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魔鬼题库

真题解析答案26

分享到:
点击次数:1575 更新时间:2020年10月01日10:32:11 打印此页 关闭


2020营口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答案解析

一、单选(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在1632年出版了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书中提出“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题干中强调的“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融合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题干中强调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所体现的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功能。教育通过传播文化,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促进文化的优化和发展。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使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补充,使得各民族文化精华汇合、交融起来,逐渐形成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这是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明的进程。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儿童的主要特点。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向师性是指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题干中的古语出自《论语》,意思是教师需要依靠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一种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选项A体现的是情感陶冶法,是间接影响学生的方式,而榜样示范法是直接对学生的影响。选项B体现的是说服教育法,是最基本的德育方法;选项C体现的是德育方法中的自我教育法。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7.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四有好老师。”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8.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中第四章义务教育第九条规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9.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权利。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是指教师具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教师的教育教学即是权利,同样也是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0.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三)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四)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五)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题干中强调十五岁的李某在离校途中将好友的腿撞伤,因为李某未满十八周岁,所以要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分别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聚精会神,意思是精力比较集中,所体现的是注意的集中性,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选项。

1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题干中体现的是功能固着的现象,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功能固着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小孩子走迷宫体现的是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因为孩子学习之前是不知道迷宫内部的构造的,通过不断的尝试来逐渐认识迷宫。尝试-错误体现的是行为主义学派中桑代克的主要观点。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选项。

1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维纳及其同事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大量关于归因与学习动机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原因的解释影响着与成就有关的行为。们归纳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推断(归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3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题干中小刚的归因方式是运气,运气是一种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选项A,可控的归因只有努力,而努力是内部的因素,所以A选项是干扰选项。选项B体现的是能力的归因;选项C体现的是努力的归因;选项D体现的是运气和外界环境。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D选项。

15.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方式。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选项A,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选项B,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选项C,并列组合学习(又称为并列结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先学习长方体等图形,然后再学习一般柱体,是小概念到大概念的学习。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选项。

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

16.答案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他在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CD选项。

17.答案AB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新课程改革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这就可以理解我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综上所述,本题应全选。

18.答案ABCE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与作用:(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3)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4)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5)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6)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E选项。

19.答案ABCDE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做到: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DE选项。

20.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

21.答案AB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从学习水平来说,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1.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学习。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其先决条件主要取决于有机体先天的神经组织。2.刺激—反应学习:主要指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其中强化在该类学习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如学生学会点头敬礼,学会课堂常规。3.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4.言语联想学习:其实质是连锁学习,只不过它是语言单位的联结,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5.辨别学习: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6.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这种反应是基于事物的某些特征而作出的,如圆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的学习。7.规则的学习:亦称原理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定律、定理的学习是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8种学习按照层次从低到高进行排列,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C选项。

22.答案ACE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不同维度可以把迁移分为不同的类型。题干中强调的是学习乘法口诀以后有助于学习多位数乘法,体现的是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先学习乘法口诀,再去多位数学习乘法,同样也体现了顺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同样,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或领域上看,迁移分为认知领域的迁移、运动技能的迁移和情感态度的迁移。例如,学生利用所学的加减法以及四则运算的知识有助于学习代数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运算问题;学会一种外国语,有助于学习同一语系的第二、第三种外语;学习了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对物理和化学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和方程式的理解,这些都属知识和理解的迁移。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CE选项。

23.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迈克尔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题干中强调的认字方式体现的是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的记忆术。选项A,所谓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策略,也就是说,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及其情感体验。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人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选项B,认知策略是个体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它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加工整理,分门别类地系统储存。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选项C,监控策略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绝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选项D,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层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和复述策略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效果。选项E,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和人力资源利用策略。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BD选项。

24.答案AB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的特点。与动作技能相比,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和信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属于主观观念的范畴,因此,心智活动的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由于心智活动是对观念性对象进行的加工改造,是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只能通过其对象的变化而判断活动的存在,因此,心智技能是在头脑内部进行的,具有内隐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像操作活动那样必须将每一个动作实际做出,也不像外部言语那样必须把每一个字词一一说出。鉴于内部语言的不完全性和片段性,心智动作的成分是可以进行合并、简略及简化的。因此,心智技能具有简缩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ABD选项。

25.答案C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品德是依据道德行为规范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具有一定的是非对错的评价意义,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品德和道德、个性是两个不相同的概念,道德的范围比品德广泛。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所以选项E正确。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CD选项。

三、简答题(共2道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6.【参考答案】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7.【参考答案】皮亚杰提出,以下四个基本因素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和经验,皮亚杰把经验区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平衡是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的相互作用,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论述题(共1道题,20分)

28.【参考答案】

(一)学习观

学习是知识建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会话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由此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成为了学习的四大要素。建构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二)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与传统教师观提倡教师权威和中心地位不同的是,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为教学活动创设有利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实验、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激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教师还应培养学生批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并应该通过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师的教学目标中至少应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两种。

五、案例分析题(共1道题,20分)

29.【参考答案】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体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认为研究是专家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最适宜教师的研究方式就是“行动研究”。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实践+反思”。

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从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考试,教师只是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长此以往,教学与课程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开发课程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要提高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还要锻炼并形成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和课程评价的能力。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已不能再关起门来搞教育,而应该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一方面,学校要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应向学校开放自己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上一条:真题解析答案27 下一条:真题解析答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