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锦州滨海新区中小学(幼儿园)招聘教师真题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满分60分)
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三级课程管理。为了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封闭的情况,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国家课程是由国家开设的课程,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设的课程,体现的是当地的特色。校本课程是不同学校根据学校特点开设的相应的课程。题干中强调某校开设的课程,所以应该选择C选项。
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正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题干中强调的是对消防知识的了解,体现的是社会活动。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参观、考察、宣传、游览、社会调查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接触,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2.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并使其掌握生产劳动基本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劳动技术素养,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具体内容包括参加城乡绿化、拥军优属、维护交通秩序、工农业义务劳动等。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良好的校风是学校整体优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而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是互相借鉴和互相发展的,并不存在取决,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5.【答案】C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引导,而不能放任不管,当众批评或者罚写都会侵犯孩子的权利,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题干中强调的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7.【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题干中校长为小亮颁发“拾金不昧奖,”并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这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8.【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确立的三维目标。题干中张老师要求学生熟练认读、写20以内的数,这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9.【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既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一只鸟儿学飞,一只鱼儿学游,一头野兽学跑,都不需要任何强迫。它们一旦觉得自己的肢体长得够强健了它们立刻就自行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10.【答案】C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堂气氛。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是学习的重要社会心理环境。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表现为同一课堂可能对某些教师表现出配合和积极参与的状态,但对另教师则采取消极、 逃避的态度,甚至会反抗。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1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四个方面。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3.【答案】D
【解析】生态取向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生态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全然是依靠自己孤军奋战,也并非孤立地形成改进其教学的策略与风格,而是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文化”或“教师文化”。正是这些因素,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理想的方式应当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要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包括教师在群体中的态度、价值、信念、习惯、假设和做事的方式。
1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1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可以分为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和个体社会化功能。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第二,教育促进个性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第三,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第二,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第三,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题干中强调的遵守交通规则体现的是行为的社会化。
16.【答案】A
【解析】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外在力量的影响决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和形式。外铄论往往把身心发展看作是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因而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17.【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日常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这些用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如“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中的“教育”;又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如“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中的”“教育”;再一类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如“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中的“教育”。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学制。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是以美国为蓝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使用最长的学制,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或者“新学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而经济也会对教育产生制约作用。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教育投入都是不同的。
20.【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可以把不同地区的文化进行传播,地区和地区之间也可以进行文化的交流。题干中强调通过学戏剧,了解到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所体现的是文化的传播功能。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2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制度的特点。教育制度具有历史性,会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发生变化。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2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根据功能作用的对象可以把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根据功能的性质可以把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题干中强调工农行业生产投资降低,体现的是对社会的作用。而降低、失衡,这些都是负向功能的体现。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4.【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文化融合的功能,可以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和沟通。题干中强调互派留学生、出国访问这样的不同文化间的吸收,所体现的是融合,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2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世界教育发展的特点。题干中强调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特点设计教案,体现的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26.【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额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题干中强调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2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理论。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精神上的完善和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方向的教育目的观。从题干来看,爱因斯坦不仅强调传授专门知识和技术,更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体现的是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29.【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中学生的特点。班级授课制是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和年级,所以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在程度上都比较相似,这体现的是同质性的特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3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师生关系。勒温把师生关系划分为专制、民主和放任型三种。题干中强调黄老师支配学生,对学生发火,体现的是专制型的师生关系,其特点是完全以老师自身为中心,强调学生对老师的无条件无从。所以此题选择A选项。
3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校美育。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题干中强调学校重视校区规划建设,这体现的是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选项BCD和题干无关,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3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信息的反馈功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肯定、否定或启发、指点),学生则从教师的这一反馈中提高或降低自尊感和自信心,唤起新的获得成功(或放弃努力)的需要,引起下一步进行学习活动和课堂交流的积极性(或消极性)变化。同样,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也依据一定的学习目的向教师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理解或疑惑、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拒绝等),教师也从学生这一反馈中增强(或减弱)自信程度和积极性,并又作出相应的适合于学生学习或维护教师尊严的反应。教学信息反馈的这种增强或者降低课堂交流积极性的属性,我们称之为教学信息反馈的动力功能。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33.【答案】D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醒学生和鼓励学生。选项ABC会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杜威将与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相伴随的,对所学内容及学习本身养成的某种情感、态度这种学习称之为“附带学习”。杜威的学生克伯屈进一步发挥了杜威的思想。克伯屈认为,任何一种学习包含三个部分:“主学习”、“副学习”、“附学习”。“主学习”意指对事物的直接学习;“副学习”则是一种伴随“主学习”而来的关联学习;“附学习”则指伴随“主学习”而来的有关情感、态度的学习。后人认为,杜威的“附带学习”与克伯屈的“附学习”已涉及到隐性课程的问题。首次明确提出隐性课程的是杰克逊的“附加学习”。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35.【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分类。从学习水平来说,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题干中强调蔡笑同学区分单词,所体现的是辨别学习。辨别学习是指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辨别,如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辨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作出正确的反应。信息加工心理学把知觉辨别能力的形成过程看成模式识别能力的习得过程。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6.【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单词画线体现的是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3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精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记忆术是一种有用的精加工技术,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比较流行的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略词法、谐音法、视觉想象等。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这种技术在古代不用讲稿的讲演中曾被广泛应用,而且沿用至今。缩略词法,也称首字连词法,是将识记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或字母,然后形成一个缩写词或者一个句子,变成自己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这种方法被称为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就是要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如前述位置记忆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视觉想象法,利用了心理表象。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3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分类。奥苏贝尔认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代替了对长者的依附。在这期间,赢得同班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4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只是学习的分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是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分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1.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2.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题干中强调利用圆的面积掌握了扇形的面积,所体现的是顺向迁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选项A,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选项B,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选项C,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选项D,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4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习俗水平(9—16岁)分为两个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技能的分类。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心智技能的不同形式。
4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菲茨和波斯纳的操作技能理论。菲茨与波斯纳提出了经典的操作技能形成三阶段模型。1.认知阶段。学生尝试理解操作技能的任务及这一任务提出的要求,了解需要做哪些动作,各动作的顺序怎样,从何处可以得到反馈等。此时,学生要选出原来已经掌握的部分技能,并按规定的程序将它们组合起来。这一阶段的主要结果是获得程序性知识。2.联结阶段。在这一阶段,操作技能主要发生两类变化:一是先前流畅性和节奏感较差的部分技能逐渐变得富有节奏和流畅;二是一些个别的子技能被整合为互相协调一致的、稳定的总技能。3.自动化阶段。此时,技能的执行变得日趋自动化,操作极其流畅、准确和稳定。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6.【答案】C
【解析】表象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持情景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命题表征的往往是事物的抽象意义,表象表征的往往是事物的知觉特征;命题是一种断续的、抽象表征,而表象是一种连续的模拟的表征,它特别适合在工作记忆中对空间信息和视觉信息进行某种经济的表征。当任务需要人们对信息作空间上的处理时,个体往往会自发地使用心理表象。
4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创造力。按照书本上写的内容判断对错,不能够体现创造力。
49.【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题干中强调没有想到用带来的塑料桌布做临时雨具,所以应该选择C选项。选项AB,首因效应是第一次形成的印象对之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近因效应是最近一次形成的印象对之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选项D高原反应是技能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短暂的停滞不前的情况。
5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也可以理解为,最近发展区的任务是儿童尚未学会,但在特定时候能够学会的任务。一些教育者用“可教时刻”来描述这种情形,即某个儿童或者某组儿童正处于接受某种概念的最佳准备状态。维果斯基进一步认为,在个体具有更高一级的心理机能之前,这种机能通常存在于个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
51.【答案】A
【解析】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的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反应,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和特定的行为反应。主要包括如下几种表现形式:(1)攻击:以动作、表情、文字等方式发泄出来,通常指向于一定的对象。(2)冷漠:对挫折无动于衷,漠不关心。(3)退化:表现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4)固执:受到挫折后,刻板、盲目地重复某种无效行为。(5)幻想:通过想象、虚幻情境来应付挫折。(6)逃避:不敢面对现实,放弃原来的目标。(7)自罚:把挫折原因归在自己,以自己为发泄对象,伤害自己。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阿瑟雷柏的学习分类。从学习意识水平来说,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1.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2.外显学习:类似于有意识的解决问题,是有意识的、作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要按照规则作出反应的学习,包括一个试图形成任务的心理表象,搜寻同功能系统的知识的记忆,以及试图建立和检验任务操作的心理模型。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气质类型。稳重、踏实、沉着冷静,但灵活性不足,这体现的是粘液质。
54.【答案】C
【解析】零碎、分散、单独的材料不容易记忆,即使记住了也难以长久保持。而系统性、有条理性的材料比较好记,也容易长时间保持在头脑中。为此,面对零散、无系统性的记忆材料时,我们应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5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注意。注意的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由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所引起。人们在和注意分散作斗争时,对分散注意的刺激物所抱的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当学生专心致志在教室里看书时,室外传来汽车声会干扰他们的集中注意,会引起他们的烦恼甚至愤怒,这种情绪比汽车声更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因此,为了集中注意,除了设法除去(避开)干扰刺激外,还应该对干扰刺激保持平静的态度。
56.【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57.【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相关内容。法规中规定学校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教护未成年学生。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8.【答案】B
【解析】野外求生训练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所以不适合幼儿参加。
59.【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做到终身学习,具体体现在: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60.【答案】C
【解析】开放性试题。在交流中要做到坦诚相见,赞美欣赏。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1.3分,满分26分)
61.【答案】BCD
【解析】钻研教材必须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等最基本的东西。所谓“透,就是不仅要弄懂教材,而且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逻辑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表达。既要做到领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能够全面审视,整体把握,做到讲课时深入浅出,灵活运用。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CD。
62.【答案】BCD
【解析】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63.【答案】ABCD
【解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态度对师生关系有直接的影响。(2)教师领导方式类型: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在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影响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3)教师的智慧: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老师的重要因素之一。(4)教师人格因素:研究表明,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64.【答案】AB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选项C违反了顺序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D选项。
65.【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制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以政治制度的要求为依据,国家政权机关控制着学制的颁布与实施。社会主义国家也应按照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改革学制,调整教育结构,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学制的重大变化,究其根本原因,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3.人口发展状况:教育事业的规模、投资、发展规划及其结构调整等,都要考虑到人口因素。学校必须做出及时而又合理的调整,才能满足社会的整体需求。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制的建立与改革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否则就有可能贻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各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总是植根于本国的文化历史土壤之中的,即使从国外引进,也会或多或少地根据国情加以改革。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CD。
66.【答案】AB
【解析】此题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面对辍学的学生,教师应该极力挽回。所以AB选项说法正确。CD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择AB。
67.【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他们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归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3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内外性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天资、能力、心境、努力等因素都是由个体本身的力量决定的,是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教师偏见、别人帮助等则是由个体之外的力量决定的,是外部原因。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68.【答案】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目标定向理论。在给学生设立目标的时候,应该做到目标具体,及其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同样,目标的难度不应该过大,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努力实现的。选项A不合理,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CD选项。
70.【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技巧等职业素质。.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身体状况等,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或是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的向导,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是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3)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4)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特别是教师能与学生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理解学生,这是解决师生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5)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应牢固树立民主思想,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地处理问题,用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的独特个性行为表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一般师生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要经历四步:接触—亲近—共鸣—信赖。(7)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8)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师一定要提高法治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71.【答案】ABCD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包括: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工作者等,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72.【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选项ABD错误,因为遗忘是有规律查的,而且进程是不均匀的,是先快后慢的趋势。选项C错误,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刻开始,而不是第二天。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CD。
73.【答案】ABCD
【解析】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与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分别是:对时间的分辨(按时间顺序把活动区分开来)、确认(知道现在的时间)、估量(估计从什么时候起已经过了多长时间)和预测(对未来事件时间距离的知觉)。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74.【答案】AB
【解析】建构主义提出,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做出示范。一旦学生的能力有所增强时,就应当逐渐减少指导的数量。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就像“脚手架”在建筑、修桥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当学生需要时脚手架就会提供支持;当项目展开时便需要适时地调整或除去脚手架,而不要对学生自己能做好的事情给予过多的帮助。题干中强调老师围绕主题给学生设置情境,所以应该选择AB选项。
75.【答案】A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连续性动作技能。非连续性的动作技能只包含较短的序列,可以进行精确计数,并对一个特定的外部刺激作出一个特定的反应。它是由突然爆发的动作组成的。如射箭、举重、急停投篮、敲击计算机的键盘等。其特点是动作延续时间短,动作与动作间可以直接感觉到始点和终点,动作突然爆发等。连续性的动作技能需要完成的动作序列较长,而且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复杂的内外刺激连续、不间断地调节和校正的动作技能。如骑车、弹琴等。其特点是动作的延续时间较长,动作与动作间没有明显可以直接感知的始点和终点,难以精确计数。B选项是连续性动作技能。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CD选项。
76.【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攻击性行为。当学生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暂时隔离。选项A不合理,不理会学生容易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攻击性行为,造成学生伤害。选项C也不合理,容易对明明造成伤害。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D选项。
78.【答案】A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C选项。
79.【答案】AB
【解析】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以财政性经费、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设立为营利性组织。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B选项。
80.【答案】AB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一)教育价值: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对社会成员也具有教育价值。(二)文化价值:道德本身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三)伦理价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能够确立和保护学生作为个性的人的价值和精神的独立,既符合道德的原则,又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要求。
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0.7分,满分14分)
8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所体现的是受教育权、教育结果等方面的公平。教育公平只是体现在教育领域内,并不能对社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8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终身化是二十世纪以后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强调人的一生都应该持续不断的学习,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8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指的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推动社会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8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体育教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体办、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体力和体质的发展非常重要,是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和幸福地生活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作基础。所以,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是:1.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2.使学生逐步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3.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集体、遵守革命纪律、勇敢顽强、努力进取、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所以说法错误。
87.【答案】B
【解析】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一所学校的绩效一般包括:学校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等,同时还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知识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成果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状况,还包括由以上诸方面所反映的学校组织及其人员的素质、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等。
88.【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89.【答案】A
【解析】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有助于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降低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知觉和反应阈限,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9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需要和动机的关系。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
9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连续动作技能。连续性的动作技能需要完成的动作序列较长,而且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复杂的内外刺激连续、不间断地调节和校正的动作技能。如骑车、弹琴等。其特点是动作的延续时间较长,动作与动作间没有明显可以直接感知的始点和终点,难以精确计数。对于连续性动作技能,适合分散练习,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9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内隐学习。从学习意识水平来说,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9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记忆及其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持久性指记忆的保持特征,即记忆内容保持的时间长短。加强记忆的持久性,首先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其次是进行及时和经常性的复习。
9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反射现象。反射现象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赫尔巴特是德国的教育家,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9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记忆的分类。1.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划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2)逻辑记忆:以对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也称为抽象记忆。(3)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4)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96.【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威信。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指个人、群体或社会组织对其他人的影响,是社会对其功绩承认的程度。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97.【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99.【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10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调节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两种形式来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能够通过激发动力、评价优劣、调节行为来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任务的圆满完成,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的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