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A.具体化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分析与综合
2.头脑中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做( )。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3.在头脑中把抽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是( )。
A.概括 B.抽象
C.分析 D.综合
4.( )是把抽象概括形成的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于具体事物上去,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是利用一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A.抽象 B.概括
C.具体化 D.比较
5.学习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 )在理解中的体现。
A.系统化 B.概括化
C.变式 D.比较
6.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
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
7.以反映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以及教育活动中各要素之间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概念是( )。
A.关系概念 B.属性概念
C.操作性概念 D.集合概念
8.在古代社会,人们并没有先进的仪器来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通过观察动物反常反应,举动来进行判断,这主要体现出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分析性
9.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开放思维等。“文思泉涌”“一气呵成”体现出发散思维的( )特征。
A.逻辑性 B.变通性
C.流畅性 D.独特性
10.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之一,它包括强度、( )以及坚信度。
A.效度 B.知识量
C.性质 D.一致性
【参考答案】
1.D
【解析】思维有四个过程,其中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故本题选D。
2.C
【解析】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故本题选C。
3.A
【解析】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即从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属性的事物中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些属性的一切事物,从而形成关于这类事物的普遍概念。故本题选A。
4.C
【解析】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题干描述符合具体化的概念,故本题选C。
5.A
【解析】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 学习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系统化在理解中的体现。故本题选A。
6.B
【解析】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故本题选B。
7.A
【解析】关系概念是以反映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以及教育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概念。故本题选A。
8.A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题干中人们借助动物的反应预测地震,体现出思维的间接性。故本题选A。
9.C
【解析】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包括:(1)流畅性。是指当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数量的多少;(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方法。题干中“文思泉涌”“一气可成”说明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数量多,属于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故本题选C。
10.D
【解析】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包括:(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2)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强度、一致性和坚信度的情况);(3)学生的元认知能力;(4)学生的动机,对知识、学习的态度。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