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魔鬼题库

真题解析答案8

分享到:
点击次数:3128 更新时间:2020年10月01日09:35:47 打印此页 关闭



2021年沈阳市皇姑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0.85分)

1.【答案】C

【解析】中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有关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比西方早300多年,而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故本题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先行的观点及著作。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会议上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以下简称《学会生存》),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首次提出了“教育先行论”,主张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可能超越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先于经济的发展的观点。A项正确。B项: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标志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最终形成。其中提出“终身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基础上”,这“4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联合国大会宣布在2005年至2014年这十年的时间中,实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要求世界各国政府在这十年中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人他们国家各个相关层次的教育战略和行动计划中。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2015年11月4日,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通过了《教育2030行动纲领》。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反思教育》(下面简称报告)面对世界新的挑战,提出教育应负的责任和教育的变革,提出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总的精神如报告导言中说的: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故本题选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除教学外,教育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等方面进行教学。故本题选C。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形态。从横向来分,教育的形态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其中,教育最早出现的形态是社会教育,其次是家庭教育,最后是学校教育,教育的最特殊的形式是自我教育。故本题选B。

6.【答案】A

【解析】教育本质和教育结构在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这就决定了教育功能的客观性。故本题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不同民族间的根本性的差异在于文化的差异。故本题选C。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水平、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故本题选C。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理论流派。布鲁纳强调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提倡发现法,重视学生的直觉思维,故本题选A。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孟母三迁”强调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故本题选C。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故本题选B。

12.【答案】D

【解析】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过程起点。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把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用于实践是美育过程的最终目的。故本题选D。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特征。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特征实施全体性。故本题选A。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故本题选C。

15.【答案】C

【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我国学者申继亮等于1985年提出的,它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称为教师自我监控。后又延伸至教育教学两个方面。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成分,它不仅是教学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者,而且是教学教育能力的内在机制,是教师能力的重要表现。故本题选C。

16.【答案】A

【解析】模糊性:因为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是由遗传、家庭、社会、教师以及学生个人努力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人们很难准确地指出学生的变化是由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正是这种模糊性,很难使教师的劳动得到明确的评价。滞后性:教师的劳动价值要在学生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后才能最终得到体现,而一旦体现出来,教师及其劳动已成为过去,常常被人淡忘。隐蔽性: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寓于学生身上的,只有借助于学生行为表现的外显,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缺乏自明性。所以,教师劳动的价值往往很难为人们所充分了解、正确评价、并给予恰当报酬。故本题选A。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诚于人民教育的原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故本题选B。

18.【答案】C

【解析】从教育和教学的特点来看,教育和教学活动自身就是一种道德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智力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响。在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师生一刻都离不开道德规范的调节。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工作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故本题选C。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缺失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成长性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本题选D。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其中,课程计划是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分科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标准是有关学校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是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评定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故本题选C。

21.【答案】A

【解析】学校德育是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法制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进行外国文化学习,拓宽学生视野不属于学校德育。故本题选A。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向优秀教师学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除此之外,还包括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教育、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等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故本题选A。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也叫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与个别教学,现场教学也叫参观法,故本题选C。

2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级结合到一起,由一位教师安排学生上课,复式教学适应于教师少、学生少、教学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故本题选B。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格的特征。“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表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不同的,故本题选A。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就是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这是一种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故本题选D。

2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职业角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者角色、学习者和学者角色、研究者、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医生等角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强调的是传道者角色。故本题选C。

2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形式。学制的形式包括前制度化阶段、制度化阶段和非制度化阶段,其中“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思潮。故本题选A。

29.【答案】D

【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烧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执拗性,有动摇性的人成缺乏坚定的行动目的,对定目的持怀疑态度,或对实现目的缺乏信心和决心。

3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故本题选A。

3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烈的刺激、新异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比的刺激、起指示作用的刺激;还有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兴趣、人的情绪状态、主体的知识经验,题干中是通过刺激的强度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故本题选B。

32.【答案】C

【解析】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是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纪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3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教师既向学生介绍祖冲之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向学生讲授圆周率的知识,即将知识与思想相结合,故本题选D。

3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递和保存、筛选和整理、交流和融合、更新和创造等功能,其中,在国外设置“孔子学堂”,让更多的外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是文化通过教育进行交流和融合,故本题选B。

3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隐性课程。提到隐性课程的有杰克逊、杜威的附带学习、克伯屈的附学习。早在杰克逊之前一些接近隐性课程实质的内容比如附带学习、附学习等已经被提出。故本题选D。

3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应。故本题选B。

3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锻炼法可以通过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制定制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正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实践锻炼,故本题选A。

38.【答案】B

【解析】元认知策略大致分为三种:(一)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设置思考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二)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监控策略具体包括领会监控、策略监控和注意监控等。(三)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 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总结教训等。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39.【答案】B

【解析】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例如,板书设计。强度律指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易感知。例如,通过多媒体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例如,教材编排分段分节。故本题选B。

40.【答案】D

【解析】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整体意义上的职业良心是如何形成的,一是教师个人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职业良心的。这里我们主要着眼于后一个。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41.【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2.【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当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43.【答案】D

【解析】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如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或隐私,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故本题选D。

44.【答案】D

【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每门学科以纲领性的形式呈现的指导性文件。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故本题选D。

45.【答案】C

【解析】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1)直接强化(外部强化):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后果而受到强化。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直接强化的作用并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观察者对强化的期望影响了他注意榜样行为,激励他编码并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3)自我强化: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小宇决定如果期末考试能考100分,就用零花钱给自己买个足球。这属于自我强化。故本题选C。

46.【答案】D

【解析】潘振宽主编的《现代教育技术》中提到: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1.信息传递的远程性2.教学的交互性3.信息共享性4.学习的个别化5.教学的实效性(实时性)。A选项属于交互性。B和C也是网络教育的特点,D不属于其特点。故本题选D。

47.【答案】A

【解析】认知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48.【答案】B

【解析】视觉后象,也叫视觉后效,视觉后”指的是光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在短暂的时间内仍然会在头脑中留下印象,也体现了动景运动的原理。人们看电影时,电影拷贝上的一幅幅画面是不动的,而人们看到的却是连贯的动作活动的景物。这是运用了视觉后像的心理学原理。

49.【答案】A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 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学生阅读时常常使用划重点线的方式、红笔划线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50.【答案】C

【解析】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 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总结教训等。元认知调 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退回去读困难的 段落;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复习他们不懂的课程材料;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 单的题目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51.【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人的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能否满足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相联系。对新奇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力求认识某事物的求知欲、遇到与某种规律相矛盾的事实产生的疑惑感或惊讶感、解决了难题或有了新发现的喜悦感、以及对真理的热爱、对偏见和谬误的鄙视、憎恨等,都是理智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 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 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个人根据所掌握的美的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时产生的。

52.【答案】B

【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作出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沉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占有优势。故本题选B。

53.【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时注意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的。

54.答案D

【解析】自动化阶段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各个局部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已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固定下来,整套动作序列能依照准确的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只要有一个启动信号,整个动作就能迅速准确地按照固定程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出现。此时,对技能的控制已从大脑高级中枢逐步向脑的较低级中枢转移。整个动作过程几乎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一长串的动作系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注意范围扩大,操作者能根据情境变化灵活、准确、迅速地完成整套动作,且无须特殊的注意和纠正。如熟练的汽车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轻松地与乘客交谈。熟练的打字员不看键盘,凭借肌肉线索和键盘的位置线索指导自己的反应,从而实现“盲打”。

55.【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①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②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③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②项、第③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本题选A。

56.【答案】C

【解析】义务教育最基本的三个特征是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强制性(义务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

57.【答案】A

【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 手舞足蹈等。激情发生时,意识范围缩小,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故本题选A。

58.【答案】C

【解析】生理自我是3岁左右,社会自我是少年期,心理自我是青春期。

59.【答案】D

【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 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骑车、跑步、游泳、射击、举重、投篮、写字等属于操作技能。

60.【答案】D

【解析】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一年,第二个高峰期为青春发展期。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阶段性的特点,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故本题选D。

61.【答案】B

【解析】人身自由权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如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2.【答案】B

【解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出自《礼记·学记》,其意为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反之,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了解外面的动态和变化。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体现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63.【答案】A

【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复试教学组织得好,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往往更强。故本题选A。

64.【答案】D

【解析】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紧张和焦虑促使个体积极思考并产生行动,达到成功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情绪的动机功能。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组织功能(调节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65.【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2—7岁):1.早期的符号功能。这一阶段的儿童,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如用“牛”“羊”这两个词语来代表真正的牛和羊等。2.自我中心性。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实了儿童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经验 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认为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 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如“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儿开了,因为他们想看看我”。3.思维的片面性。思维的片面性是指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4.泛灵论。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5.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6守恒概念没有形成,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守恒是指儿童认识的客体尽管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包括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7.集体独白。在群体里,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但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

66.【答案】D

【解析】双趋冲突: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标但又不能兼得时产生的内心冲突。每一个目标对个体而言具有同样的吸引力,解决的方法是个体选择优越性大的目标而放弃另一个目标,或者同时放弃这两个目标而追求一个折衷目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冲突。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多重趋避冲突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都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回避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而引起的内心冲突。

67.【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生具有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例子:体罚、变相体罚(不直接体罚,抄题,跑圈)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侮辱学生,起外号,造成学生心理伤害)。

68.【答案】B

【解析】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担负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她离开后学生就开始说话,这说明刘老师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专制型。

69.【答案】B

【解析】教育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年度教育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重要发展情况档案,便于了解教育现状和研究教育发展趋势。年鉴有较大的总结、统计意义和比较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因此,对于张老师来说,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教育年鉴。故选B。A选项的教育论文一般是针对某个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并记录分析的资料,无法纵向研究近几年的教育状况,不符题意,故不选。C选项的教育辞书即关于教育领域的词典、字典,也无法满足李老师研究近几年小学教育发展状况的需要,不符题意,故不选。

D选项教育著作即关于教育的书籍,范畴广泛,无法针对性的解决李老师的需求,不符题意,故不选。

70.【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21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第22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第25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没有确定教师培训制度,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35分)

71.【答案】ABD

【解析】我国古代的学校分为官学、私学、书院。私学的程度分为书馆(小学)与经馆(大学)两级。至唐宋时小学程度的私学演变为私塾,大学阶段的私学演变为书院。

72.【答案】AB

【解析】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方式不同分为发现学习、接受学习。

73.【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流派。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基本观点:①教育思想哲学基础:实用主义经验论。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②关于教育本质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③教学论:“从做中学”。④儿童与教师: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提出了新的教育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⑤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A选项阐述的是文化教育学派的观点,D选项是实验教育学的观点。故本题选BC。

74.【答案】ABC

【解析】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5.【答案】ABC

【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媒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76.【答案】ABCD

【解析】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77.【答案】ABCD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宗旨和目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教育制度。

78.【答案】ABCD

【解析】教师劳动特点包括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主体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劳动成果精神性。

79.【答案】ACD

【解析】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三生教育”是指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

80.【答案】AC

【解析】启发小强认真思考后再回答,鼓励小强提高积极性,鼓励他多动脑筋都是正确的做法。B选项留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宜,安排更多的作业是错误的做法。D选项从此对小强置之不理是错误的做法。

81.【答案】ABC

【解析】教育的个体发展的功能:

1.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①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在促进个体个性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82.【答案】ABD

【解析】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坚持课程计划与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充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83.【答案】ABCD

【解析】选择榜样的原则:可接受原则、真实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德智并重原则。

84.【答案】ABD

【解析】“鹤”与“鸡”首先体现知觉的对比性,其次,是人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B正确,其次注意鹤忽略鸡也是注意的选择,D正确。

85.【答案】ABCD

【解析】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86.【答案】AC

【解析】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先学习汉语拼音字母再学习英文字母是顺向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掌握汉语拼音字母“a、b”之后,再学习英语字母“a、b”的书写是正迁移,要注意题干说的是书写。

87.【答案】ABC

【解析】教育能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呢: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88.【答案】ABCD

【解析】新课改中的学生观认为: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89.【答案】AB

【解析】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0.【答案】AB

【解析】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知觉。从空调房里出来感觉外面特别热

和月亮明亮的时候感觉星星很少属于感觉对比,不属于知觉。

91.【答案】ABCD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个体的智能与动机、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情绪状态、有关知识经验、认知结构等。

92.【答案】ABCD

【解析】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二、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三、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

93.【答案】ABCD

【解析】制约课程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学科知识、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课程理论。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知识、学生。

94.【答案】ABD

【解析】为了提高学生的意义记忆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理解是记忆的基础;②对高年级学生要教会他们良好的记忆方法,如使学生学会对记忆材料进行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③考虑延缓重现的作用,也就是利用记忆恢复现象;④适当训练机械记忆能力,首先必须对记忆材料有透彻的理解,然后训练机械记忆以辅助意义记忆。

95.【答案】ABCD

【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一)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或相似性(二)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三)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四)学习的定势和态度(五)认知结构的特(六)学习策略的水平(七)智力与能力(八)教师的指导

96.【解析】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97.【答案】AB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

98.【答案】BCD

【解析】新课程结构主要特点的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99.【答案】A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0.【答案】AB

【解析】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AB选项是教师的权利,不是教师的义务,题干问的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不包括,所以选择AB。

上一条:真题解析答案9 下一条:真题解析答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