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郭帅请回答

【8000题】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分享到:
点击次数:4671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4日16:41:31 打印此页 关闭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563.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564.A解析考查网络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565.B解析】学生文化的特征【记忆术:杜飞多补肾】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

566.C解析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三)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567.B解析考查教育与生产力(经济),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现了教育对劳动力在生产的重要作用。

568.B解析考查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三)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569.B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教育的经济功能成为教育功能取向的重要内容。政治搭台,经济唱戏。故选经济。

570.D解析】(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三)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干扰项A科学技术,故本题选择D生产力。

571.C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体现了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尤其是劳动力的再生产的重要作用。

572.B解析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厂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 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提高了教育质量。此外,科学技术的每次革新都极大地促进了受教育者数量的增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故选择B科学技术。

573.C解析体制化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早先,科学研究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活动,是为了好奇心的满足。l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它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的体制化。

574.C解析题干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体现了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575.A解析】(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三)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故选A生产力。

576.A解析】学校本身就是文化传统的产物,它又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是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成的。它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文化精神、要求的集中体现。学校文化的这一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使用的教材或者说传递的教学内容上。故选A.

577.D解析】(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三)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故选D生产力。

578.B解析】我国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体现了教育对各种文化的筛选。

579.C解析】《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即治国安民,第一要务就是推行道德教化。可见,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体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也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80.C【解析】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其他筛选标准,如性别、年龄、种族等。

581.B解析】第一次飞跃: 教育模式的第一次飞跃--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第二次飞跃:教育模式的第二次飞跃----由素质教育再到效益导向型教育;第三次飞跃:探索中的未来教育模式,不过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582.C解析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育人,教育的直接目的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583.A解析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1)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2)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1)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2)规章制度;(3)角色规范。3.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故选择A.

584.A解析】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要不断推进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就不可忽视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585.B解析政治对教育影响。最佳选项B.教育目的。受教育年限也收到了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586.D解析】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的作用。(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教育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但同时教育也能够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这就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的表现。

(二)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教师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而不是其他任何一种社会活动。

(三)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及原理;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587.A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体现了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尤其是劳动力的再生产的重要作用。

588.C解析】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即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选c

589.D解析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

590.A解析】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摆脱现代化分工造成个体发展片面性的情况。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即教育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功能。

591.A解析考点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592.B解析选择制度文,解析同上。

593.C解析出自《孟子·滕文公》全天下有的人劳动心力,有的人劳动体力;劳动心力的人管理人,劳动体力的人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人养活人,管理人的人被别人养活。这是普天下通行的法则。体现了社会分工现象,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594.A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教育,主要场所在高等学校。

595.C解析】美国学者···华勒···1932年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使用了学校文化一词

596.B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教育,主要场所在高等学校。

597.B【解析】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其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推动生产力进步;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的劳动力训练成复杂的劳动力,提升劳动水平,改变劳动形式。题干中脑力劳动水平的高低是由受教育水平决定的,因此教育能够使人的劳动从体力劳动项脑力劳动转移,体现了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B项正确。A项:题干中未涉及“科学知识再生产”,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未涉及“传递已有的科学知识”,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题干中未涉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598.B解析】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这就说明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

599.A解析A选项属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题干问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

600.C解析ABD都体现了教育对未来国家建设,民族发展的地位与作用。C选项只看到了消费,而没有看到投资与发展,是片面的,也是不符合提议的。

601.A解析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主张发展科教,是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

602.A解析】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教育的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自然科学应运而生。

603.C解析】唐代的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个系统,以官学为主。中央官学主要是“六学二馆”,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置博士以教生徒。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其中弘文馆隶属门下省、崇文馆隶属东宫,各置学士以教生徒。中央官学主要招收官员子弟、皇亲国戚子孙及外国留学生,庶族平民子弟仅占少数,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等级性。唐朝的“六学二馆”是有不同的入学要求的,有严格的等级限制,这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教受教育权的分配

604.AD【解析】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与其生成效率相关,但没有确切数据表明其成正比。

605.B解析】目前有关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教育先行论、教育同步论和教育滞后论。无论哪种理论,如果不考虑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特定意义上,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是违背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力关系,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教育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目前得到现代社会的普遍认同。

606.A解析】《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对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作了总结:“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本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教育先行”的观点。主要是由于教育周期长,劳动效果的滞后性。故选A

607.D【解析】ABC都属于学校文化中的精神观念文化。

图片 1.png 

608.A解析】根据题干教育对文化的“简化”与“净化”的作用,体现出教育对文化的一种选择功能。BD本身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干,因此,本题选择A,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

609.C解析】教育通过培养人来传承文化,为特定社会服务,实现个体的社会化,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按照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对文化的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教育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610.C解析】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及原理;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611.A解析A属于生产力对教育规模和速度是主要因素。(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三)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四)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612.C解析不包含c选项。(一)控制人口的数量(二)提高人口的质量(三)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613.B解析考点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是人的资本形态,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

614.C解析学生文化的特征,因为日常交往中形成的所以具有非正式性。考点援引:1.过渡性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产物。一方面表现为与成人相异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独立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受教师引导及家长的影响,也一定程度上认同着成人的价值观念。2.非正式性 学生文化往往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同事,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学生文化中蕴含着学生群体的价值和规范,这些文化构成一种环境,影响着处于这种文化情境中的每一个学生,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这种文化。3.多样性 学生文化的类型多种多样,可能会因为种族、民族等特征,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也可能会因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而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文化;性别、年龄等的差异,也会表现不同的文化特征。4.互补性 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互补性。从学生文化的不同类型和样式上来讲,年龄文化、性别文化、同伴文化等,也是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纠结在一起互为补充的。 5.生成性 学生文化是一种在吸收成人文化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动态的生活方式。

615.C解析】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外,还受文化的影响。例如,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这种文化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就强调教育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16.C解析】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617.B解析学在官府,1.判断点西周的教育特征 政教合一,政治和教育在一起。2判断点领导权属于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故选择B

618.D解析不同步的原因,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19.B解析难度较低,教育无法脱离生产力和政治的影响

620.B解析人力资本解析同613

621.B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622.D解析】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

623.A解析】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1)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2)规章制度;(3)角色规范。

624.D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625.B解析】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1)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2)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626.B解析B属于文化对教育的影响。ACD属于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627.B解析】根据文化的定义,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是教育的主要资源,文化知识的发展特性与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特性与水平。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构成文化本体、传递和深化文化。

628.B解析校园文化的概念之一。学生文化的主语应该是学生,学校制度的概念中没有价值观。学校传统的概念强调历史,传承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工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

629.A解析教育的基本职能应该是培养人。ABCD四个选项都是描述教育的文化功能,其中教育最基本的文化功能是保存和传递文化,教育最本质的文化功能是创造新文化。因此选A

630.D解析】(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教育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但同时教育也能够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这就是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的表现。(二)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师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而不是其他任何一种社会活动。(三)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1.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育的人作用于社会;2.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及原理;3.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四)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教育的发展依存于社会存在的发展,这是从根源上和发展的总趋势上说的,是从主导方面讲的。但在一定阶段,教育发展的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会表现出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的现象。其中D选项教育的创新性强调教育对自身而言的特征,而不是与社会之前的关系。

631.A解析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632.A解析】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633.A解析下列不属于政治影响的内容有,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受到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634.D解析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D选项错误。传递文化而不是创新文化,故D选项错误。

635.D解析D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有时候暂时超前于生产力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有时候暂时落后。

636.C【解析】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者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总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科学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影响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图片 2.png

637.D解析年龄结构影响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尤其是各级,学前初等中等高等。

638.D【解析】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反作用具体表现来看,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639.B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表现之一就是传递科学知识,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功能、

640.B解析ACD受到生产力影响

641.B解析制约性质和方向的是政治或者政治经济制度。

642.C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被生产力所决定。

643.D解析B选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D选项,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644.C解析c生产力的发展。

645.A解析经济功能即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的功能。

646.A解析教育的社会功能属于派生功能,都是通过教育的个体功能(促进人的发展)来实现的。

647.C解析科技创新即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的功能,属于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

648.A解析】(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三)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49.D解析】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不是觉得自己老牛了。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你就是这么棒。

650.C解析

651.B【解析】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二)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三)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筛选假设理论   筛选假设理论也叫做文凭理论,提出者是迈克尔·史潘斯。该理论把教育视为一种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帮助雇主识别能力不同的求职者,以便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筛选假设理论解释了当时的教育文凭膨胀的问题,但是该理论片面强调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认为教育只是反映能力,但不提高人的能力,进而认为教育能提高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的观点是错的。劳动力市场理论

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皮里奥、多林格。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两个市场之间相对的封闭,较少流动。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高、条件好、就业稳定、有较多的晋升机会,而次要劳动力市场恰好相反。该理论不同意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与工资收入正相关的论断,认为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而与教育程度本身并不直接相关,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652.C解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舒尔茨是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美国的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33%。

653.A解析】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并把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进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因此.教育对培养人力资本而言,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654.C解析26个月:杜威来华讲学概况1919年4月30日,杜威和妻女抵达上海开始了对中国的访问,至1921年7月11日与罗素同一天离京。在华期间,杜威先后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西、湖南和湖北等省市发表演讲,介绍了实用主义哲学、教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学说,引起学界和社会的热烈反响。当杜威和家人乘坐熊野丸号抵达上海吴淞口码头时,迎接他的是他久违的学生北京大学的代表胡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代表陶行知

655.A解析考点劳动力再生产

656.C解析

657.B解析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厂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 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提高了教育质量。此外,科学技术的每次革新都极大地促进了受教育者数量的增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658.D解析关键词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即批判功能。因此选择D,文化的选择与批判功能。

659.D解析

图片 3.png

660.D解析

661.B解析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教育的内容就是人类的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

662.C解析

663.C解析】文化选择的标准包括:科学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民族的选择、辩证的选择。

664.C解析】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665.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

666.B解析】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

667.A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

668.B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669.A解析考查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所有学生都要进入学校,体现了受教育权。国家政治规定了每个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利。

670.D解析文化属于后天学习而来。

671.A解析】在一定政治经济条件下,人口数量越多,要求教育规模越大。因此,人口的高增长势必要求扩大教育规模。

67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区域里的人口增加状况以及实居地的人口密度,这是就人口在静态下说的。其实,人口不是一个静止的总体,它总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人口的地理分布和流动,是由于政治、经济、历史、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和密度,不仅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学校的布局,而且影响受教育者的人均教育费用。故本题选D。

673.A【解析】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674.B【解析】三观题,ACD明显不对。

675.C【解析】教育先行论,教育滞后论,教育并行论均有,因此为不平衡性。

676.B【解析】关键词劳动力,因此选择B

677.B【解析】关键词受教育权,因此选择政治经济制度。

678.D【解析】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构成文化本体、传递和深化文化。

679.D【解析】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680.B【解析】题干第一句即表明要强调的是文化对对国家昌盛的作用,后面用汉唐举例证明第一句观点,因此选项中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最符合题干观点。

681.D【解析】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生课前通过学习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师生进行作业答疑,协作探究,进行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预先在课前或家里通过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课堂上师生开展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学员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682.C【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承,选择,融合,创新等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683.ABCD【解析】考查原文:(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三)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84.ABD【解析】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①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③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④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

685.BCD【解析】】校园文化的分类①校园物质文化②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③校园的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有学者把校园精神文化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686.BCD【解析】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1)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2)规章制度;(3)角色规范。

687.ACD【解析】

图片 5.png图片 4.png

688.ABC【解析】

689.ABCD【解析】

690.ABCD【解析】

691.ABCD【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有学者把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1)认知成分,即学校这个群体和构成它的个体对教育目的、过程、规律的认识,属于校园文化的理性因素;(2)情感成分,是学校这个文化体内的成员对教育、学校、班级、同事、同学、老师、学生特有的依恋、认同、参与、热爱的感情,这种感情内通常包含着很深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和献身精神;(3)价值成分,即学校校园所独有的价值取向系统,像“有教无类”的价值取向,“忠于职守”的价值取向,“尊师爱生”的价值取向,“教育、教学活动优先”的价值取向以及“严谨、守纪、规范、团结”的价值取向等;(4)理想成分,即学校及其成员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所表达的希望和追求。如创造美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许多优秀学校所追求的理想。

692.AC【解析】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不同划分 正向功能 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 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693.ABC【解析】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694.AB【解析】C属于教育与政治的影响。D教育与文化

695.ABC【解析】D属于学生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696.ACD【解析】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要依据两个重要尺度,一是社会需要,二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

697.ABCD【解析】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的思想、制度、内容和方法是从以往的教育的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同样的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里,有着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色。因此,全部正确。

698.ABC【解析】(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三)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及内容体系等

699.ABD【解析】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使之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劳动力,把一个体力劳动者培养成一个脑力劳动者;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转换能力,摆脱现代化分工造成个体发展片面性的情况。

700.AC【解析】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称为教育的派生功能、工具功能,可以细分为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

701.AC【解析】AC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BD体现的是巩固性原则。

702.ABCDE【解析】学校文化的内容有: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对个性的理解、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对集体的看法。

703.ABC【解析】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构成文化本体、传递和深化文化。

704.ABCD【解析】

图片 6.png

705.ABCD【解析】基于互联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由四个子系统组成:(1)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权限认证等教务管理功能;(2)网络教学子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网络教学支持工具,如多媒体授课、网上答疑、网上考试、网上作业、交流工具等等;

706.AB【解析】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属于隐性的教育功能,社会文化影响教育而不是控制教育。

707.ABCD【解析】教育的文化功能全选。

708.ABCD【解析】学生文化的特征【记忆术:杜飞多补肾】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

709.BCD【解析】校园文化的分类①校园物质文化②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③校园的精神文化

710.ABCDE【解析】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711.BC【解析】.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教学与科研。

712.AD【解析】BC属于学校的制度文化。校歌属于精神文化,课程属于课程文化。

713.ABCD【解析】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B是对教育规模的影响;ACD是对教育结构的影响。

714.BC【解析】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的作用。(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二)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三)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四)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715.ABCD【解析】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目标和内容、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等方面

716.AC【解析】文化的发展使课程不断丰富和更新,这是文化对学校教育影响的第一个、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方面。即文化对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丰富,二是课程结构的更新。

717.ABC解析在这个版本的教育的文化功能中只有这三条:

图片 8.png图片 7.png

718.ABC【解析】校园文化的特征: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三个方面。

719.BD【解析】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因为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②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三、判断题

720.错【解析】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721.错【解析】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722.对【解析】【解析】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于教育既有推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723.错【解析】前半句对,后半句错误。

724.错【解析】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今天的要求教育优先发展。

725.错【解析】概念性错误

726.对【解析】

727.错【解析】教育不单单是一项消费事业,还是一项投资。

728.错【解析】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主要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来实现的。

729.对【解析】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730.对【解析】教育信息化可以达到省力、机器化的效果,但这一效果并不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将信息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还是一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更是一个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731.错【解析】精神和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732.对【解析】

733.错【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734.对【解析】

735.对【解析】

736.对【解析】

737.对【解析】

738.错【解析】所谓“教育先行”,强调教育应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走在经济发展前列,并不是教育的发展不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739.错【解析】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

740.错【解析】教育的着眼点在于人的发展。

741.错【解析】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①教师文化常常与一定的社会阶层相联系,体现着某一特定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②学生文化是学生交往中的基本模式和行为方式。学生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具有自身的文化。③教师和学生作为文化的活的载体,始终发生着相互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承,更加鲜明的反映出社会文化对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影响。

742.错【解析】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743.对【解析】

744.对【解析】

745.【解析】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途径。

746.错【解析】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1)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2)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747.对【解析】

图片 9.png

748.错【解析】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无论有多大都不能超越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发挥作用,题干所指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教育可以优先发展,但和题干表达含义不同,不要混淆。

749.对【解析】

750.【解析】

751.错【解析】即使是教授治校,也不能否认教育的政治功能。

752.【解析】教育和社会各方面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753.对【解析】

754.对【解析】

755.错【解析】这属于过渡性的特征

756.错【解析】非正式性是学生文化的特征。

757.对【解析】图片 10.png 

上一条:【8000题】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 下一条:【面试公告】黑山县教育局所属学校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面试工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