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答案】B
【解析】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文件中有明确的表述: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故答案选B。
2.【参考答案】A
【解析】教师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担心是否被认可,是否被批评,属于关注生存阶段。
3.【参考答案】C
【解析】心理起源说:孟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无意识模仿。故答案选C。
4.【参考答案】D
【解析】这句话的大意为:“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这句话强调的是道德意志的锻炼,体现的德育方法是实践锻炼法。故答案选D。
5.【参考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又称描述性知识,是个体能用言语进行描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分和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往往能够通过言语传授,而一次性获得。故答案选A。
6.【参考答案】C
【解析】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由1.教育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2.培养目标: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者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3.课程目标: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形成的各种素质的预期。4.教学活动后预期学生能达到的效果。故答案选C。
7.【参考答案】A
【解析】关键期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某一特定刺激特别敏感,如果在这一时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个体会得到良好的发展。故答案选A。
8.【参考答案】A
【解析】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
9.【参考答案】B
【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成了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归属于爱的需要又叫做社交需要。故答案选B。
10.【参考答案】A
【解析】教与学的水平,包括记忆水平、解释性水平和探究性水平三个等级,不同等级水平的教学所能达到的目标是截然不同的。
记忆水平:记忆水平的教学,目的在于识别或记住事实材料,使之再认或再现,不求理解,机械模仿,教学中以教师得出结论为主,反复训练学生记忆功能,这一水平的教学目标有:记忆,记住事实(名称、定义、符号、公理、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模仿,在标准情境中做简单的套用或依照示例做机械的模仿。
解释性理解: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指的是教师变换各种角度对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和解释,设计各种例题和变式,使学生对知识加以领会,并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在一定范围内的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这一水平的教学目标有:说明性解释,对知识、经过的实质性领会,用自己的语言或用其他形式加以描述;封闭性转换,从变式情境中区分出知识的本质属性,或把变式灵活转换为精确的表达式。
探究性理解: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指的是有目的地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介入。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和评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获得对知识、技能的探究性理解,增强科学观点和有效的思考。这一水平的教学目标有:探究性理解,通过对知识、技能的领会,能从多种角度或相对复杂的联系中阐明知识、技能的本质特点;开放性转换,自行开封式的范围和程式,识别有关联的知识和无关联的知识、可靠的依据与不可靠依据之间的差别,独立发下奈何解决问题。故答案选A。
11.【参考答案】D
【解析】课程表安排遵循的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其中:
1.整体性原则:要着眼全局,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之处于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
2.迁移性原则:充分考虑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3.生理适宜原则:课程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身体机能都得到平衡和健康的发展。
故答案选D。
12.【参考答案】B
【解析】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故答案选A。
13.【参考答案】D
【解析】所谓接受学习,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 接受学习区别于发现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到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故答案选D。
14.【参考答案】B
【解析】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为学校产生的人力基础;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故答案选B。
15.【参考答案】A
【解析】卢梭的《爱弥尔――论教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卢梭提倡性善论,尊重儿童天性,无疑有历史进步意义。在自然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他呼吁培养身心协调发展的自然人和自由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合理要求。他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据此探讨了相应的教育内容。故答案选A。
16.【参考答案】D
【解析】校本课程的内涵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本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的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二是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三是在课程开发的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故答案选D。
17.【参考答案】A
【解析】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划分,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亦称为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正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积极的良好的效果而言,负向功能是针对教育作用产生的消极的不良的后果而言。故答案选A。
18.【参考答案】D
【解析】不属于班级目标设计的依据的是班主任的自身意愿。
19.【参考答案】D
【解析】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分别为:组建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其中成熟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故答案选D。
20.【参考答案】D
【解析】文纳特卡制是指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教学制度。由教育家华虚朋提出。1919年起在伊利诺斯州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进行实验。将课程分为两部分:(1)指定作业。为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是所有学生均需掌握的“共同的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教学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适当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和可能的进度拟定学习计划,并在工作簿上记录进展情况;最后以考试形式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并由学生自己根据考试成绩决定下一步学习方向。(2)团体活动与创造性活动。由文化的和创造性的经验组成,分小组活动或施教,目的是发展儿童的社会意识。通过手工劳动、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商业、编辑、出版等团体活动随机进行,无一定程序,亦不考试。主要特点:提倡教学个别化,学校社会化。故答案选D。
21.【参考答案】A
【解析】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人的意志和决断取决于人的需要和价值取向, 所以,教育目标中的主观成分越多,受文化的影响也就越大。社会文化类型不同, 教育目标也不同。从历史的情况看,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是官本位文化,故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流行于民间的私学也主张"学而优则仕"。而西方古代社会,最初是神本位,故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僧侣,文艺复兴之后,人本位的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故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个性。
22.【参考答案】D
【解析】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它与一般人们认为知识获得的"外部输入一内部生成"模式相反,它强调知识不是从外部输人人的心灵的,而是在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
23.【参考答案】C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列提纲是常见的组织策略,列提纲是用简要的语词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也就是以金字塔的形式组织材料的要点,较具体的细节都包含在高一级水平的类别之中。列提纲旨在把握学习材料的纲目、要点及其内在联系。故答案选C。
24.【参考答案】B
【解析】单一课。一般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单一课又视所完成的主要任务而分为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课、检查知识技能课等。如果在一节课里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种课就叫做“综合课”。故答案选B。
25.【参考答案】B
【解析】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基本步骤:觉察——诊断——目标——改正——检评——追踪。
26.【参考答案】A
【解析】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学科体系。故答案选A。
27.【参考答案】A
【解析】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故答案选A。
28.【参考答案】A
【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准备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故答案选A。
29.【参考答案】B
【解析】说明这次测验没有达到效果,因此效度低。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常采用非正式考试或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故答案选B。
30.【参考答案】C
【解析】定势指心理上的“定向趋势”,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对以后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动作用。故答案选C。
31.【参考答案】C
【解析】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那么,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反之,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那么,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故答案选C。
32.【参考答案】C
【解析】教育性原则是指教育科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任何教育科学研究要服务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不能与教育目的、教育任务相违背。首先,教育科研的目的、内容要符合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其次,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实施过程不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要符合道德要求。总之,教育科研要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故答案选C。
33.【参考答案】D
【解析】前摄抑制,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故答案选D。
34.【参考答案】C
【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遗忘是由于缺少提前的线索,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记忆就会恢复。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走在路上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很眼熟的人,相互之间打了招呼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对方叫什么,当我们回到家里做某事的时候突然间又想起来了,这就是提取失败说,又叫舌尖现象。故答案选C。
35.【参考答案】D
【解析】科温顿提出自我价值感理论,将学生分成四类:高驱低避型、低驱高避型、高驱高避型和低驱低避型。其中高驱高避型这类人被称为“过度努力者”,他们同时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表面来看,他们很优秀,但事实上他们严重地受着紧张、冲突等精神困扰。这类人平时表现贪玩、不在乎学习,私下却偷偷努力。这样,考试成功更能说明他们能力过人,一旦失败,也能找到很好的借口。故答案选D。
36.【参考答案】B
【解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故答案选B。
37.【参考答案】C
【解析】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故答案选C。
38.【参考答案】A
【解析】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加涅将智慧技能分成了由低到高4个部分,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故答案选A。
39.【参考答案】B
【解析】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成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其中语义记忆就是对于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故答案选B。
40.【参考答案】B
【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故答案选B。
41.【参考答案】C
【解析】遗忘的压抑动机说指人为避免不愉快的情绪或内心冲突而遗忘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现象。这种遗忘常由一定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动机所致,是个体心理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故答案选C。
42.【参考答案】C
【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是主要的意志特征。故答案选C。
43.【参考答案】A
【解析】智力的类型差异,是指智力组成因素的质的差异。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个别类型差异。故答案选A。
44.【参考答案】B
【解析】(1)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其消极因素的影响,把学生的兴 趣爱好引向学习活动,引向正确的轨道。 (2)灵活果断,随机应变。学生千差万别,教育环境错综复杂,教育过程随时会发生一些 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的机智表现为灵活果断处理偶发事件,及时调节消除矛盾行为,从而 有效组织教学。 (3)方式多样,对症下药。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原因、情况各不相同,学生个性也存在差 异。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处理问题。 (4)实事求是,掌握分寸。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掌握分寸,把握好一个“度”,在教育学生 和处理问题是要实事求是、说话有度、分析中肯、方式适宜,以求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45.【参考答案】C
【解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包括:有利于激发智慧潜力;有利于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有利于记忆的保持。故答案选C。
46.【参考答案】A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也叫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教师对自己学生未来的行为或学业成绩的推测,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现状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其期望采取的相应行为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有两类教师期望效应:第一类为自我应验效应,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默顿(Merton)以银行破产为例提出这个理论。他注意到有关银行破产的虚假谣言会让储户产生恐慌,并且蜂拥而至从银行取出自己的存款,银行的财务状况经此一折腾真会就变得糟糕透顶,最终破产。以学校为例,如果某同学的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那他的老师很自然地认为他具有成为出色作家的潜力,假设该学生文学天赋平平,但这个老师对其满腔热情,表达对其能力的十足信心,鼓励他经常练习,常常对其作业进行额外的批改。结果这种对待使他果真成为优秀的小作家。但如果老师不特别对待这位学生,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这可看做自我应验效应。第二类是维持性期望效应。在此,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其问题在于,如果老师认可这种模式,将很难注意和利用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如老师对差生和优等生的不同期望,使得他很难关注差生的进步,甚至对其进步持怀疑态度,认定他是在别人的帮助下甚至作弊得到进步的。这种期望维持甚至增大了优等生和差生的差距。自我应验效应比维持性期望效应更有影响力,因为前者引导学生的巨大行为变化,但是后者发生的频率更高,其累积效应也不可忽视。年幼而且常依赖老师的学生对教师期望效应更敏感,他们能更经常和更准确地对老师传递的期望进行解释。
47.【参考答案】D
【解析】(1)"每堂课都会点名和提问,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在期末成绩中会有加分";(2)"作为一名学生,认真听课是你们的职责,否则愧对父母师长"或"那些认真学习的孩子才能获得老师的喜欢";(3)"基础理论的学习对你们未来的个人发展非常重要,它的价值体现在……";(4)"有些间题困扰了我们每个人很久,例如,生命的意义、教育的价值,而各种理论正是前人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的产物,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几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学习动机的定位分别是:趋利避害、好孩子倾向与责任体验、价值评价、好奇与探索需要。
48.【参考答案】A
【解析】批评要及时。批评如果发生在时过境迁之后,不仅效果不好,有时会被误以为找麻烦。所以在不良行为发生之后,要及时批评。故答案选A。
49.【参考答案】C
【解析】依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分为连续性运动技能与非连续性运动技能。连续住运动技能指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所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技能。它需要对外部情境进行不断调节。如打字、滑冰、跑步、舞蹈、弹琴、开汽车等活动中的技能。在这些技能中,动作的持续时间较长,动作与动作间没有明显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新的起始点。非连续性运动技能指由突然爆发的动作所组成的技能。该运动技能只包括较短的序列,其精确性可以计数。如射箭、举重、投篮、投掷标枪、按电钮、紧急刹车等。这些技能动作的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在5秒钟以内),动作的起点与终点都是精晰可辨的。故答案选C。
50.【参考答案】D
【解析】定时强化是在固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刺激)(如每周进行的测验)。变时强化(不定时强化)在一定的时间后获得强化但是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如随时测验)。定比强化在固定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得到强化(如计件工作)。变比强化(不定比强化)在一定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的到强化这个数量是不固定的(如赌博)。故答案选D。
51.【参考答案】C
【解析】消退法,指的是通过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发生的行为矫正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对不良行为不予关注,不予理睬,那么,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下降,甚至消失。故答案选C。
52.【参考答案】D
【解析】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 ,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故答案选D。
53.【参考答案】B
【解析】场依存型是指倾向于以外界的参照作为内部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方式。运用此种认知方式者一般较少独立性,易受外界暗示,较注重他人提供的社会信息,对朋友和群体的依赖性强,喜与人交往,其行为是社会定向的。故答案选B。
54.【参考答案】C
【解析】动作模仿亦称“操作模仿”。学习者对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的仿效或再现。是掌握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的一种特有的学习方式,掌握动作技能的开端,形成动作技能的必要条件。主体活动方式有以下特点:(1)在速度与品质上,表现为动作迟缓,动作形成的准确性、稳定性与灵活性较差。(2)在结构上,表现为动作间不够协调,动作系列的直觉性较差,各分解动作不易联结成整体;动作顺序常有颠倒,有时掺杂多余动作。(3)在动作控制上,表现为动作的执行往往在视觉的监督下完成,动觉的监督作用不明显;知觉的广度、精确性、敏锐度及辨别力都较差;难以同时感知较多的信号和觉察错误;难以分配注意,常顾此失彼。(4)自我感觉上,动作时常感到紧张,易疲劳。故答案选C。
55.【参考答案】C
【解析】奥苏贝尔将学校中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种。其中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学习坐好的一种需要。故答案选C。
56.【参考答案】D
【解析】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应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智力水平。同时,在未来社会中,有创造力的人往往并不单纯表现在会考高分上,培养创造力比培养学生考高分要重要得多。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故答案选D。
57.【参考答案】C
【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陈述性知识获得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将使用自己已有的为达到一定目的有效方法,对某一技能作出陈述性解释,并对这一技能的各项条件及行动形成最初陈述性特征的编码。(2)联系阶段(转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原先指导行为的知识将发生两种转变:第一,最初对技能所作的表征将慢慢转变为特殊领域里的程序性知识;第二,构成这一程序的各个部分的产生式间的联结将得到增强。(3)自动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整个程序本身将得到进一步的精致和协调。故答案选C。
58.【参考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条 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故答案选B。
59.【参考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故答案选C。
60.【参考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有行使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利。故答案选C。
61.【参考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答案选C。
62.【参考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故答案选D。
63.【参考答案】A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遍性三个特征,其中强制性是最本质特征。故答案选A。
64.【参考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五条 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答案选A。
65.【参考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故答案选D。
66.【参考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故答案选A。
67.【参考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条 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答案选B。
68.【参考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答案选D。
69.【参考答案】C
【解析】鉴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相应地呈现出如下特点:高度的严格性、
强烈的自觉性、独特的示范性、潜在的深远性、鲜明的时代性。题干中提到教师道德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甚至影响其终生,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潜在的深远性。答案选C。
70.【参考答案】A
【解析】《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相关内容》七、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答案选A。
71.【参考答案】C
【解析】提高教师道德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任何行为都是受一定思想支配的。因此,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答案选C。
72.【参考答案】A
【解析】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答案选A。
73.【参考答案】C
【解析】教育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起着定向作用 教育良心是教师选择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对教师的外在行为起着制约作用,进而成为教育主体自身行为的调节器。
74.【参考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表现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体现和专门要求,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这一行业有着密切联系。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针对性。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关于教育领域是非善恶的道德,它的一切理论都是围绕教师职业展开的。它不仅告诉人们教师职业何以为善的道理,而且指出了教师职业如何为善的途径。答案选A。
75.【参考答案】B
【解析】教师与儿童则应维持适度的"疏离"关系、这种疏离指的是教师刻意与儿童保持适度的距离。根据丽莲·凯兹的研究、这种距离必须"适度",因为凡是无法与学生保持适度距离而与学生维持过度亲密关 系的教师,很容易陷人"情感衰竭"的困境、从而丧失感应的能力但是,如果教师与学生间过度疏离,也会减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反应能力,同样无法达到更好的沟通。
76.【参考答案】ABCD
【解析】班主任对组织和培养集体负有主要责任,应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建设班集体上。可以从几下几点做:第一、提出共同的奋斗目标,可以达到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前进的动力、有利于达到凝聚集体的目的。第二、选择和培养班干部,要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挑选和培养班干部,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第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会形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每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制约的作用,在管理班集体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第四、加强对班集体纪律的管理,班级好的纪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是调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也可以使集体及其成员变得更美好。第五、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有了集体活动,学生会焕发精神,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学生才能、特长的发挥和相互的团结。答案选ABCD。
77.【参考答案】ABD
【解析】偶像性重要他人是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敬佩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学生偶像性重要他人的构成因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变化。因此C错误,其余选项均正确。
78.【参考答案】AC
【解析】科技活动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为目的的课外校外活动。如举办科技讲座,成立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园艺小组等,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造、小实验、小论文等“五小活动”,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的本领,并在学生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答案选AC。
79.【参考答案】CD
【解析】显性备课就是平时强调的教师外化的备课行为,包括查阅资料、书写教案、制作教具等。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行为的备课检查一般就是针对此方面来说的。隐性备课强调教师将备课行为内在化、系统化、连续化,真正将自己平时的学习、科研等活动和教学结合起来,包括上课之前的思考、课后的审视与反思等。
80.【参考答案】ABD
【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以及动作技能领域。答案选ABD。
81.【参考答案】AB
【解析】题干中在社会网络流行语的冲击下出现了“男神”和“女神”的词汇,这体现了社会对于个体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在校园中,学生纷纷评选自己身边的同学为“男神”和“女神”,这体现了同伴文化对个体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选AB。
82.【参考答案】ABCD
【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答案选ABCD。
83.【参考答案】ABD
【解析】许多班主任和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意识不到学习指导的重要性,或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或习惯于“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只看分数不重能力,或只重视智力因素不重视非智力因素。这些都是班级教学管理的误区。学习指导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情绪、坚韧的学习意志;还包括培养学生稳定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像力;也包括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较高的学习效率。答案选ABD。
84.【参考答案】ABCD
【解析】布鲁巴奇的教学反思方法
①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②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③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④行动研究。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用以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答案选ABCD。
85.【参考答案】ABD
【解析】组织教学是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整体调控, 旨在形成班级良好的课堂学习秩序,使师生一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融洽的集体学习气氛。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课堂可能会陷入混乱,所以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讲,组织教学至关重要。良好的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一个重要体现。通常来说,从教师进入课堂开始,组织教学就开始了,并且贯穿于课堂全过程。比如,课前学生起立,老师用目光环视课堂并回礼,即可以理解为组织教学的行为。课堂进行过程中,在对学生注意规律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各种即时反馈信息调整活动方式,变化教学语言节奏、高低,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和教学机智,因"时"因"势"做出调节行为,以保持好的教学秩序和课堂状态,都是组织教学的体现。
86.【参考答案】AB
【解析】教师必备的态度品质是: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身表现应表里如一,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情感和意见,深人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87.【参考答案】ABCD
【解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提高保持效果。(2)有效运用记忆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3)进行组块化编码。在信息编码过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方便记忆。(4)适当过度学习。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5)合理进行复习。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一种是集中复习。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学习。背诵材料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阅读,一种是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答案选ABCD。
88.【参考答案】ACD
【解析】自我效能感的功能: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答案选ACD。
89.【参考答案】ABCD
【解析】。第一,引导学生认识元认知的重要作用。第二,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第三,采用一定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第四,按阶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第五,创设练习和反馈的机会。
90.【参考答案】ABCD
【解析】(一) 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 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2.学习情景的相似性 3.教师的指导 (二)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 1.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学习着的迁移心向 3.认知策略与元认知4.学习的态度和动机。答案选ABCD。
91.【参考答案】CD
【解析】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运气和考场环境都属于不可控、不稳定、外在的因素。答案选CD。
92.【参考答案】ABCD
【解析】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依据学习者特征:学习者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的年龄、兴趣、动机、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等。
2.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每个课题和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
3.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会有区别。
4.依据媒体特征: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
5.依据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涉及媒体的易获性、适用性等。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包括教学情境和环境、经济状况、师生技能、管理水平等因素。答案选ABCD。
93.【参考答案】BC
【解析】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氛围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理信息、词汇、图标等的学习。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个语言符号的意义。
(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即掌握同类食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指掌握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答案选BC。
94.【参考答案】ABC
【解析】创造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保护好奇心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就能促使他们对创造性活动拥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活动的进行。对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惧怕犯错误是阻碍独创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有时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展创造性的良机。因此,教师应该解除他们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一些尝试和冒险。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同时,采取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答案选ABC。
95.【参考答案】AB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一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答案选ABD。
96.【参考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答案选ABCD。
97.【参考答案】A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答案选ABCD。
98.【参考答案】BC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第二十六条
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但不承担解决户口、住房、就业等与救助受伤害学生、赔偿相应经济损失无直接关系的其他事项。答案选BCD。
99.【参考答案】ABC
【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历来被用于夸赞老师作为园丁辛勤付出的优秀品质。“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意思是说,蜜蜂采遍百花,辛辛苦苦酿出来的蜜不是给自己,而是奉献给别人。所以这句话也被人用来称颂教师无私奉献的美德。“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中华”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意思是:春天到尽头了美人也老了,花落了、人逝去了,互相也不再知道彼此了。有些繁华过后一切成空的悲伤忧郁之感。答案选ABC。
100.【参考答案】ABD
【解析】教师在教育活动重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中就包括和家长的关系。教师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应做到以下几点:尊重和信任家长;与家长进行真诚的交流;理解并尊重家长的意见和看法;教育学生要尊重家长。谦虚和蔼、尊重理解和一视同仁,符合教师在处理与家长关系时对待家长的正确态度。答案选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