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本溪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作答,每题一分)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也可称为班级教学。B项,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造,有利于因材施教。C项,复试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D项,个别教学是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现代学制。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是颁布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又叫钦定学堂章程。B项,壬戌学制是1922年颁布施行的。C项,并没有戊戌学制的说法。D项,葵卯学制是1904年颁布施行的。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因此,选B。
A项,爱岗敬业规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C项,教书育人规定: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D项,为人师表规定: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点。思维的特点包括间接性和概括性。概括性指思维所反映的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题干中“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结论的得出就是概括的结果。因此,选择B。
A项,间接性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间接性更倾向于强调推理出结果,不符合题干描述。
C项和D项并不是思维的特点,因此直接排除。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是由地方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文件。依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
A项,教育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全国适用。
B项,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教育法律,也是全国适用。
D项,教育行政文件并不属于教育法律法规结构,因此直接排除。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张红同学在遇到考试时,表现出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无法发挥正常水平就是焦虑反应,属于考试焦虑症。
B项,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C项,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
D项,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有一些不成熟、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气质类型。粘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题干中学生于华的表现符合粘液质。
A项,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B项,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D项,抑郁质的人以敏感、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此,本题选择B。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课堂上开小差,属于注意的分散。
B项,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C项,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D项,注意的稳定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地课程类型。“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各个科目的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A项,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
B项,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D项,融合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一种,是指把部分科目统合兼并于范围较广的新科目,选择对学生有意义的论题或概括的问题进行学习。如把动物学、生理学、植物学等融合为生物学。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教育思想。卢梭最早提出活动课程的思想,主张儿童应在大自然中通过身体锻炼、劳动和观察事物来学习,并且是法国的教育家。杜威是美国教育家,朱熹是我国宋朝思想家,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这三人均不符合题干描述。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三结合的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因此,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华生,题干中华生的名言也明确表明环境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物。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动机的分类。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愿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及时与社会意愿相联系的动机,属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A项,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或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劳动特点。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往往要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正体现了启蒙教练的影响具有迟效性,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具有周期性。因此,选择B。
A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C项,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D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因此,选择B。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风格。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很快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是,往往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错误。题干中,学生急于表现,没有弄清题意就抢答,符合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征。
B项,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方法,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较有把握的最佳答案,因而错误较少。
C项,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与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
D项,场依存型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知识的类型。本体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主要包括:①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③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④教师还要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题干中生物教师所拥有的生物学科知识就属于本体性知识。
A项,一般性知识指老师所具备的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
B项,条件性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
D项,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促进作用。题干中更容易学习德语,这就是英语的学习对德语学习产生的促进作用。因此,选择C。
A项,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B项,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D项,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检查自己的试卷因为定势的作用,所以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帮助别的同学检查时,因为没有定势,所以较易发现错误。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题干中王一明同学已经背会了课文,但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就是过度学习。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教育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特点。人格的复杂性指个体人格会有多个层面,包括熟知层面、已知层面和未知层面,比如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复杂性的表现。
A项,独特性指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B项,稳定性指一个人的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D项,功能性指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的定义。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A项和B项都片面的强调了教师的教,C项片面强调了学生的学,都不完善。
2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特征。义务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有强制性的特点,这是义务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义务教育的强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这主要考虑到这一阶段的教育为适龄儿童、少年将来继续受教育及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及文化知识的基础,一旦错过很难挽回;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即国家颁布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律制度的实施,任何阻碍或者破坏义务教育实施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其他选项也是义务教育的特征,但不是最本质的特征。
2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了解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的评价方式。题干中,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并且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因此符合形成性评价。
B项,总结性评价是指教学之后,目的是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
C项,配置性评价一般在各学年、各学期开始时或开始前施行,其目的是要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D项,甄别性评价是以选拔优秀学生为目的,是应试教育时期评价的主要理念。
2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相关理论。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有同化和顺应。同化指的是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指的是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
3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终身教育。题干古文的意识是“我十五岁的时候下定决心好好学习,三十明确了自己的价值标准,四十遇到事情就不会那样迷惑,五十可以同天地相交,理解天道。六十听到什么都能够有所悟有所得而不会影响温良恭谨的标准。七十便无论怎么做,任心而为却不会违反道德标准”。表达了一辈子不断的成长过程,选项中终身教育与之最相符。
3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在夏朝就有了学校,称为“庠、序”,但尚未得到考古材料的确切证明。殷商出现学校的现象,已从甲骨文中得到证实。西周时期学校教育以官学为主,特点是“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
3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儿童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儿童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3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大纲的概念。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B项和C项都属于教材的一种,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概括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D项,年度计划指教师在学期初制定的关于这一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
3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出现,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时期。而直到1681年,法国“基督教会兄弟会”神父拉萨尔才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因此,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更早。
3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题干中语句强调教师要做到组织、引导等工作,表明了教师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技能的定义。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走路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形成的而且是有法则的活动方式。A项,望梅止渴是一种学习,但并没有什么法则所以不是技能。B项,吃酸东西皱眉这是无条件反射,是人的不能,因此也不是技能。D项,儿童去医院看见穿白大褂的就哭,这是条件反射,是由于经历过才形成的,但并不需要练习也没有法则,所以也不属于技能。
3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目标分类。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他三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虽然知名,但在目标分类领域,还是布鲁姆研究最为权威。
3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题干中古文不难理解,含义为“在知和行之间,论先后的话,是知在先,要是论重要的话,行更重要”,显而易见是讨论知和行之间的关系,因此B项最符合。
3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老师对待学生所送的礼物不能全部接受,如果是金钱或有金钱价值的礼物就不能接受,否则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不能全部谢绝,如果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小贺卡或者小手工是可以适当接受的,否则也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师生关系过分疏远。因此,综合考虑,B项做法最为合适。
4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他的著作也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A项,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B项,赞可夫的代表作是《教育与发展》。C项,布鲁纳的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4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艺”。古希腊的三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因此,选择D。
4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被分为民主型、放纵型和专制型。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它们多形成一些积极的性格,如活泼、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思想活跃等,有利于儿童健康的发展。A项,保护型这种家庭教养方式,在某些说法中也有,指那种过分保护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不难想出这种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C项,放纵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蛮横无理、胡闹等。D项,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容易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性格特征。C项和D项都不是很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
4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因此正确答案为C。
4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规律。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是统一发展的,道德意志是指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题干中的学生就是没有坚持到底,所以应该从培养道德意志入手。
A项,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B项,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C项,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4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高原想象。高原现象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题干中“进步似乎停止”,表明出现了高原现象。
B项,习得性无助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C项,生理极限是指人在各种极端环境压力下身体所能够承受的生理限度。
D项,及时反馈是指让学生立刻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正确的回答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保持学习行为,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4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所以要循序渐进,不能冒进。题干中“拔苗助长”显然急于求成没有遵循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A项,阶段性指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C项,互补性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要求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D项,个别差异性指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等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育要因材施教。
4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因此正确答案为A。
B项,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C项,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D项,个别教学制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的教。
4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遗忘的规律。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概括地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的材料是先多后少。
4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点。人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而言是反射,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因此,正确答案为B。
5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这道题也需要一些文学素养,蜡烛、粉笔、讲台、春蚕,这些都是古文中经常用来形容教师的,前三句古诗也是我们非常熟知的形容教师无私廉洁的名句。D项,是形容母爱的诗句。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二分)
51.【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我国学者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52.【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理论。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观点,其中“习”指代环境,具体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三方面。
53.【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引发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54.【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自编测验的特征。有效自编测验的三个特征是信度、效度、区分度。D项高度并不是形容测验的名词。A项,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B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C项,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55.【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心智技能。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阅读、运算、记忆这些都是借助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是典型的心智技能。音乐技能存在争议,有专业书籍中表述“音乐技能既包括动作技能又包括心智技能及其一系列必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技能中的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往往是相联系、密不可分的。音乐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基础,而心智技能则是动作技能的调控者”。因此,本题暂不建议选择音乐技能。
56.【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属于固定说法,因此选择这三个选项。D项,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与题干中教育专业素养同一等级知识点,并不是题干所包括的内容。该知识点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共包括:①学科专业素养;②教育专业素养;③人格特征;④优良的道德品质。
57.【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对课程具有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对课程目标设计的制约;②对课程设置的制约;③对教材编制的制约。C项,课程性质是由课程自身特点所决定,不以外因为转移的,所以不受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所制约。
58.【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程,因此全选。
59.【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教师人格、教师幸福等。
60.【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判断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一分)
61.【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题干中丝茅草就是原型,启发了鲁班发明锯。
62.【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威信。教师的素养是树立教师威信的基础,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效,也是体现教师劳动价值的重要保证。
63.【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64.【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具有本质的联系。
65.【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特点。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66.【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教育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判别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7.【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明钥匙和锁是一一搭配,有针对性的,因此符合我国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疏导性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68.【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中的两个概念的理解。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时间,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因此,这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69.【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情境结构。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和谐了,有助于课堂纪律的维持。
70.【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四、案例分析(每题十分)
71.【答案解析】
(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有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教师要由原来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引导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材料中的于老师最开始管理严格、十分严肃,师生关系紧张,后来主动了解学生,促进积极的氛围,树立新型师生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威信包括威望和信誉两部分。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使人心悦诚服的力量或敬畏的影响力才算是教师的威信。
材料中的于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与学生探讨人生,通过使学生心悦诚服的力量树立教师威信,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
材料中于老师在老校长的启发和帮助下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
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有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材料中于老师倾听学生的心声,还经常与学生探讨人生,做到了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不知不觉中,学生有心事开始愿意主动向他倾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于老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学手段指为完成教学任务,配合某种教学方法而采用的器具、资料与设施等。林老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包括:PPT、标本、挂图、视频等。
(2)林老师的直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准备不充分。首先是直观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放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当中使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时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再次是标本太小,学生无法看清,实物直观的效果难以显现:还有,林老师在设置PPT时,没有考虑到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的差异律,致使对象与背景无法有效区分出来,导致字很模糊,学生看不清。
第二,直观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配合。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必须注意使言语和直观正确地结合起来。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由材料可知林老师材料准备很丰富。
(3)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