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魔鬼题库

真题解析答案20

分享到:
点击次数:2939 更新时间:2020年10月01日10:23:48 打印此页 关闭


2020年铁岭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10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内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以人的教育为对象,专门研究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学是指普通教育学,以普通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一般教育原理,如教育的本质、目的、制度、内容、方法、管理等,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说。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孟禄,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其著作《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民主的思想。《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其言行的一部书,《论语》中记录着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体现的是教育平等,孔子提出:“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悔焉。”认为在教育面前,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A选项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B选项是柏拉图的代表作。D选项是中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洛克的绅士教育。 从对绅士教育U的的理解出发,洛克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彻在三育之中。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从感性的个别的事物中不能得到真知识,只有通过感性事物引起思维,认识共相,才能达到对真理的把握。强调理性思维,追求共相、本质,这个本来深刻的哲学见解被他作了唯心主义的解释,他把思维、共相看成与外界无关的、存在于人的灵魂的内部。他说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认识就是回忆”“一切研究、一切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罢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一种教育的分类方法,根据教育目标可以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该教育方法指出,问题有简单和复杂,按照学习目标进行提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完整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估按24个目标单元进行分类,构成了72种分类结果。

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晏阳初的教育思想。晏阳初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他提出四大教育方式: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9.答案A

解析】任何研究都是一个过程,教育研究过程一般由六个基本阶段组成,即选题并提出假说;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判断假说。也有学者把研究过程设定为这样的环节:确定课题一査阅文献一提出假设一进行研究设计—制订研究工作计划一搜集、整理资料一分析研究(形成理论)一撰写报告一总结评定。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分类。一次文献: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扫一扫,看视频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但储存分散,不够系统。二次文献: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第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次文献: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和内容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特点。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发展性教学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一般发展”指个体以智力为核心,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总体发展,在智力发展中,又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3.答案A

解析】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与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在西欧和日本经济腾飞的压力下,美国重新审视本国的教育状况,提出了“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热潮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后,教师教育的中心开始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4.答案D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制定的依据是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部署。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1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因此,应该选择B选项。

16.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少年期的学生抽象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但常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确立的观念。素质教育确立的基本观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教学服从教育观、教育服从人才观、人才服从质量观、质量服从学生观。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心理测验的量表。斯蒂文斯根据测量的精确度不同,由低到高把量表划分成四级水平。严格地说,心理测量属于第二级即顺序量表水平。心理测量的对象是诸如智力、言语能力、学术能力倾向、动机、兴趣、品德之类的心理特质,对这些心理特质的测量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它们的参照点几乎都是人为确定的,也就是说只有相对零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最高水平的比率量表。心理测量的量表也没有等值的单位,虽然有些测验以分为单位,似乎是等值的,但实际上每一分的价值是不相等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0.答案B

解析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在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想。 “非制度化教育”这是一些西方学者针对制度化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这一教育思潮推崇“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学习、选择他的道路。如果离开了这个教育体系,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非制度化教育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它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如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制度化、正规化教育与社会非制度化、非正规化教育的互补趋势越来越明显。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纲要》明确了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教育工作的要求,即:“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大学和-批重点学科。使全民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2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世界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严生于法国。1681年法国大主教神甫拉萨尔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成为世界独立师范教育的开始。1695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施以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1795年法国在巴黎设公立师范学校,1810年设立高等师范学校。1832年法国颁布统一的师范学校系统,统一隶属中央。1833年的《基佐法案》明确规定各省均设师范学校一所。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4.答案B

解析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职业。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教育机智。理解教育机智的内涵,需要分析它所强调的三个关键词:一是教学的“复杂性”;二是教学的“情境性”;三是教学的“实践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6.【答案】无。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与学校领导,与同事、与学生,与家长几个方面。故此题无答案。

2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自我更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了五个阶段,分别是: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28.答案A

解析】叶澜认为,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具有以下现代教育理念:①新的教育观。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要求教师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②新的学生观。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只有树立了新的学生观,教师才会以新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③新的教育活动观。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实践方式,是师生学校活动的核心。新的教育活动观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9.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在于确定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其基本原则是:无歧视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0.答案A

解析】此题考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减负。减负包括减轻学业负担、精神负担、经济负担,A正确。减负的关键是减轻心理负担,D选项描述不是特别好。选项BC都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的理解。综上所述,此题建议优先选择A选项。

31.答案C

解析】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32.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测量心理学中常模团体中样本大小的掌握情况。一般来说,取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样本越大越好,但也要考虑具体条件(人力、物力、时间)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应从经济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差这两方面来综合考虑样本的大小。实际上,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从一个较小的但具代表性的样本所获得的分数通常比来自较大的但定义模糊的团体的分数要好。

3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在韦氏智力测验中,各分测验粗分转换的标准分数是标准二十分。

3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比内测验。在施行中国比内测验时,主测者与受测者相对而坐,主测者可将指导书立在面前,以免受测者窥视主测者的记录,思想受到干扰。

3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测验的题型。作文属于主观题。

36.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相长的含义。教学相长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一部分,教学相长主要包括三个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37.答案C

解析】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不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认为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社会问题组织课程,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即学会如何参与制定社会规划并把它们付诸社会行动。其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现存社会行动,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3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形式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被誉为“形式教育之父”)。该理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3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教育思想。古代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此和题干没有联系。

40.【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选项AB,启发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样也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选项C,启发式教学的贯彻要求中强调要发扬教学民主。选项D,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方法。谈话法既可以体现注入式的思想,也可以体现启发式的思想,所以D选项说法不合理。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4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到“三备、三计划。”选项A,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到“三备,”分别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所以A选项正确。选项B,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工作和准备条件,所以B选项正确。选项C,钻研教材必须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等最基本的东西。所谓“透,就是不仅要弄懂教材,而且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逻辑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表达。既要做到领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能够全面审视,整体把握,做到讲课时深入浅出,灵活运用。所以C选项正确。选项D,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写好三种计划,分别是: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所以D选项不正确。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

4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教案。教案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完成的一项主要工作,教案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但是教师在使用教案的时候并不是完全要按照已经准备好的教案来上课,而是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这也体现了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的生成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43.【答案D

解析】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统一、问题教学与系统学习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4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者积累的有效经验加以概括而成。这类模式的有关实验有“情境教学”、“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学”、“情知教学”等。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化模式。英国教育家威尔逊的“家庭化模式”属于陶冶法范畴。其具体做法是:由30-80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学生组成一个“家庭”,有自己的家长、男女舍监和自己的房子,成员共同参与一些仪式和日常生活。其中家长既是保证规则实施的监督和主持者,更是一位与儿童平等的角色,他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并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情感问题。男女舍监分别代表男女主人,管理家庭生活。由于家庭可以既提供归属、安全、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又促使儿童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使情感生活与道德生活统一,因此应该说家庭化模式是一个较好的德育方式。

4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是适应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理论。传统组织理论受技术理性与追求效率的影响,强调权力等级结构、规章制度、非人格化,鼓励下级服从,排除个人行为,并且试图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不确定性。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组织理论越来越不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源头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佛瑞斯特教授提出的系统动力学。佛瑞斯特1965年发表《企业的新设计》,运用系统动力学具体构想了未来企业组织的理想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逐渐由原来的从属关系转向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这被认为是学习型企业的最初构想。圣吉继承了佛瑞斯特的思想,于1990年发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后来又出版《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和《变革之舞》,形成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框架。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在评价观上强调发展性评价,在重视结论的同时更加重视过程。同样,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明确提出,教学要关注学科,同时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综上所述,ABC选项都符合题意,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4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等方面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9.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本身具有全面性和多开端性,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①由于知、情、意、行各个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为每一具体过程的多种开端提供了可能性。②学生在思想水平的形成过程中,其知、情、意、行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也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多端性的规律,或以一个为主,辅之以其他要素,或有多种起点,最终有的放矢地使受教育者在知、情、意、行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的发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马卡连柯的思想。马卡连柯主要从事对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他的《教育诗》就是在高尔基工学团真实而形象的实践记录。集体主义教育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教育,是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道德行为。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道德情感是品德形成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品德形成的保障力量,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5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是上课的起始环节,应该贯穿在全部的课程中,而并不是把它视为单一的环节。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模式。通常把“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强调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从活动程序上体现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能为各个学科的教学提供依据一定讨论的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桥梁,可帮助教师克服凭经验和感觉靠着自己摸索处理教学实践的状况,规范和指导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4.答案A

解析20世纪9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发起并主持了一项大型的基础教育改革课题,对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校管理等问题进行了重建式的探索,其中一些成果对基础教育实践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本教材关于班级岗位建设的内容主要借鉴叶澜先生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相关成果。“‘新基础教育’的岗位建设是针对那些不被人们重视的、每个班级每天必须做的班级日常事务,对它的意义与合理性进行深入反思,并对它的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进行适当改革后形成的新模式。班级岗位建设的运作过程包括五个环节: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岗位实践→岗位评价→岗位轮换,整个程序呈螺旋上升趋势。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的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立法主体依照一定的法定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根据我国的立法实践,我国教育立法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立法,指国家机关按照特定职权和程序制定各种教育法律文件的专门活动。教育立法机关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机关,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人民政府等。教育立法内容包括教育法律、教育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义的教育立法,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定的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教育法规的专门活动。根据我国的教育立法实践,我国的教育立法是广义的教育立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戴尔的经验锥形图。戴尔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11种媒体,构成一个经验锥形。受时代所限,经验锥形中没有列入多媒体计算机。使用教学媒体是为了使教学遵循这样一个顺序进行:从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到经验的符号表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57.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8.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9.【答案B

解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曾经掀起了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高潮,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6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相关内容。法规中规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61.【答案B

解析预测和控制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和对心理规律的揭示,都属认识范畴,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在认识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运用这些认识成果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之中。这就需要将心理规律运用到实践中,这部分内容也就成为心理学研究任务的又一必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任务归结起来就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如何了解、预测和调控人的心理。这也是心理学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

6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命中枢。低级中枢是指大脑皮层以下的部分,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它们都受高级中枢的支配。具体的讲,低级神经中枢包括脊髓、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及皮质下神经节等。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延髓、桥脑和中脑共同构成了脑干。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6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通过狗摇铃进食的实验提出了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于反射所引起的,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巴甫洛夫认为,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可分为具体信号(如声、光、味等,又叫第一信号)和抽象信号(如语言、词等具体信号的信号,又叫第二信号)。由具体信号引起的神经活动过程,叫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由抽象信号引起的神经活动过程,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在生活中,谈虎色变就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作用。学生一想到测验或听到即将举行测验就产生焦虑,也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作用。并不是测验使得学生焦虑,而是有关测验的观念和语义导致学生焦虑。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动作是看,体现的是第一信号系统。

6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诱导是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我们专心致志地学习,大脑皮层某些神经元的兴奋加强了相邻脑区的抑制,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同时性负诱导。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6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过度学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所谓的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如果学生学习了4遍的话,为了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会应该再学习6遍。综上所述,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6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似动知觉。似动知觉主要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动景运动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例如,给被试呈现两条直线:一条水平,条垂直,或两条互相平行。当这两条直线的时距过短图426动最运动的示意图时,人们看到两条直线同时出现。当两条直线的时距过长时,人们看到相继出现的两条直线。当时距为60毫秒左右时,人们就看到从一条直线向另一条直线的运动。我们看到的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都是按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制成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67.【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暗适应。实验证明:人们在暗处停留一小时对光的感受性可提高20万倍。在暗适应的最初7-10分钟内,感觉阈限骤降,而感受性骤升。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继续提高了。

68.【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觉的精确性日益提高。由于分析与综合水平不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知觉过程中对事物只是产生一个笼统的、不精确的、割裂的初步印象。例如,他们常常混淆汉语拼音b与d、p与q、汉字偏旁中的“衤”和“礻”,书写汉字时常常漏掉或添加笔画等。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把b与d,p与q相混淆,所体现的是方位知觉的不精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69.【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分类。主动性遗忘指人们为了减轻心理不安,有意识地逼迫自己不去回忆那些引起特别痛苦的体验与感受的事件,或者以某种方式有意地歪曲它们,使其不再出现,也称有意遗忘。弗洛伊德提岀的“压抑性遗忘”及巴特莱特于1932年提出的“创见性遗忘”均属于主动性遗忘。被动性遗忘即指人们因为消退、干扰、腐蚀、衰减等原因引起的遗忘。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7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通过研究,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成负加速的状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7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概念的形成阶段。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抽象化:概念形成首先是要了解客观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因此,必须对具体事物各种特征与属性进行抽象。如果个体缺乏这种抽象能力,概念便无法脱离具体事物本身,也不能去概括其他同类具体事物。如“警察”这个词,幼儿知道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但对他们来说,“警察”只是意味着穿某种服装的人,或是指挥交通的人。并不像成人那样知道警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治安人员,是阶级专政的工具。类化:概念的形成,除了从具体事物抽象其属性外,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此种认同作用,就是刺激的类化作用。例如,称所有不同的车辆为“车辆”,这就是认同作用,亦称类化。类化时只顾及某些属性的相似性,而忽略其他属性间的差异性。辨别:概念的形成,必须同时认知事物属性间的差异性,以便分类。例如,辨别出鸽子是鸟类而不是鱼类,它是益鸟而不是害鸟。由于辨别,概念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亦有高低层次之分。概念越广,其层次越高,所包括的属性越多。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7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头脑风暴。集体讨论又称头脑风暴法或脑激励法。是由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其目的是以集思广益的形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方法,大量产生各种主意。这种做法在我国也被人们称为“诸葛亮会”。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7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上的时间。一般来说,人对同一事物是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固定不变的,而是周期性地加强或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加强或减弱的变化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12秒。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活动上的时间。广义的稳定性意味着注意并不总是指向一个事物,而是指注意所接触的事物可以变化,但注意所维持的活动总方向始终不变。例如,学生在听课时,要边听老师讲边记笔记,还要进行思考,虽然注意力在几个活动对象之间转换,但都服从于听课这一总任务。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7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主要有四方面:广度(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题干中的“一心二用”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7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情绪情感的共鸣。人类的情绪和情感可以互相传递和感受,具有感染性。人们之间的感情沟通正是通过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功能才得以实现的。这种易感性具体体现为“共鸣”和“移情”作用。共鸣是指某人已经发生的情绪和情感引起他人相同或相似的情绪和情感,是指情绪和情感的互通互生现象。如所谓“掬一把同情泪”。移情则是个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赋予他人或物。如“爱屋及乌”。个体对各种信息意义的鉴别与认定,通常通过共鸣和移情来进行。艺术作品的教育价值,正是通过情绪和情感的感染功能来实现的。情节生动感人的作品,其教育价值大。在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运用情绪和情感的感染功能去帮助和教育学生。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7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普通心理的压力。雪莱的研究主要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他所研究的是会威胁身体的重要功能的压力来源,而不是像掠食者这类需要行为反应的压力来源。根据雪莱的压力理论,尽管包括所有疾病及其他许多的生理和心理的症状的压力来源是很繁多的,但是,有机体在维持自己的整上所需要的适应性反应都是相同的。除了对特定压力来源的特殊反应外(例如寒冷时血管的收缩),另外,还有一些非特定性的适应性生理反应(这是个体在面对几乎任何重大、持续性的压力来源时,都会出现的反应)。雪莱称这种形态的反应为“一般性适应证候”。他发现这个症状包括有连续性的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77.【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动机。动机是指激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量。需要转为动机,除了需要必须有一定的强度,还需要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动机产生的条件有两种: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需要紧密联系,但它又不同于需要。只有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推动或阻止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外在条件是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凡是使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正诱因;凡是使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负诱因。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78.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卡特尔的智力理论。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和晶体智力。(1)流体智力指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2)晶体智力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7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定义。关于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教育与课程理论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课程,一部分学者认为课程即经验,持此课程观点的人把课程看作学生在教育环境中与教师、学习材料等相互作用的所有经验。这种经验实质上包含了“活动”“学习经验”和“学习活动”的内涵。如美国课程论专家卡斯威尔和坎贝尔认为“课程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而课程论专家福谢依认为“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另外,晩近课程论则非常强调学生在学校和社会情境中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8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格测量。测验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主要形式为自陈问卷法,这是一种纸笔测验方法。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简称MMPI)是现今国外最流行的人格测验之一,此量表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萨威和麦克金里所编制的,适用于16岁以上具有小学文化水平以上的群体。这个测验所重视的是被试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客观事实,又因为在编制时采用正常与异常两组对照组为样本,因不但可做临床上的诊断依据,而且也可用来评定正常人的人格,使人们对一个人的人格有个概略的了解。除此之外,自陈法还包括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青年性格问卷、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8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时期。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19世纪末。其历史虽然很短,但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却很早,其发展也极其迅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8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本主义流派的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8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8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关键期。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4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8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理论。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并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86.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儿童在青年期的时候面对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所培养的品质是诚实的品质。选项A是婴儿期儿童要培养的品质;选项B是儿童早期要培养的品质。选项D是学龄期儿童要培养的品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8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赫尔曼威特金将个体的认知风格划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型。其中,场独立型的学生在数学和自然学科方面成绩比较好。而场依存型学生则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兴趣,成绩相对较好。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8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在特质领域,奥尔波特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开创性的研究。他不仅对人格特质的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阐述,而且对特质分类也做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奥尔波特将所有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根据个人特质对人格的作用和影响的不同,奥尔波特将其划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中心特质即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重要特质,每个人都有几种彼此相互联系的中心特质,从而构成其独特的人格。它虽然不如首要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明显的支配作用,但其本身具有相当的概括性,对人格有一般意义的倾向,而且经常表现在行为中,很容易被识别。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89.【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中的“五非”原则。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学习中的“五非”原则包括:“非本能、”“非成熟、”“非药物、”“非病、”“非疲劳。”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90.【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普雷马克原理。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9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也称情景教学、实例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的过程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如同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9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斯皮罗等人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试图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释建构性学习的过程,以揭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的心理机制,以便发展出一套教学设计的原则来培养学习者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结构不良领域高级知识获得的学习目标,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双向建构过程,斯皮罗等人提出了随机通达的教学原则。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9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1959年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准备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9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控制点理论。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心理学家罗特于1954年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这是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旨在对个体的归因差异进行说明和测量。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9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练习中起伏现象。动作技能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有“峰”有“谷”,呈现明显的波浪,这就是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96.【答案A

解析】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

97.【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命题、命题网络、概念等;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有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98.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精加工策略包括做笔记、记忆术、提问等。提问是指如果阅读时教学生提问“谁”、“什么”、“哪”、“如何”以及“为什么”的问题,他们会领会得很好。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99.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10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分析和理解其矫正的心理过程,有利于选择矫正措施,提高矫正的效果。一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01.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20世纪三大教学理论流派。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教学论分别是赞可夫的教学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及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

102.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辐合论。辐合论认为,心理的发展不是单纯地靠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不是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是其内在品质与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但并非所有肯定这两个因素的学者都简单地同意“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判断。美国的心理学家吴伟士认为,虽然儿童的发展是其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是这两种因素在儿童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力的大小也有明显的差别。一般而言,儿童的发展就其发生学的意义而论,遗传的制约性要大于环境因素的力量,随着儿童机体的成熟程度的提高,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则越来越重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

103.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教育目的就较好地体现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首先,我们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发展的人,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其次,我们培养的人又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

104.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校美育的基本形态。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

105.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韦克斯勒智力测验。WAI-RC是韦克斯勒成人智力测验,适用范围是16岁以上,因此A错误。进行成人测验时,一般按先言语测验后操作测验的顺序进行,但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改变,因此B错误。共有11个分测验,在每个分测验中,题目都是按难度顺序排列的。因此,正确的有CD

106.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表现。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课下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帮助同学等。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D选项。

107.【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中规定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高中课程设置注重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

108.【答案A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对智力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定向作用、引导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强化作用。新课改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都体现的是智力因素,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选项。

109.【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的含义是:一个具有智慧的人,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自己的工作任务,体现的是量力性原则。题干古文是墨子所说,所以墨子提倡量力性原则。除了墨子之外,罗素,布鲁纳,赞科夫都持这种观点。

110.【答案A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

111.【答案A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目标导控式的学习模式。学习是按由低到高的不同水平逐步递进的。每一较高水平的学习植根于较低水平的学习上。因而要设计出由低到高的一个紧接一个的程序化目标,通过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所达到的水平,以调节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条件和时间,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能学好的潜能。教师是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达标的“组织者”。为此教师要安排好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出各单元的每个知识点,并用目标去准确界定。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选项。

112.【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课堂提问。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候答、叫答、理答,这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113.【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态度的结构。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其中情感成分是其核心。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

114.【答案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态度和品德形成的过程。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C选项。

115.【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中的价值澄清模式。该模式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三阶段分别是选择、赞赏和行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

116.【答案A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心理辅导的目标。通常来说,心理辅导只是学校教育的一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目标应有独特之处。心理辅导的一般目的应为: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简言之,这两个目标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选项。

117.【答案A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倦怠。马勒诗等人提出了职业倦息的三维度模型,这三个维度分别是:①情绪衰竭。即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林态,工作热情完全失,情绪消极,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②非人性化。即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对待服务对象,即表现为冷酷、麻木。③低个人成就感。即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C选项。

118.【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法的立法依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既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队伍,是搞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此,我们必须制定《教师法》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广大教师急需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必要通过立法,制定一整套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制度,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需要:为了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就必须制定《教师法》保障教师群体的合法权益。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化的需要:教师队伍管理的随意性很大,许多方面无法可依。通过制定《教师法》,使教师队伍的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119.【答案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自我防御机智。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选项A,发泄,发泄是此题的干扰选项。选项B,升华,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选项C,否认把引起焦虑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这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心理特点。选项D,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这是在心理咨询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正移情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建设作用,负移情在人际关系中具有阻碍作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CD选项。

120.【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加工方式。想象过程是一个对已有形象(表象)分析、综合的过程。想象的分析过程是从旧形象中区分出必要的元素或创造的素材;想象的综合过程是将分析出来的元素或素材,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粘合:粘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孙悟空、猪八戒、美人鱼、飞马等的形象。粘合方式是想象过程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多用于艺术创作和科技发明。夸张与强调:夸张与强调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增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拟人化:拟人化是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拟人化也是文学和其他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典型化: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普遍采用的方式。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上一条:【40套真题解析】2020年沈阳市浑南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下一条:真题解析答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