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丹东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65题,共70分。)
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是当时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也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与神话起源说相比,是一大进步,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选项B,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和凯洛夫,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选项C,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选项D,神话起源说是最古老的起源学说,认为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提出者。裴斯泰洛齐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观点。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强调儿童的价值,杜威提出“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除此之外,实用主义教育学派重视从做中学,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等观点。选项A,体现的是实验教育学派的观点。德国的梅伊曼著有《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著有《实验教育学》,他们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定量的研究儿童发展及教育关系的理论,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选项C体现的是批判主义教育学的观点。针对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中的种种不平等、不公正进行批判,认为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追求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与分析。选项D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的观点,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发展特点。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虽然期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征并没有改变。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由此决定了儿童是公有的,也是公育的,教育机会对所有儿童都是均等的;2.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育活动融合在生产、生活中;负责教育的是有丰富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但这些长者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方法也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所以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不存在阶级性和等级性的。选项A,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教育者主要是老师,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选项B,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影响和作用,这体现的是教育的功能。选项C,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刻板性,强调的是死记硬背为主。综上所述,ABC选项均符合教育的特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5.【答案】C
【解析】此题考考查的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新课改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自豪感,是一种情感态度,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6.【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的过程。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选项A,组织实施就是围绕班级管理计划的目标,建立组织系统,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实现高效运行的活动。主要包括:(1)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2)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3)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选项B不是班级管理的过程,是此题的干扰选项。选项C,评价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班级工作进行状态确定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作用。评价的中心内容是对学生发展的操行评定。选项D,班级管理计划的表述形式大体上有两种:文字表述和表格表述。文字表述形式的班级管理计划包括标题、内容和落款三个组成部分。表格表述与文字表述形式一样,但第二部分用表格来呈现。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嘉奖优秀的学生,所体现的是组织实施,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直线职能式。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比直线式组织结构更具有优越性,它既保持了直线式组织结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缺点,又吸收了职能式组织结构分工细密、注重专业化管理的长处,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它的缺点如下∶(1)这种组织结构属于典型的集权式结构,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层,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2)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和矛盾。(3)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建立在高度的“职权分裂”基础之上,各职能部门与直线部门之间如果目标不统一,则容易产生矛盾。特别是对于需要多部门合作的事项,往往难以确定责任的归属。(4)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难以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主要矛盾是经常产生权力纠纷,从而导致直线人员和职能参谋人员的摩擦。
8.【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活动。班级管理者必须重视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主要存在问题的有:(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题干中完全是由老师自己决定谁可以当班干部,这体现了班主任的专断。
10.【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所以AC选项符合题意。班主任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之外,还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所以B选项正确。选项D,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了解和研究学生:(1)观察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2)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管理班级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班主任可以通过书面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书面材料以及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4)调查访问:这是一种间接了解学生的方法。借助成绩是一种书面材料分析法,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1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1.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2.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零迁移(中性迁移)。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2.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3.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也称零迁移或中性迁移。选项A,先学拉二胡再学拉小提琴就会比较容易,体现的是顺向正迁移。选项B体现的是负迁移。选项C体现的是重组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选项D体现的是一般迁移,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可以分成问题因素和个人因素。问题因素包括问题的刺激特点、功能固着以及反应定势。个人因素包括有关的知识背景、智慧水平、对问题的敏感性、好奇心和综合各种现念的能力以及动机和气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题干中体现的是思维定势,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准备律指导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获得准备状态。(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练习律指导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效果律指导教师对希望保留的行为给予奖励以维持联结,奖励不仅限于物质上的。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使用词汇被老师表扬,体现的是效果律,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动作技能学习(如射击)、态度学习((如爱好看小说)、认知策略学习(如怎样进行记忆,提高记忆效果)、言语信息学习(如了解、知道学习对象的名称或称呼)和智慧技能学习(如运用三段论推理对问题做出结论或从事实概括出原理或原则等)。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故又称过程知识。每种水平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智慧技能,比如怎样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怎样使动词和句子的主语一致,等等。加涅认为每一级智慧技能的学习要以低一级智慧技能的获得为前提,最复杂的智慧技能则是把许多简单的技能组合起来而形成。他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依次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性程度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1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习得性无助。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题干中强调学生自暴自弃,自身产生怀疑,都体现的是习得性无助。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16.【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岁之后)。其中,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开始形成守恒概念,思维出现可逆。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不良的矫正。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醒悟,转变,自新三个阶段。
选项A,醒悟是指品德不良学生在教育或良好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和危害性,开始产生改正过错的愿望或念头。醒悟阶段是正义与邪恶斗争最为激烈的阶段,是品德不良学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种道德认识和情感上的醒悟,转变是不可能的。
选项B,转变是品德不良学生在醒悟的基础上,行动上开始有了改邪归正的表现。在该阶段,对品德不良学生的每一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将学生要求上进的愿望变为实际行动,并使他们体验进步后的轻松、愉快。同时,该阶段也是学生行为经常反复的一个阶段,教育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针对学生的反复行为,应当给予充分理解,同时应当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尽量预防品德不良学生反复行为的发生。
选项C为干扰项。
选项D,自新阶段是品德不良行为矫正的最后阶段,其主要标志是个体不再出现反复行为或很少有反复行为。处于该阶段的学生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活动中的表现比一般学生还要积极。
18.【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获得: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选项B体现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选项C,学习包括三个阶段,获得、转化和评价。选项D体现的是布鲁纳的教学观,布鲁纳在教学观上强调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19.【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智力量表。比纳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1905年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称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他们提出用智力年龄来表示智力水平,简称智龄。选项BCD都是用来测量人格的量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0.【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柯尔伯格的道德理论。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成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认为儿童的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不是两个水平,而是多个水平。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就是“汉斯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权利。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选项A,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于未成年学生而言,受教育权是其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选项BCD都不是学生的主要权利,是此题的干扰选项。题干中强调的是老师不让学生参加考试,所侵犯的是学生的受教育权。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开办学校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由举办者负责筹措,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支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2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题干中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发生纠纷,所以需要到法院提起诉讼,并且学校和教育局都没有赔偿的责任,所以AB去学校提出赔偿和教育局提出赔偿也不合理。
2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27.【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权利。教师具有进修培训权,可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题干中强调的是孙老师在假期参加学术会议,学校是不可以阻止的,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28.【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伯林纳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伯利纳在提出的。(1)新手阶段:新手型教师是指经过系统教师教育和专业学习,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他们表现出以下特征:理性化,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刻板依赖规定。这个阶段教师的主要需求是了解与教学相关的实际情况,熟悉教学情境,积累教学经验。(2)熟练新手阶段:新手型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后逐渐发展成为熟练新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整合;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情境中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责任感。一般来说,具有2-3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处于这一阶段。(3)胜任阶段:大部分的新手型教师在经过3-4年的教学实践和职业培训之后,能够发展成为胜任型教师,这是教师发展的基本目标。胜任型教师的主要特征是:教学目的性相对明确,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更强的责任心,但是教学行为还没有达到足够流畅、灵活的程度。(4)业务精干阶段:一般来说,到第五年,积累了相当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便进入了业务精干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表现出以下的特征:对教学情境有敏锐的直觉感受力,教师技能达到认知自动化水平,教学行为达到流畅、灵活的程度。(5)专家阶段:专家阶段是教师发展的最终阶段,只有少部分教师才能达到这个阶段。专家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要特征是:观察教学情境、处理问题的非理性倾向,教学技能的完全自动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于专家教师,时间和经验往往都很重要。有研究表明,教师至少在积累了十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室里讲述10000小时的课,在此之前至少当过15000小时的学生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到专家水平阶段,每位专家水平的教师都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2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知识,才能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必备的知识主要有;政治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育教学知识。其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3)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3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培养说到底就是培养教师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而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是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因此, 道德修养实际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磨炼师德意志、培养师德行为的过程。其中道德认识是前提和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是提供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关键。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3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规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特点。题干中强调的是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且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体现的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同时,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求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特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任何一个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3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和家长的关系。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在与家长的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34.【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主要权利。题干中强调的教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权不容侵犯的权利。《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3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题干中教师通过职务谋取了家长的好处,违背了职业道德中的廉洁从教。廉洁从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3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选项A,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选项C,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选项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3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练习法的贯彻要求。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第一,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第二,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第三,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创造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38.【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类型。按照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其中,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高考是在整个高中学习结束后进行的,故属于总结性评价。因此,C选项正确。
选项A,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选项B,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进行的评价,旨在测定课程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被实现的程度。
选项D,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综上所述,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提高中强调的是教师缺少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体现在教师面对的不是单个少数的学生,而是构成为一个集体的班级。为了保证集体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对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来说尤其如此。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能力;指导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和常规管理的能力等。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0.【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素养。题干中强调的是教师在寒暑假也关注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体现的是教师崇高的道德素养,在工作中不图回报的精神。教师的道德素养中要求教师在对待学生上要做到热爱学生,在对待集体上要做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对待自身上要做到为人师表。综上所述,习题应该选择A选项。
4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与家长、同事及学生的沟通。班主任是协调学校、班级和家庭的纽带。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应该做到耐心,积极主动的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家长交流的时候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和学生进行交谈的时候要做到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讽刺挖苦学生。在和领导同事进行交流的时候,要保持谨慎的态度,虚心向领导学习。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教师不应该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出现争吵的情况。
4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倦怠。马勒诗等人提出了职业倦息的三维度模型,这三个维度分别是:①情绪衰竭。即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林态,工作热情完全失,情绪消极,对工作产生厌倦感。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②非人性化。即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对待服务对象,即表现为冷酷、麻木。③低个人成就感。即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班主任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所体现的是班主任的去人格化行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任务难度中等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适中;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4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将个体的认知风格划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学生是“内部定向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独立型的人善于分析和组织。场依存型的学生是“外部定向者”: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身外的客观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场依存型的人不能将一个模式(或图式)分解成许多部分,或者只专注于情境的某一个方面。杰罗姆•卡根根据学生寻找相同图案和辨认复杂镶嵌图形的速度和成绩,将认知风格分为沉思型和冲动型。沉思型的学生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进行深思熟虑的、计算的、分析性的和逻辑的思考,往往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做出反应。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所体现的是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4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选项A,认知策略是个体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它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加工整理,分门别类地系统储存。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选项B,学习环境策略体现的是一种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要注意调节自然条件,如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明亮的光线以及和谐的色彩等。其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如空间范围、室内布置、用具摆放等因素。选项C,所谓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策略,也就是说,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及其情感体验。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人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选项D记忆策略不是主要的学习策略。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考试前做好复习计划等,所体现的是一种元认知策略,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1)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2)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选项ACD都是来自于外界的奖惩,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学习兴趣本身体现的是一种内在学习动机。
4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意志品质。意志的品质主要有四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选项A,意志的坚持性又叫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选项B,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选项C,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自制性强的人,在意志行动中,不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选项D,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48.【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它来自班杜拉对功效期待与结果期待的区分。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功效期待指一个人能成功地执行某种可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的信念。当确信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一个人就会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去进行那一活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4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学说。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再认或回忆发生错误。记忆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选项A,动机说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认为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选项B,痕迹衰退说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主张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退,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选项C,提取失败说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而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选项D,干扰说代表人物是詹金斯和达伦巴希。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这种学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学习的东西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被遗忘,所体现的是痕迹衰退说,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包括几个步骤:①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②进行全身放松训练。③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系统脱敏法由沃尔朴1958年首创。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51.【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考生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工作人员在考试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组织考试的教育考试机构可以取消其相关考试资格或者考试成绩;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停止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获取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二)携带或者使用考试作弊器材、资料的;(三)抄袭他人答案的;(四)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五)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作弊行为。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这体现的是学生具有身心健康权。身心健康权是指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禁止向学生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主要内容。纲要中规定: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者控告。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回答第55~57题
5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5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七条规定:第七条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一)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二)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三)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5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班主任的主要任务也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58.【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权利。教师具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剥夺。教师还具有获取报酬权,教师有权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教师因嗓子发炎而请病假,是在正常履行自己的权利。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爱是教育的真滞。没有对学生的关爱,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一句空话。热爱学生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的热情,对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还体现在尊重学生,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伞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精神生活、心理健康及身体素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60.【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题干中的古语出自《论语》,意思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6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选项A和D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教书育人。选项B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6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中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是指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6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包括: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等角色。新课改对教师角色做了新的定义,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等。选项A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选项B,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对象,所以也是学生认识的客体。选项C是传统教师角色的定位。选项D,教师同样需要扮演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的角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科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本身。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64.【答案】A
【解析】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慎独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试金石。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应只看他在同行和学生面前的表现如何,还要看他是否时时处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65.【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1.严而有理。教师在要求学生时,一方面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的规律,不应压抑、抑制,使人片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要求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欣然接受。2.严而有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适度的要求,从关心、爱护学生角度出发,认真考虑每一项要求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以便做到恰到好处。3.严而有恒。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始终一贯,坚持到底。不能朝令夕改、虎头蛇尾。在贯彻中遇到来自学生惰性、理解程度等方面的阻挠,教师必须态度坚决、意志坚定。4.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考虑教育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刚柔相济、寓刚于柔。
二、多选题(共15题,共20分)
66.【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选项A,关于如何组织课程内容的问题,泰勒提出的三个基本准则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曾有过相当大的影响,至今仍被一些课程专著所引述,它们是: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选项B, 课程的纵向结构,又叫垂直结构,是指课程要素的不同质量之间在纵向上或垂直维度上的结构过程及其结果。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课程的纵向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三种优化课程纵向结构的主张:“直线型课程”“螺旋型课程”和“阶梯型课程”。选项C,纵向组织更加强调知识的深度,横向组织更加强调知识的广度。选项D,比较地看,纵向组织注重课程内容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学术性,而横向组织则强调课程内容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和知识的综合性。同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一样,这两种组织方式都是不可偏废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D选项。
67.【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CSE评价模式。CSE即美国加利福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研究中心的简称。该模式包括下面四个步骤:第一,需要评定。所谓需要评定就是调查人们有何种需要,核心问题是确定教育的目标。第二,方案计划。这一步的核心是对各种备选方案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作出评价,它包括对课程内容与教育目标一致性方面的分析以及对设备、资金和人员配置方面情况的研究。第三,形成性评价。这一步的重点在于发现教育过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修正教学活动中某些偏离预期目标的地方,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第四,总结性评价。CSE的总结性评价是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调查和判断。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68.【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三条基本规律:强化、惩罚、消退。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选项A,上课没做小动作,所以取消了抄写课文的任务,体现的是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选项B体现的是正强化,带小红去游乐园是为了让小红继续保持成绩。选项C体现的是惩罚,通过禁止小陈去玩,来让小陈改变打架的行为。选项D是正强化,通过奖励学生笔记本,来让学生保持进步。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D选项。
69.【答案】A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上位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选项A,学习鸡、鸭、鹅之后再学习动物,体现的是上位学习。选项B是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是指学习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选项C是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组合学习是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选项D是上位学习,先学习单个元素,再去学习化学元素的概念,由小到大,体现的是上位学习。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D选项。
70.【答案】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学习。知识的获得是指学习者了解传递知识的语言文字符号的含义,并使其在头脑中唤起相应认知内容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一般是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和概括化完成的。其中,直观是前提,是基础;概括化是结果,是目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C选项。
71.【答案】A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校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CD
72.【答案】A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D选项。
73.【答案】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一条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CD选项。
74.【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离班主任岗位。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
75.【答案】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公正。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平。教师公正的内容主要有:(1)坚持真理;(2)秉公办事;(3)奖罚分明。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CD选项。
76.【答案】A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情绪情感的状态。情绪情感的状态主要有三种:激情、心境、应激。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综上所述,选项AD都表示的心境状态,选项BD表示的是激情状态,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C
77.【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认知学徒制等。选项A,支架式教学的要点在于:①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活动;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③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水平,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选项B,抛锚式教学也称情景教学、实例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的过程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如同轮船被锚固定一样。选项C,斯皮罗等人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试图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释建构性学习的过程,以揭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的心理机制,以便发展出一套教学设计的原则来培养学习者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结构不良领域高级知识获得的学习目标,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双向建构过程,斯皮罗等人提出了随机通达的教学原则。选项D,建构主义提出,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做出示范。一旦学生的能力有所增强时,就应当逐渐减少指导的数量。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就像“脚手架”在建筑、修桥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当学生需要时脚手架就会提供支持;当项目展开时便需要适时地调整或除去脚手架,而不要对学生自己能做好的事情给予过多的帮助。支架式教学有两种分法,三阶段:预热、探索、独立探索;五阶段:进入情境、搭脚手架、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78.【答案】ABCD
【解析】《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完成国家赋子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优先发展、立德树人、服务导向、依法执教。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
79.【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4.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5.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选项。
80.【答案】CD
【解析】此题是对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的分析。王老师在教学中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说明缺乏诚恳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吸取对自身教育工作有帮助的内容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王老师按照教学方法按部就班教学,说明缺乏教学上的创新。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D选项。
三、判断题(共10题,共10分。正确的选“√”,错误的选“×”。)
81.【答案】√
【解析】作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存在的现象,教育在原始社会早期阶段,还没有自己的独立形态。当时的教育还是同生产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未成年人是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接受教育。最早的独立形态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即由社会给儿童以教育。在氏族社会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生产和生活经验非常贫乏,新生一代的教育还带有极端的原始性。儿童属于全社会,由社会全体即原始公社成员集体负责对儿童施加教育。公社的成年人都有责任对儿童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生活习惯的传授,使儿童了解部落的风俗习惯,养成劳动技能。综上所述,此题正确。
82.【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非预期性、隐蔽性、潜在性、多样性、广泛性、不易觉察性、非系统性等特点。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综上所述,此题说法正确。
83.【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看见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看见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听见声音之后感受到了快乐,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84.【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综上所述,此题说法正确。
85.【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综上所述,此题说法错误。
86.【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综上所述,此题说法正确。
87.【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指导评价权。指导评价权是指教师节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是批评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体罚学生。综上所述,此题说法正确。
88.【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三条规定: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综上所述,此题说法正确。
89.【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国家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实施双语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综上所述,此题说法正确。
90.【答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五条规定: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综上所述,此题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