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魔鬼题库

【真题解析十】2021年辽阳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分享到:
点击次数:2408 更新时间:2021年11月08日17:36:01 打印此页 关闭

2021年辽阳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共100道小题。)1.【答案】D

【解析】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2.【答案】C

【解析】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保障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变相开除未成年学生。

3.【答案】C

【解析】第39条 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4.【答案】D

【解析】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尊重学生的参与权和表达权,指导、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章程、校规校纪、班级公约的制定,处理与学生权益相关的事务时,应当以适当方式听取学生意见。5.【答案】B

【解析】第三十三条 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禁止带入课堂。

6.【答案】A

【解析】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学生交往行为准则、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视频监控管理规定等制度,建立预防、报告、处置性侵害、性骚扰工作机制。学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并制止教职工以及其他进入校园的人员实施以下行为:(二)抚摸、故意触碰学生身体特定部位等猥亵行为。教职工实施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禁止行为的,应当依法予以开除或者解聘;有教师资格的,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撤销教师资格,纳入从业禁止人员名单;涉嫌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7.【答案】A

【解析】第四条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8.【答案】C

【解析】第十一条 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衔接融通,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9.【答案】D

【解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10.【答案】B

【解析】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11.【答案】A

【解析】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12.【答案】D

【解析】第二条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13.【答案】C

【解析】教师违反本规则第十二条,情节轻微的,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当暂停履行职责或者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14.【答案】A

【解析】第十一条(履职规范)教师在履职过程中应当公平、公正行使职权,不得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不得利用职务便利或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15.【答案】A

【解析】《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指: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16.【答案】D

【解析】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17.【答案】B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双重性指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始终贯穿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要求。“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的意思是作为一个老师,要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重要。也就是既要教知识,又要培养品德,这就体现了职业道德的双重性。

18.【答案】C

【解析】题干中“看到学生的优点”就体现了要尊重和欣赏学生。

19.【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和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20.【答案】A

【解析】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排除对学习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

21.【答案】A

【解析】“爱”与“责任”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22.【答案】B

【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

23.【答案】C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是社会主义方向性。

24.【答案】B

【解析】教师对违纪的学生的可以采取惩戒,教师是有惩戒权的。A教师没有罚款的权利,C停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D体罚是不允许的是违法行为。

25.【答案】A

【解析】翻转课堂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预先在课前或家里通过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课堂上师生开展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学员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6.【答案】B

【解析】题干中“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句话解决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所以提示了教育的政治属性。

27.【答案】C

【解析】布鲁纳强调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成为发现者。关键词“发现”,这是明显的布鲁纳的主张。

28.【答案】D

【解析】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题干中“我好开心”,这就是一种情感上的体验,属于自我体验。

29.【答案】B

【解析】题干中消除恐惧的办法是“看别的同学练习——尝试简单练习——进行复杂的练习”,这种逐步消除恐惧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30.【答案】B

【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31.【答案】B

【解析】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做中学”。

32.【答案】A

【解析】“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出自《学记》。

33.【答案】D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

34.【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教师备课的依据,但是只有C课程标准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因此,题干中“指导性文件”作为关键词,选出正确答案C。

35.【答案】A

【解析】新课改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应该改成“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才符合新课改的观点。CD就是对教学的一般认识,不是新课改的独特观点。

36.【答案】B

【解析】小亮早恋固然需要教育,但是老师将小亮的情书公布于众损害了小亮的自尊。因此,刘老师违反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7.【答案】A

【解析】“任性”是缺乏自制性的表现,因此应培养其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38.【答案】C

【解析】“过多、过少、过难、过易”的问题,出自《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是长善救失原则的来源。

39.【答案】A

【解析】题干中“很想...又怕...”属于趋避冲突。

40.【答案】A

【解析】具体迁移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A中“木”到“森”,就是原有经验没有变化,只是组合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中,属于具体迁移。

41.【答案】B

【解析】题干中赫尔巴特名言,表达了他“教育性教学的原则”。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指教书,“教育”指德育。因此,题干语句反应了掌握知识和品德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即教育性规律。

42.【答案】C

【解析】题干中“轮流担任班干部”,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这属于班级的民主管理。

43.【答案】B

【解析】在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中,最重要的角色是精神关怀者。

44.【答案】B

【解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明了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处理,体现了创造性的特点。

45.【答案】D

【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对知觉的整体性作过许多研究。提出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对象知觉不是对象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各部分有机组成的。一个图形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知觉的。其中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格式塔心理学派总结出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有如下几条:接近律、相似律、封闭律、完形律、连续律、共同命运律、定势律、经验律。其中,共同命运律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说的,向着相同方向变化倾向的部分容易被看是一个整体。故本题选择D。

46.【答案】A

【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47.【答案】B

【解析】题干中“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表明图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属于顺应。

48.【答案】B

【解析】“有助于”,因此选择正迁移。

49.【答案】C

【解析】学校教育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50.【答案】B

【解析】首先,题干中“我国”作为提示,我国的学制是分支型的。其次,“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可以选择读普通高中,也可以选择读职业中学”也就意味着,义务教育阶段是统一的,然后分成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方向,这也是典型的分支型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

51.【答案】A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52.【答案】C

【解析】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题干中“对真理的追求”就符合理智感。

53.【答案】B

【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题干中“一时间激起他强烈的情绪”,强烈的属于激情。

54.【答案】B

【解析】题干中古文是孟子的观点,意思是“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我固有也”体现了内发论。

55.【答案】C

【解析】学生们怨声载道的原因是吴老师搞突袭考试,突袭就是不给学生准备时机,所以违背了准备律。

56.【答案】A

【解析】“安安逐渐养成了合理安排零花钱、适度存钱的好习惯”,表明安安的好行为增多,因此妈妈运用的一定是强化。“答应安安去迪士尼的要求”这是给予安安一个愉悦的刺激,是给予了愉悦刺激之后安安良好行为增多,因此属于正强化。57.【答案】B

【解析】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58.【答案】B

【解析】“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指手写的印象更深,也就是巩固程度更高,因此建议选巩固性原则。虽然在某一角度思考也有很多同学会选最优化原则,但题干语句是典型的用于巩固性原则的例子,还是建议选B。

59.【答案】D

【解析】产婆术体现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D是孔子的观点,也体现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

60.【答案】C

【解析】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一部研究教育的著作,但是,却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61.【答案】D

【解析】描述类的语言都属于定性评价。

62.【答案】B

【解析】因为学生是为了“排名”而努力学习,这种因为自己的胜任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排名的需要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63.【答案】D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更生动、形象、强调新旧经验的联系的一种学习策略。“利用事物的形象”去记忆,就属于精加工策略。

64.【答案】B

【解析】垂直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B中“角”和“钝角”就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所产生的迁移就是垂直迁移了。

65.【答案】A

【解析】“新学的动物‘百灵鸟’”,归到“鸟”,所以题干的学习是从鸟学到百灵鸟。百灵鸟是鸟的具体例子,因此属于由上到下的学习,也就是下位学习。

66.【答案】C

【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题干中“虽有练习但成绩不见提高”就是典型的高原现象的表现。

67.【答案】B

【解析】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8.【答案】C

【解析】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教育家是孟子,出自《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69.【答案】C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70.【答案】D

【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勇敢就是意志果断性的表现,因此是描述意志特征的词汇。ABC均是描述性格态度特征的词汇。

71.【答案】B

【解析】固定说法。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它规定以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来培养新一代,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72.【答案】A

【解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题干中“研究性学习”就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合作学习、教学对话”就强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因此题干符合建构主义的主张。

73.【答案】A

【解析】“理解”诗的意思、“背诵”诗、“赏析”诗,这些都是语文专业知识上的要求,其中“赏析”也是用语文知识去分析而已,因此题干是对所学的这首“诗”的认知领域的要求。情感领域的目标需要通过对“诗”的学习升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次,比如通过学完这首诗培养学生的某种感情等等,所以不符合题干。

74.【答案】B

【解析】地球仪是地区的模型,所以属于模像直观。

75.【答案】B

【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巴普洛夫。工具性条件反射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提出者是斯金纳。

76.【答案】C

【解析】“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于出头处谋自由”,不一样高、自由,就体现了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要注重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77.【答案】D

【解析】《教育过程》的作者是布鲁纳,“发现法”也是布鲁纳提出的,因此本题选择布鲁纳。

78.【答案】D

【解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所以D对应错误。《教育学讲授纲要》就是我们熟知的《普通教育学》,所以C是没问题的。

79.【答案】C

【解析】只有壬戌学制效法美国。壬戌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80.【答案】D

【解析】课程结构正确的排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其中课程计划最宏观、课程标准、教材越来越具体。

81.【答案】A

【解析】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点。

82.【答案】D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83.【答案】A

【解析】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

84.【答案】D

【解析】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题干中“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由学生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就体现了间接性。

85.【答案】B

【解析】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把重点内容圈出来”就是利用了感知的差异律,突出重点内容。

86.【答案】B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绿叶和红花都是部分刺激,将两者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而进行感知。A知觉的选择性性指的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C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的知觉对象。D知觉的恒常性是指条件发生变化时,对知觉对象的印象仍然保持不变。所以此题选B。

87.【答案】C

【解析】终身教育是人一生接受教育的总和,无所不包。因此终身教育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88.【答案】C

【解析】“师者,人之模范”是杨雄的名言。

89.【答案】D

【解析】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90.【答案】B

【解析】放任型的班级管理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所以班级容易处于松散的状态。

91.【答案】A

【解析】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一目十行”和“一次只能读一句话”,这说明了两类教师同一时间内把握的对象数量不同,所以属于注意的广度。

92.【答案】B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题干中“通过读柳宗元的作品,头脑中想象出情景”,属于根据语词描述进行的想象,因此选再造想象。

93.【答案】D

【解析】弗洛伊德提出的动机说,是解释那些由情绪原因引发的遗忘。题干中“由于紧张致使想不起来”,紧张就是情绪的原因,因此体现了动机说。

94.【答案】A

【解析】灵活性反映了思维随机应变的程度,指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机智灵活地考虑问题,应付变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这些词都是表达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因此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95.【答案】C

【解析】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96.【答案】B

【解析】内部动机是最重要的、最良性的学习动机。B中兴趣和理想都属于内部动机,因此B是正确答案。AC中教师的期待、D中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这些都是外部动机,都没有内部动机良性。

97.【答案】D

【解析】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题干中“这一反应也会与其他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就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意思,只不过表达上更理论用语了一些而已。

98.【答案】D

【解析】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题干中就是对“铅笔”产生了功能固着。

99.【答案】C

【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00.【答案】A

【解析】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角色认知。意思就是想扮演某种角色,得先认识这种角色,知道这种角色什么意思。

二、多项选择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01.【答案】ABCD

【解析】教师应当为人师表,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其实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四有”好教师。

102.【答案】ABD

【解析】课程文本的一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103.【答案】AB

【解析】固定知识点。吃透两头指:充分认识学生、充分理解教材。

104.【答案】AB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105.【答案】BCD

【解析】A属于《学记》中的观点。BCD是孔子的观点。

106.【答案】AC

【解析】AC是赫尔巴特提出的。B是杜威、D是卢梭。

107.【答案】AB

【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108.【答案】BCD

【解析】A“黏液质的人沉着冷静,但易固执呆板”至此描述还是正确的,但是后两句“教育起不了什么作用,要顺其自然”是错误的,对于黏液质也是可以针对优点进行发扬,针对缺点进行弥补,是可以进行教育的。BCD描述均正确,可以积累。需要说明C对于胆汁质的人,如何教育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要直截了当的进行教育,另一种说法就是C选项中采取暗示性教育。两种说法各有道理,都是存在的,所以C是正确的,如果和你所看的版本不一样,那么积累上这个版本即可。

109.【答案】ACD

【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水平,将学习分为8个层次: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所以只有ACD属于这种分类。B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是一组,是奥苏贝尔根据新旧知识经验间是否产生联系而划分的,不属于题干的分类。

110.【答案】ABD

【解析】1.坚持性善论,主张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德育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主张教师要采取中性立场,虚心接纳儿童的思想情感,以促进或引导者身份出现,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C属于认知模式的特征。

111.【答案】AD

【解析】三结合的教育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B社区教育不是社会教育,所以不能选。

112.【答案】ABCD

【解析】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慎独,应该:①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②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③要重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④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113.【答案】BCD

【解析】A教师中心是应试教育的思想,不符合新课改。“新型师生关系”、“重结论更重过程”、“教会学生学习”这些都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114.【答案】ABCD

【解析】CIPP评价模式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115.【答案】BCD

【解析】题干是关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因此BCD中的“互联网”、“数字校园”、“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这些是跟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的,符合题干。A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跟题干中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没有关系,故不选。

116.【答案】ACD

【解析】“不允许参加考试”、“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活动”、“小学的儿子外出打工”,这些均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B中上课期间禁止看与上课无关的书籍,这是正常的教学管理,没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117.【答案】AB

【解析】人无完人,人和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需要互补,因此互补性要求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互补性就要取长补短,所以教育者要充分发现学生的优势。C是不平衡性的要求,D是阶段性的要求。

118.【答案】BCD

【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这一知识点的版本很多,有一个版本说教育目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指导功能这些。因此建议选择BCD。

119.【答案】ABCD

【解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就包括四个方面:①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②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③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④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120.【答案】BD

【解析】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通常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小学生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较为明显。

 

上一条:【真题解析十一】2020本溪城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下一条:【真题解析九】2021年沈阳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