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鞍山市立山区教招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夸美纽斯是捷克教育家,著作是《大教学论》,A选项中国家错误了。
2.B
【解析】《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3.A
【解析】昆体良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B是柏拉图的著作。C是凯洛夫的著作。D是卢梭的著作。
4.D
【解析】蔡元培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5.C
【解析】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缺一不可,我们既要理论也要具体实践的经验,要理论联系实际。
6.A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制约着生产方式。因而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7.A
【解析】孟母三迁指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表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8.C
【解析】教育的社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2.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教育起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
9.B
【解析】教育发展史表明,任何国家、民族,在致力于人才培养时,都首先把教育目的放在教育问题的首位。
10.C
【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明令颁布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11.A
【解析】教学具有教育性,任何的教学都包含德育,所以德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12.D
【解析】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D错在“短期性”的阶段工作。
13.A
【解析】《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
14.A
【解析】教师中心论的提出者是赫尔巴特,因此A错误。
15.A
【解析】幼儿阶段认识能力迅速发展,孩子出生时只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到了幼儿期逐渐向比较高级的心理水平发展,认识活动的有意性也开始发展起来,为儿童的学习、个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16.D
【解析】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不能仅仅单独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也要进行全面培养,做到全面又个性发展。
17.B
【解析】题干古文的意思是:“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因此强调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体现了教学相长。
18.A
【解析】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这是智育任务,不是德育任务。
19.B
【解析】我正式施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20.D
【解析】教学过程要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但是个性发展的前提是全面发展,所以要全面又个性的发展,而不是绝对的个性发展。
21.B
【解析】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22.C
【解析】当代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包括:布鲁纳的结构性教学、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瓦·根舍因的范例性教学。
23.D
【解析】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题干中“超过了他们理解的东西就不要给他们去学习”就体现了量力性原则。
24.A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方法。
25.B
【解析】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适合集体学习,因为得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才能讨论起来。因此题干中“集体、发表对某一中心问题的看法”这些都符合讨论法。
26.D
【解析】题干古文的意思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会了捕鱼的方法才能永远有鱼吃,就表达了持续发展的意思。
27.A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选项中没有班级授课制就用课堂教学来代替即可。
28.A
【解析】备课要写出三种计划,即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9.C
【解析】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
30.B
【解析】心理咨询法是指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31.C
【解析】别差异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活动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它一般泛指人与人之间体质、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差异。C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不是个别差异,而是群体差异。
32.C
【解析】常见版本中学习结果反馈的原则就两个:及时性原则和具体性原则。因为现代的教学评价都是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同理反馈也更注重激励作用,所以建议选C。
33.A
【解析】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原则。
34.A
【解析】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以及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
35.B
【解析】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有两种:注入式和启发式。我们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6.B
【解析】“跳一跳,摘个桃”体现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提出比学生自己能达到的水平要高的要求,但是这个要求也得是学生现在能接受的水平,也就是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既跳起来又能把桃摘到。
37.B
【解析】题干古文的意思是“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说明教师自身要严要求,以身作则,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38.B
【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准备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摸底考试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为了摸清学生的底细而进行的考试,符合诊断性评价。
39.C
【解析】“晓之以理”是培养知,“导之以行”是培养行,所以属于知行统一的原则。
40.B
【解析】课外活动的意义包括:1.与课堂教学相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3.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充实课余生活内;4.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定向,
41.C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A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42.D
【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D错在“一学期”,应该是“一学年”。
43.A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44.A
【解析】《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45.C
【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46.D
【解析】《教育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因此A正确。《教育法》第五十条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二)有合格的教师;(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因此D错误,缺少了(四)这个条件。
47.B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48.D
【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因此D不属于职业道德素养,而是属于教师的知识素养。
49.D
【解析】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题干中看到山水画会感到凉风,这就是由视觉引发了肤觉,属于联觉。
50.C
【解析】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题干中“觉得石头像青蛙”这是我们根据知识经验对石头的形象赋予的意义,属于理解性。
51.A
【解析】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题干中“一目十行”“一目一行”指的就是同一时间内注意到的对象数量是不同的,体现了注意广度的差异。
52.C
【解析】艾宾浩斯通过对遗忘的研究提出了遗忘规律: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
53.B
【解析】梦是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因此属于无意想象。题干中学生是晚上睡觉梦见的场景,所以属于无意想象。
54.D
【解析】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方式。题干中“未经逐步分析”体现了这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因此属于直觉思维。
55.D
【解析】解二元一次方程需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到形式运算阶段才出现,因此本题选D。
56.D
【解析】远景性动机指与学习的社会意愿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题干中科学家钱伟长为了科学救国这个社会意愿弃文从理,这种动机与社会意愿相连(救国),并且是外力的作用(当时国家的状况)而产生的,因此属于外在远景动机。
57.D
【解析】努力属于内在可控性因素,因此选D。A属于内在不可控因素。B和C都属于外在不可控因素。
58.D
【解析】替代强化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来进行学习。如果他们观察到其他人的某些行动或者行为得到强化,如果强化是他们希望得到的,那么他们就会以与他人相同的方式行事。题干中小吴老师让学生学习榜样,就是观察榜样来学习,属于替代强化。
59.C
【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一般情况下,中等程度的动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任务较容易时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
60.B
【解析】于亮是先学的平面几何后学习的立体几何,立体几何学完后对之前学的平面几何进一步加深了,这是后面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的迁移,属于逆向迁移。
61.A
【解析】苛勒做了小鸡觅食的实验提出了关系转换说,贾德做了水下打靶的实验提出了概括化理论,桑代克做了形状知觉的实验提出了共同要素说。
62.C
【解析】定势是指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活动对象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于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63.A
【解析】复述策略既可以用于机械记忆也可以用于意义记忆的学习。具体的复述策略,如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等。
64.A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包括记忆术,题干中老师让学生去想象,运用想象就属于记忆术,因此体现了精加工的学习策略。
65.C
【解析】记忆恢复或回涨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题干中强调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是记忆恢复现象。
66.D
【解析】苛勒做了黑猩猩的实验提出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对情境的突然顿悟的过程,提出了顿悟说。
67.C
【解析】奥苏泊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
68.B
【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69.A
【解析】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70.A
【解析】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题干中“机器人大赛”就是一种智力的比拼,那么取得成绩后的兴奋、自豪就属于理智感。
71.B
【解析】多血质是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题干中的“开朗外向、活泼好动”就符合多血质的特征。
72.C
【解析】性格的特征包括ABCD,其中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特征。
73.A
【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顺序是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74.D
【解析】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75.B
【解析】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又叫好孩子阶段,该阶段的特征是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题干中阳阳认为听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典型的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的特征。
76.C
【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题干中小罗同学就是主动向班长学习,说明处于认同阶段。
77.D
【解析】价值辨析,亦称“价值澄清模式”。一种不靠价值灌输而是通过提问、讨论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考虑、检验、选择或更新已有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方法。题干中班主任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手机的的不同使用方式带来的后果,让学生自己选择或更新已有的价值观念,这符合价值辨析法的做法。
78.B
【解析】在品德的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因此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79.A
【解析】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所谓“人生第一粒扣子”比喻了人生的道路、人生的方向,因此扣好第一粒扣子就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即发挥德育的导向性功能。
80.D
【解析】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儿童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与儿童处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尊重儿童,给儿童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使儿童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研究也发现,在这种民主、尊重的教养方式下,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显著偏低。因此,民主型家庭教养模式最有利于人格发展。
81.A
【解析】社交恐怖症是指患者在社交场合与社交操作中出现过分的焦虑、害怕,有一种不能胜任、困惑、尴尬和羞辱的感觉,甚至出现回避行为,严重时可出惊恐发作。题干中小君的表现就符合社交恐怖症的症状。
82.B
【解析】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的表现。只是数学老师一个人批评了刘敏,他就觉得所有老师都不喜欢自己,这就是以一概十,属于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
83.C
【解析】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84.D
【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教师期望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题干中蔡老师对学生充满期望,学生真的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了,这符合皮格马利翁效应。
85.A
【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题干中冯丹老师关心的问题就符合关注生存阶段。
86.D
【解析】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其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这种状态在根本上是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即觉得帮助别人的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结束,而且总是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回报。题干中的描述符合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87.D
【解析】消退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题干中小强为了得到关注而发出怪声,但没有人理会也就是没有强化物的伴随,那么出怪声的行为变少了,就属于消退。
88.A
【解析】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把失败长期归因于能力时,就会产生这种习得性无助现象。
89.C
【解析】心理辅导的原则包括:1.面向全体学生;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3.尊重与理解学生;4.发挥学生主体性;5.个别对待学生;6.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虽然D预防性原则,预防这个词也出现在心理辅导的原则中,但是完善的叫法是“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跟C对比C更贴近原文,因此本题建议选C。
90.B
【解析】情绪的掩饰性指情绪反映上较隐晦,在一定的情景下可以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题干中莉莉就是用外在的冷漠情绪掩饰了内心的喜欢。
91.B
【解析】小时听爸爸讲历史故事,长大后因为还记着爸爸讲的历史故事,学习新的历史知识受到了已有记忆的影响所以会感觉到轻松。
92.C
【解析】自我防御功能指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他们自己。题干中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他们就拿出数学在生活中没用处的态度,以保持心理平衡。这体现了态度的自我防御功能。
93.D
【解析】相互性原则指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彼此之间的相互重视与支持。任何个体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他人。喜欢是有前提的,相互性就是重要的前提,我们喜欢那些也喜欢我们的人。人际交往中的接近与疏远、喜欢与不喜欢都是相互的。
94.C
【解析】超限逆反是指父母或老师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态度。题干中老师整天喋喋不休、反反复复就表明教育内容量过大、时间过长,造成学生不胜其烦就是引发了学生的超限逆反,
95.A
【解析】社会促进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题干中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这就符合社会促进。
二、多项选择题
96.AB
【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最基本的要素只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题干问“最基本要素”,因此选AB
97.AB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社会性不是身心发展的规律。
98.ACD
[【解析】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99.ABCD
【解析】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善于同学生交往、沟通;(3)发扬教学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4)建立教师威信;(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6)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矛盾。
100.ABCD
【解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包括六个阶段:第一,引起求知欲;第二,感知教材;第三,理解教材;第四,巩固知识;第五,运用知识;第六,检查知识、技能、技巧。
101.ABCD
【解析】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02.ABCD
【解析】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信息化);6.教育的个性化;7.教育的国际化。
103.ACD
【解析】运用记忆规律有效学习的方法包括: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等。其中B过度学习50%效果最好,所以过度学习200%反而不是有效学习的方法了。
104.ABCD
【解析】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策略包括: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3.利用反馈信息,给予适当评定。4.妥善进行奖罚,维护内部动机。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搞好竞争合作。6.进行归因训练,促进继续努力。7.培养学习兴趣。8.培养自我效能感等等。
105.BCD
【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106.ABC
【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07.ABCD
【解析】布鲁纳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108.ABCD
【解析】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定向性与顺序性、连续性与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109.BC
【解析】罗杰斯提出的学习与教学观包括: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3.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110.ABCD
【解析】认知失调的原因包括:①逻辑上的矛盾;②文化价值的冲突;③新旧经验相悖;④观念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