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魔鬼题库

【真题解析一】2022年沈阳市教育局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分享到:
点击次数:3348 更新时间:2021年11月08日16:15:10 打印此页 关闭

2022年沈阳市教育局教师招聘考试

B卷

第一部分 单选题

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75题,其中1~34题每题1.02分,35~68题每题0.95分,69~75题每题 0.76 分,满分72.3 )

1.B【解析】孟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A是生物起源说的观点。C是劳动起源说的观点。D是生活起源说的观点。

2.A【解析】费斯勒提出了整体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的八阶段理论:

第一,职前教育阶段

该阶段的教育是为了特定的教师角色而做准备的,通常是在大学或师范学院进行的师资培育阶段,当然也包括在职教师从事新角色或新工作的再培训。

第二,引导阶段这是教师走向社会、进入学校系统和学习每日例行工作的时期,该阶段教师通常都会努力寻找学生、同事和督导人员的接纳,并设法在处理事务时获得被肯定的信心。

第三,能力建立阶段教师努力增进和充实与教育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获得新的信息材料、方法和策略,此时的教师都想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体系,经常接受与吸收新的观念,参加研讨会和各种相关的会议以及继续进修与深造。

第四,热心和成长阶段教师已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但热心教育和继续追求成长的教师会更积极地追求其专业形象的建立,发挥热爱教育的工作热忱,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

第五,生涯挫折阶段教师可能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是产生教学上的挫折感,或是工作满足程度逐渐下降,开始怀疑自己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否正确,职业倦怠大多数都会出现在该阶段中。

第六,第六,稳定和停滞阶段 教师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这些教师只做分内的工作,不会主动追求教学专业上的卓越与成长,只求无过,不求有功,可以说是缺乏进取心、敷衍塞责的阶段。第七,生涯低落阶段 这是准备离开教育岗位,打算“交棒”的低潮时期,该阶段有些教师感到愉悦自由,回想以前的桃李春风,而今终能功成身退;也有一些教师,则会以一种苦涩的心情其开教育岗位,或是因被迫终止工作而感到不平,或是因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而觉眷恋。第八,生涯退出阶段这是离开教职以后生涯寂寥的时期。有些人会寻找短期的临时工作,有些人也可能会颐养天年,总之是到了生命周期的最后落幕阶段。

3.B【解析】练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活动,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

4.A【解析】夸美纽斯(1592-1670),17世纪捷克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

5.B【解析】个人本位论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

6.A【解析】榜样示范法是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卓越成就等来影响幼儿品德的一种德育方法。

7.C【解析】教师的道德威信,指教师在教育环境中,特别是在学生集体中的道德地位、道德尊严和道德影响力。

8.A【解析】教学相长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9.D【解析】自我更新取向要求教师具有发展的自主性。

10.A【解析】道尔顿制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内,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用以适应其能力、兴趣和需要,从而发展其个性。

11.B【解析】题干“学校开设了反映当地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反应了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2.B【解析】题干“在教学活动还未开始前”,所以是诊断性评价。

13.D【解析】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有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

选项A,准备律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选项B,练习律是指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

选项C,干扰项,没有联想律的说法。

选项D,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率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根据题干描述,行为后的后果对未来行为的影响体现的是得到的反馈信息会加强或减弱已经形成的联结,故本题答案选择B效果律。

14.D【解析】解析

(一)郭多维性(mulridimensional)。课堂是多维的,充满人、任务和时间,学生有不同的程度,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目标,教学任务对不同的学生实现也不同,教师的讲解会产生多重的效果等等。

(二)帅同时性(simultaneity)。课堂上的许多事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讲解时同时还要注意学生接受情况,决定下面内容安排,学生在听讲在思维,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这些都是同时发生的。

(三)考即时性(immediacy)。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成百上千次的,教师应即时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控制和处理,刁一能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完成任务教学目标。

(四)教不可预测性(unpredictable)。课堂教学中的事件是不可能全部预测的,即使教师有充分的准备,也不可能预料课堂会发生的事,如有的学生没到位,讲解时学生理解程度如何,或者对某个问题的回答出乎预料,或因为某种原因课堂被突然打断等等。

(五)师公开性(public)。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因而是公开的,教师的如何处理课堂中的每一件事都在学生的监督下,学生会评判教师是否公正,是否偏心,同时学生的情况也是公开的。

(六)历史性(histories)。课堂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每个教学行为都会影响到后面的课堂活动,而现在的课堂活动又依赖于前面的已经发生的课堂行为,因此,每个课堂行为都是课堂历史的一个基点,都有其因果关系。

15.A【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6.C【解析】隐性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学生在整个教育环境中所获得的那些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非正式的、非官方的经验,它不作为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却可以丰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

17.D【解析】新课改之后课程结构的特点包括: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其中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需要发展。

18.D【解析】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中建构主义是影响最大的理论,因此在单选题中需要优先选择建构主义。

19.D【解析】四个选项都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题干描述的“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指的是板书技能。

20.C【解析】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因此,本题选择C。

21.A【解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教师、学生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因此A是错误的。

22.A【解析】模像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题干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就属于模象直观。

23.B【解析】四个选项均是教育的作用,但是题干中“针对中国传统节日而进行的包粽子、做灯笼等教学内容”属于对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于推广,因此体现了教育传播社会文明的作用。

24.C【解析】表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

25.A【解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注意作业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李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布置作业体现形式多样,比如一次孝行就属于比较新颖的形式。故本题选A。

26.D【解析】注入式亦称“填鸭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把知识灌输给他们,并强迫他们用呆读死记的方法来学习知识。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大多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

27.C【解析】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C中教师的言语就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28.C【解析】替代强化指观察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题干中“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这就属于典型的替代强化。

29.A【解析】多血质对应的是活泼型。胆汁质对应的是不可遏制型。粘液质对应的是安静型。抑郁型对应的是弱型。

30.C【解析】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如熟悉英文词汇知识的人,在读到WOR…后,会预期出现D、K、M、N。

31.C【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

32.B【解析】情绪情感的组织功能是指人在知觉和记忆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情绪和情感则对心理过程进行监督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其中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故本题选B。

33.D【解析】附属内驱力指为了获得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题干中“小米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表扬”,因此本题选D。

34.D【解析】上位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35.C【解析】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归因。A指的是能力。B指的是任务难度。D指的是运气。

36.B【解析】元认知中的计划策略包括:设置目标、浏览阅读材料、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

37.B【解析】罗杰斯提出的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包括:1.真诚一致: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同理心: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样一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

38.A【解析】沉思型的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但是准确性高。冲动型正好相反。

39.D【解析】ABC吸引的都是无意注意。

40.C【解析】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推理

41.D【解析】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本质上是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即使图式发生质的变化。题干中“小孩返现了可以用勺子舀汤”,此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属于顺应。

42.B【解析】放纵型表现为溺爱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如题干描述“想玩游戏我们就玩游戏,想看电视我们就看电视,不想做作业我们就不做”。

43.C【解析】超常(130以上)、常态(90-109)、低常(70以下)指的是智商上的表现,所以属于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44.B【解析】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由洛伦茨提出。

45.D【解析】专家能知觉较大的有意义的刺激模式,新手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专门知识的水平。

46.D【解析】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A中鲸是哺乳动物是概念学习。B和C属于符号学习。

47.D【解析】内部动机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D每天读几个小时的名著,可见是自己喜欢才能坚持这么久,属于内部动机。

48.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题干中女生和男生在小学和青春期的身高发育程度和速度是不同的,符合个别差异性的特征。

49.D【解析】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题干中“饥饿、口渴、恶心”等都属于内脏的感觉,因此本题选D。

50.C【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题干中“看见垃圾”就表明了厌恶刺激已经出现,“绕道走开”表明了逃避了厌恶刺激,因此选C。

51.A【解析】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因素。

52.D【解析】在逻辑上能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可以根据假设的情景进行思维这表明了该阶段的儿童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53.A【解析】失望悲观的心理属于抑郁症的表现。

54.C【解析】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题干中“写字、行走、骑自行车”都属于动作技能。

55.D【解析】本题考查情感的分类。教育心理学家古柏史密斯在其所著《自尊心的养成》一书中,提出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三个先决条件。这三个条件是指三个方面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即重要感、胜任感和力量感。只有这三个方面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自尊心才会出现。其中,重要感:指个人觉得他的存在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学生的重要感主要来自与人交往的社会关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关爱和在学校受到老师和同学接纳,就会使他们产生重要感。D项正确。A项:干扰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胜任感:指个人能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表现出成就,而且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这时会产生一种完美感受。学生在学业上的胜任感,自然是形成正确自我观念的关键。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力量感:指个人感觉到自己有处理事务和适应困境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在智能和经验上能接受学校考试的压力,能每天不需要别人督导协助而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就会产生力量感。力量感是使人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的重要心理特征,也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与力量感相对应的是无力感,这是学生多次失败之后形成的结果,也可能成为他们在以后求学过程中畏惧退缩而造成再度失败的原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56.D【解析】,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动手做、做中学主动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题干中“小刘课余自己到图书馆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就属于探究式学习。

57.C【解析】埃里克森对学龄期的定位是6-12岁,即小学阶段,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需要培养勤奋感。
58.C【解析】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之一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别和确认的过程。题干中“回到学校走走转转,看到了学校的教学楼、操场等”,这些景物都再次出现这就属于再认。

59.A【解析】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A中就是用高频活动“看电视”作为低频活动“上网课”的强化物,其他选项仅仅是正强化。

60.B【解析】适度性原则是指把握班级管理的度班级管理不能太也不能太紧避免放则乱紧则呆的局面 A效率性原则班级管理应合理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尽可能地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好地发展,使班级呈现更健康的面貌,从而取得最佳的班级管理效率。C实效性原则班级管理的开展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班级中的各种问题,通过采取各种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班级管理策略,切实促进班集体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规范性原则班级管理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规范开展,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有理有据地开展。

61.A【解析】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通俗地说,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每个学生选择的参照群体往往大不一样:有的向往少先队、共青团;有的羡慕歌咏队、舞蹈队和运动队;有的则想参加学科与科技小组……。

62.C【解析】2022新课标发布之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63.D【解析】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4. A【解析】《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指出: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65.B【解析】《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指出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送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66.C【解析】题干中两句古文都体现了教师既要教知识也要进行德育的意思,符合教书育人原则。

67.C【解析】想要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需要加强学习,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学会反思,努力做到慎独等等。接受家长的馈赠和意见不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68.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是六周岁。

69.D【解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以正面教育为主,题干中“题难,甲同学主动举手”虽然做错了,但是这种主动的勇气还是值得鼓励的。

70.D【解析】题干属于体罚,导致的结果是晕过去了,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侵犯了生命健康权。

71.D【解析】ABC中的“开除、退学、全退”都不是恰当的处理办法甚至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因此选择D。

72.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B不是基本条件。

73.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四十四条规定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植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74.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75.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

第二部分 多选题

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共25题,其中 76~86题每题 1.15 分。87~97题每题1.06分,98-100题每题1.13 分,满分27.7分)

76.ABD【解析】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要求:1.遵循这一规律,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性。2.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端性。3.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77.ABCD【解析】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很多,包括:1.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等。

78.ABD【解析】新课改针对教材改革的特点包括:1.教材管理由“国编制”转变“国审制”,教材呈现方式多样性。2.适当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现代信息。3.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4.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5.尊重师生个性,给师生广阔的发展空间。
79.ABCD【解析】教育目的的体系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

80.BC【解析】现代教育的特征包括: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加;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教育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8.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9.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方式。

81.AB【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D改为“设计教学法的重点是以活动课程代替学科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整体认知B改为“缺点是不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82.AD【解析】版本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包括1.共享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实效性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版本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包括1.开放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个性化原则;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6.适应性原则;7.实效性原则。(建议按主流版本一选)

83.ABD【解析】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84.BD【解析】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华生和斯金纳。AC属于内发论的代表。 

85.ABC【解析】A是第二条规定的;B是第五条规定的;C是第六条规定的。D应该改为“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86.ACD【解析】B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是学科课程。

87.BCD【解析】“致青春”演讲比赛树立青春洋溢的精神风貌,体现理想信念教育。“地震逃生”演练属于安全教育。“清明节细怀革命先烈”祭扫等活动是爱国主义教育。

88.ACD【解析】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9.ABC【解析】学习管理的指利用管理学的方法,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手段,把学习程序化,流程化,规范化,创建更新最佳方案。

90.CD【解析】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91.AC【解析】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AC属于无意想象。BD是有意想象。

92.CD【解析】C选项属于印刷错误,应该改为:依存型的人比场独立型的人更容易受负强化的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D。

93.ABC【解析】人的智力由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多数人在这三种智力上存在着不均衡,个体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种能力的不同组合。

94.ABCD【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包括:1.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相似性等。除此之外,知识经验获得的情景与知识应⽤的情景,在许多⽅⾯都密切相关,在两次学习活动之间,如果出现相似的环境、相同的场所,相同的学习者等学习迁移很容易产生。

95.BCD【解析】A描述的是应激。

96.ABC【解析】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97.ABCD【解析】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要素:①真实或真诚真诚一致;②尊重关注和接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③移情性理解同理心

98.AB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教书育人”的具体规定包括: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99.ABCD【解析】《中华人民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1.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2.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3.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4.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100.BD【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2.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3.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4.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5.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6.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上一条:【真题解析二】2022年辽宁省沈抚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下一条:【体检通知】2022年铁岭市市直属学校、铁岭县公开招聘教师岗位体检有关事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