,李老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23.【答案】A

【解析】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24.【答案】B

【解析】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 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是否想要学习、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都与学习动机有关。看到人生偶像-科学家的肖像也想成为科学家体现了偶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5.【答案】B

【解析】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26.【答案】D

【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例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英语单词“sun”(太阳)和“light”(光)后,再学习“sunlight”(阳光),发现能更好地记忆下来属于学习的特殊迁移(具体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描述“发现能更好地记忆下来”属于正迁移,所以A选项说法错误。“先学,再学”属于顺向迁移,属于B选项说法错误。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例如,获得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后运用到各种具体的学科学习中。C选项的一般迁移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择D选项。

27.【答案】B

【解析】组织策略是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词语、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的结构的把握。纲要也称提纲挈领,是掌握学习材料纲目的方法。纲要包括主题纲要法和符号纲要法,主题通常是学习材料的各级标题,有时也需要自己进行提炼。符号纲要是采用图解的方式体现知识的结构,即作关系图。符号纲要主要有系统结构图、模式或模 型图、网络关系图(概念图或网络图)和流程图。

28.【答案】B

【解析】解题包括四个过程:(1)审题。所谓审题。一般说就是了解题意,搞清问题中所给予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即分析问题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该问题的最初表征。审题时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

2)联想。是根据题目的初始表征,寻找并再现头脑中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准备。联想是使抽象化或概括化的知识得以具体化的必要环节。

3)解析即分析事物的矛盾,分析已知和未知双方的内部联系,寻找解决矛盾的条件和方法解题中的解析即统一的分析问题中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的结构。

4)类化比较归类。即概括出眼前问题与原有知识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并将这一具体的问题归入原有的同类知识体系中去,以便理解当前的问题的性质。类化是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最终环节,是审题联想与解析的基础上掲示出当前问题与过去的知识经验所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

29.【答案】B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A选项与题干描述相符。A选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C选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D选项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30.【答案】B

【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命题的学习。题干中涉及到椭圆的面积、长半轴、短半轴不同的概念,通过学习明白了概念之间的关系。A选项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C选项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D选项解决问题学习亦称高级规则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故本题选B。

31.【答案】A

【解析】亲社会行为是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包括助人行为、安慰、分享、合作等。亲社会行为的习得途径有:(1)移情反应的条件化;(2)直接训练;(3)观察学习。移情反应的条件化使助人者感到愉快或减轻了移情的痛苦因而强化了亲社会行为吴老师说:“你想想,如果我因为自己身体比你强壮就欺负你,你会是什么感受?是通过移情反应的条件化来帮助壮壮习得亲社会行为。

32.【答案】C

【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小红更愿意和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报告的认知风格倾向于场依存型。A选项沉思型(反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占有优势。B选项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 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D选项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作出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33.【答案】B

【解析】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包括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真诚一致是指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个体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同理心是指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就叫换位思考。

34.【答案】A

【解析】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一般经过注意一保持一复现(再现)一动机四个过程。

35.【答案】C

【解析】阈限法是心理学家格思里提出的一种去条件化的方法,即通过一种刺激呈现的特别程序,使本要引起的消极反应不再出现,从而破除已经建立的条件联系。其过程主要是逐次呈现本要引起消极反应的一个刺激,刺激的强度可逐次增加,但每次均以不引起消极反应为限。D选项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新的反应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抑制目标行为的发生倾向。比如,一个原来觉得吸烟很舒服的个体现在想要戒烟,咨询师就会教他将消极感受与吸烟的行为联系起来,如果这个联结成功建立那么香烟就会引发一种回避反应,吸烟的行为就会消退。AB选项是混淆项。

36.【答案】C

【解析】爬山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一次次月考中逐步提升成绩,直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采取的方法是爬山法。A选项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进行自助的方法。人的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人对自我的一种暗示作用。B选项逆推法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逆向搜索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解决方法的问题,数学中的推理运算有时采用这一策略。D选项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37.【答案】D

【解析】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和它相邻的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注视飞流直下的瀑布后,再看周围的树木,会觉得树木在向上飞升”属于似动知觉中的运动后效。A选项动景运动是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B选项诱发运动是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叫诱发运动。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看到的是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C选项自主运动是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

38.【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区别与联系,学生认真听讲属于有意注意,但是如果因为教师风趣幽默,课程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化等主要吸引的是学生的无意注意,属于直接兴趣。本题内的有意思的提问等说明的是上课形式上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因此本题选择无意注意。

39.【答案】D

【解析】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如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 感发展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40.【答案】D

【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 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激情发生时,意识范围缩小,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 狭窄”现象。

41.【答案】D

【解析】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姜还是老的辣”比喻人在某方面有资历有经验,办事稳重老练,指的是晶体智力。

42.【答案】C

【解析】课堂气氛又称班风,通常指伴随师生之间的人际活动,而形成的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虽不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却对教学活动的展开与完成起着动力,催化维持与定向的作用。

43.【答案】C

【解析】多重趋避冲突 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回避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在择业期面对两个工作时候,当老师或者去公司上班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回避另一个目标,面临的是多重趋避冲突。A选项趋避冲突 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比如想吃橘子又怕酸。B选项双避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 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D选项双趋冲突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每一个目标对个体 而言具有同样的吸引力,解决的方法是个体选择优越性大的目标而放弃另一个目标,或者同时放弃这两个目标而追求一个折衷目标。

44.【答案】A

【解析】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师更可能倾向于采用纵横排列的秧田式座次模式。

45.【答案】D

【解析】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实施素质教育,不以分数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A选项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是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B选项爱岗敬业是本质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选项为人师表是内在要求,自觉抵制有偿家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46.【答案】B

【解析】进行任教班级学生的评优评奖工作要坚持一视同仁,公正平等,不歧视的原则,选项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评优评奖做法是最恰当的。

47.【答案】B

【解析】《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立科学完备的标准、程序,坚决避免教师招聘引进中的唯分数、唯文凭、唯职称、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严格规范教师聘用,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强试用期考察,全面评价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及时解除聘用合同。主要是从严把教师队伍入口的方面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48.【答案】D

【解析】《教师法》第七条第六款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地为教师提供进修或培训的机会。业绩不达标的老师不能参加内部或者外部组织的学习,该校的做法侵犯了教师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49.【答案】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四)学生自杀、自伤的;

(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家长害怕学校知道后会区别对待自己的孩子,便向学校隐瞒了该情况。在期中考试后,小张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一时想不通,便在课间私自溜上教学楼顶楼,一跃而下,负主要责任的是小张的父母。

50.【答案】B

【解析】漫画中教师的行为是错误的。《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A选项说法正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CD选项说法正确。

二、多选题(共 10 题,每题 1.9 分,满分 19 分)

51.【答案】ABC

【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方式,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不能直接体验教师教授的知识,不容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52.【答案】ACD

【解析】动作呈示行为:指教师通过示范特定动作或操作,提供给学生模仿,使学生学会相应技能或操作的行为。体育课、舞蹈课、美术课都会用到动作呈示行为。

53.【答案】ACD

【解析】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还需在座位安排过程中坚持互补性原则,从性格互补成绩互补性别互补等角度出发,对每个学生的座位进行具体安排。

54.【答案】ABC

【解析】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对结果的等级评定为出发点。

55.【答案】BCD

【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A选项因为喜爱数学所以上数学课的时候认真听讲

属于内部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BCD选项属于外部动机。

56.【答案】ABD

【解析】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两种,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定势使个体在认识方面和外显的行为方面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思维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定势使解决问题的思维刻板化。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C选项功能固着是定势的积极作用的一个明显表现说法错误。

57.【答案】ABD

【解析】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态度的认知,“学生就会喜欢学习”是态度的情感,“并愿意安排时间学习”是态度的行为意向,表明态度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是协调一致的。

58.【答案】ABCD

【解析】矫正学生不良品行的心理依据包括1.了解不良动机2.纠正认知障碍3.克服习惯惰性4.克服自卑心理5.抵制外界诱惑6.针对差异,因材施教。

59.【答案】ABD

【解析】师表美包括表美、道美、风格美三种形式,故本题选择ABD,不选择C选项。

60.【答案】ABD

【解析】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合理设置教学楼的楼梯长度和高度、对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其安全意识都有利于确保师生安全,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凡因学校管理不善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校长一律撤职,而不是开除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或教师,所以不选C选项。

三、判断题(共 20 题,每题 0.8 分,满分 16 分)

61.【答案】正确。

【解析】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62.【答案】错误。

【解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防止滥用。

63.【答案】错误。

【解析】常见的噪音源来自以下方面,一、价值观、伦理、道德观、认知水平的差异会阻碍相互了解,二、健康状态、情绪波动以及交流环境会对沟通产生显著的影响,三、身份地位的差异会导致心理落差和沟通,距离等等。

64.【答案】错误

【解析】学生自愿回答的特殊形式——“大声喊”对不同背景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班级中,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而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班级中,与学生成绩呈负相关。

65.【答案】错误。

【解析】自然学科中有可讨论的问题,各学科中的事实也都具备讨论的价值。

66.【答案】错误。

【解析】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前提,并不能决定了人的最终发展结果,遗传决定论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67.【答案】正确

【解析】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教师高尚的师德来源于善良和慈爱;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

68.【答案】正确

【解析】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组织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途径。

69.【答案】正确

【解析】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70.【答案】错误

【解析】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71.【答案】正确。

【解析】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的暂时性矛盾,这种矛盾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72.【答案】错误。

【解析】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73.【答案】正确。

【解析】问题解决往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解决者常常需要调整解决方案,或改变理解问题的思路,从中获得新知识、新策略。

74.【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迁移发生的领域,可分为知识迁移、技能迁移、态度迁移。例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审题解题技能可以迁移到物理、化学等科目的解题过程,人们平时所说的“爱屋及乌“则属于情感态度的迁移。

75.【答案】正确。

【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或相似性。

根据桑代克的有关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有共同成分。共同成分 既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 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76.【答案】错误。

【解析】图式学习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图式的积累、调整和重构。

77.【答案】错误。

【解析】广义的学习包含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题干中没有提到行为潜能。

78.【答案】错误。

【解析】大量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焦虑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焦虑程度过低,没有任何压力,则必然也会学习动力不足;焦虑程度过高,则会导致学生神经过度紧张、生理节律紊乱、失眠,甚至产生恐惧等不良行为,从而给学习带来不良影响。

79.【答案】正确。

【解析】李老师在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在工作中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事情。这是践行自觉爱国守法职业行为准则的体现。

80.【答案】正确。

【解析】根据《义务教育法》第27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上一条:真题解析答案12 下一条:真题解析答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