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鞍山岫岩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作答,每题1分)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①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②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③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④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题干中归家规定使用普通话教学,这体现了统一性;少数民族地区可使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和文字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多样性。综上,题干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改革趋势。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与趋势:①注重培养目标的调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②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与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公民。③注重对课程内容的调整,精选适合学生、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以面向学生、面向社会生活、面向未来。④注重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的、多样化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目标。因此,本题选择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维教学目标。“诚信”属于德育中的道德教育,因此符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法。新课改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倡导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类型。单轨制最早产生与美国。英、法、德均是双轨制,故排除。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课改的趋势。课程改革加大加紧地进行课程现代化。其他选项中的词汇均是负面词汇,故排除。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的规律。张兵知道不对,但是时间长了难以做到,这就表明他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只是缺少道德意志的控制。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期望效应。期望是向学生传递教育要求的最理想方式,最容易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我要求。期望是一种激励,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环节。教学过程的环节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动知识、检查知识。其中,领会知识是中心环节,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组织的原则。20世纪40年代,泰勒就明确提出了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三条逻辑规则,即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内容;顺序性要求每一后继内容应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前面的内容加以深化、拓展;整合性则强调保持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观念。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家庭教育的特点。“知子莫若父”说明家庭对于孩子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均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类型。中小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对立型、依赖性、自由放任型、民主型。
A选项,对立型师生关系,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惧而服从,情感上学生情绪不愉快,师生关系疏远、紧张、对立。在课堂上,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往往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
B选项,自由放任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责任,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状态,情感上课堂气氛平淡。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各行其是,教师能够解答学生的问题,但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不认真检查学习结果。
C选项,依赖型师生关系,教师以领导者自居,学生采取服从态度,师生之间感情平衡,无冲突。课堂上,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的计划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从知识的掌握看,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D选项,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精神;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教学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题干中陈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习惯于自己包揽一切活动,并要求学生跟着她设计的路子走,每当上陈老师的课的时候,学生们往往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符合依赖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故ABD选项均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选择C。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机智。当教师出现错误时,不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或者不解决这个错误而继续讲别的,亦或是批评学生,这些都是错误做法。教师应该发挥机智,随机应变,并且让学生知道正确的答案。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方法。演示法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老师像学生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符合演示法的含义。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反思。反思日记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某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践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选项中只能选择教学日记。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启发性教学原则。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包括: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善于提问质疑;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④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⑤发扬教学民主。题干中“切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包括与教师不同的见解”的描述,符合发扬教学民主的要求。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张老师组织同学们贴海报、出黑板报,都是在创设班级情境,以达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目的,因此符合陶冶法。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用自己的感官去直接了解学生或学生集体现实表现情况的方法。因此观察法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最好的方法,而且适用于那些不易量化的方面。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的方法。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对待。因此,题干符合诊断性评价。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直观的形式。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题干中“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数字电影”都属于模像,因此选择模像直观。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有了四边形的概念之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或梯形的概念,这是学习了四边形的两个例子,属于下位学习。并且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或梯形的概念之后,原有的四边形的概念得到了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概念获得意义,这属于相关下位学习。
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环节中的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B项形式固定和具有强制性是不符合现代教育观的。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布置作业的形式上应该是新颖性和多样性的。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工作的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明做好准备的重要性,教师教学做准备的阶段是备课,因此本题选D。
2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课堂问题行为的特征包括:①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不仅后进生有,优秀生也会有。②课堂问题行为的程度以轻度为主。因此,题干符合C。
28.【答案】D
【解析】青少年儿童的不良行为的心理预防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明察秋毫。明察秋毫是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他注意到了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甚至没漏下任何一件,“明察”的教师尽量避免被少数几个学生吸引或只与他们交流,他们老是扫视教室,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有些老师甚至在黑板上作板书时都知道谁在搞小动作,脑后仿佛长有一双眼睛似的。这些教师从最初能预防少数人的捣乱慢慢衍变成能预防多数人的捣乱。他们知道是谁在捣乱,并且也能准确处理当事者,不会犯科宁所称的“时机错误”(等很长时间才进行干预)或“目标错误”(谴责错了学生,让真正的肇事者逍遥法外)如果同时发生两个问题,有效的教师总是首先处理更严重的问题。
②一心多用。一心多用是指同时跟踪和监督几个活动,这同样需要教师不断地监控全班。例如,教师在检查个别学生心理的作业的同时还要对其他学生说“好,继续!”让他们继续学习。
③关注整体。关注整体是指使尽量多的学生投入到班级活动中,而避免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两个学生身上,在课上,所有的学生都应当有事可做,例如,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写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同时让其他学生比较他们的答案,当教师在班上走动时,要求学生做出各自的反应。一些教师让学生使用小黑板或彩卡做出反应,既能确保每个学生都投入其中,也能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学习材料。例如,在语法课上,教师可以说:“认为该用‘了’(完成时)的人举起卡的红面,认为该用‘着’(进行时)的人举起卡的绿面”。
④转换管理。转换是从一个活动向另一活动的变化,如从讲演到课堂自习,从一门课到另一门课,或从上课到午休,转换是课堂管理的“缝隙”课堂秩序最容易打乱。转换管理是指使课和全班学生心理能够顺利地完成过渡、有适当而灵活的进度、能够多样化地变换活动,有效的教师避免突然过度,在获得学生的注意之前宣布一个新的活动,或着在一个活动中间开始个新的活动,在这些情景下,全班三分之―的学生将会做新的活动,如果许多人还停睡旧的活动上,课堂会乱想想的。
因此,本题属于从课间休息到上课的一个转换,老师的做法符合转换管理。
2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环节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布鲁纳的理论主张。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3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结。
3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价值理论。高驱高避型学生为了成功而需要努力,同时又要掩饰自己的努力,他们中就出现了一种“隐讳努力”,就是题干中描述的现象。
3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认为目标定向分两类,掌握目标取向和表现目标取。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又被称作自我卷入的学习者,更关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们更多地关注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在竞争中超越他人。
3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支架式教学。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架式教学”,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发现学习,主动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成长,很好地融合了教育活动中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3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按知识的复杂程度把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是指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题干中恐龙的照片和视频,这些都是代表恐龙的“符号”,因此属于符号学习。
3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即俗话说的“一心二用”,题干中一边...一边...表明老师同时注意的讲课和纪律,进行了注意的分配。
3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的阶段。态度与品德形成分为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行为上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3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认知失衡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又称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廷格提出。他认为,在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中有两种认知元素之间不一致的话,就叫做失调。这种认知的失调,将产生某种心理动力,促使人们逐渐改变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态度。费斯廷格认为,解除或减轻这种认知失调状态的办法是:改变某一认知元素,使它与其他元素之间不协调的关系趋于协调。题干中家长觉得孩子难教育,孩子的表现和家长的认知出现了失调,属于认知失调理论。
4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想象的分类。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樱桃口”“杏核眼”“柳叶眉”这些都是根据“樱桃”“杏核”“柳叶”的形状想象出的,所以属于再造想象。
4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概念的掌握。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用不同的物体来讲解同一种性质”就是改变非本质特征,为了突出本质特征。气体、固体等物体存在形态是非本质特征,为了突出热涨冷缩的本质特征。
4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新来的班主任相信小强,支持和鼓励小强,所以小强取得了进步,体现了教师期望的作用。
4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的构成。构成大多数概念的基本要素包括名称、例子、属性、定义。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属于属性。
4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纪律的类型。因为其他同学都认真听讲,小强也不睡觉了,这是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这就是群体的影响,所以属于群体促成的纪律。
4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强化的分类。班杜拉把强化分三种: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题干中雯雯因为表现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对于雯雯来说是直接强化,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受到的是替代强化。
4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遗忘的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题干中尝试背诵就是在试图回忆,背不出再复述,这就是把回忆和复述结合起来。因此,正确答案为B。
4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序列间的影响。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记完新的一组数字就不能回忆之前记过的数字,这就是后学对先学产生的抑制。
4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以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题目中的过程就是对猫“脱敏”的过程。
5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类比的分类。美国创造学家戈登对创造过程中常用的类比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最基本的四种类比方式:①拟人类比。拟人类比又称感情移入、角色扮演。在创造发明活动中,发明者把自己设想为创造对象的某个因素,并由此出发,设身处地作想象。例如,当我是这个因素时,在所要求的条件下会有什么感觉,或会采取什么行动。②直接类比。从自然界或已有的成果中寻找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作比较为直接类比。如古代巧匠鲁班发明锯子就是从草割破手指而得到的启发。③象征类比。象征类比是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和象征符号来比喻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的类比。例如橄榄树代表和平、书籍代表知识。④幻想类比。幻想类比亦称空想类比或狂想类比,就是利用幻想来启迪思路。因此,题干中这种不依据事实来解决问题的类比属于狂想类比。
5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气质类型。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题干中小峰的特点完全符合胆汁质。
5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效果律是指,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题目中取得好成绩即获得满意的结果,所以会继续努力学习。成绩不理想即获得烦恼的结构,所以不爱学习。
5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知觉偏差。晕轮效应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题目中因为受到批评而讨厌刘老师,进而认为老师的教学水平低,这就是“一坏百坏”的晕轮效应。
5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下5个阶段:①预备阶段;②适应阶段;③迅速发展与稳定阶段;④停滞与退缩阶段;⑤持续发展阶段。题目中“在工作中感到愉快,能够准确分析学生,自如的管理班级,不断寻视新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她觉得很有成就感”属于迅速发展与稳定阶段的特征。
5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题目中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判断好坏或是非属于“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是品德发展的第一阶段,属于前习俗水平。
5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动机斗争的四种形式。想放松心情这是趋,怕排队浪费时间这是避,因此在出门旅游这一件事情上有趋又有避免,属于趋避冲突。
5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题目中“假设-演绎推理”等特征,是形式运算阶段才具有的。
5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权利。四个选项都是教师的权利,但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最基本的权利是教育教学权。
5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执教。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与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6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扣矫治。”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1.3分)
62.【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课程。题干中合并相关学科,整合成六门课程,这些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综合课程的优点包括:压缩课时;增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避免完整的知识被人为地割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因此,ABC均符合。D项,是讲授法的优点。
63.【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做好个别教育的工作内容:①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典型;②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③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
64.【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校园文化。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65.【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设计的特点。教学设计的特点有:①指导性;②统整性(系统性);③操作性;④预演性;⑤突显性;⑥易控性;⑦创造性。
66.【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备课的类型。显性备课就是平时强调的教师外化的备课行为,包括查阅资料、书写教案、制作教具等。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行为的备课检查一般就是针对此方面来说的。
隐性备课强调教师将备课行为内在化、系统化、连续化,真正将自己平时的学习、科研等活动和教学结合起来,包括上课之前的思考、课后的审视与反思等。因此,AD是隐性备课,BC是显性备课。
67.【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智育的任务。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ABC都是跟基本知识、技能、学习有关系的内容,所以是智育的任务。D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性属于德育内容。
68.【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规律。“授人以鱼”指传授知识,“授人以渔”指培养能力,所以表达的意识是传授知识不如培养能力。体现了知识向学会学习的转变,表达了更加注重能力的思想。A项,选项表述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但不符合题干表达的思想。B项,本身说法就是错误的,知识的多少和能力的高低没有正比关系。
69.【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教学语调和语气自然、亲切;教学语言的不求多,并且法律规定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教学语速适合学生听讲,不可过快或过慢。
70.【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有效提问的特征。有效课堂提问的特征:①目的明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提问,而让哪一位学生回答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就能判断出学生是否了解或理解了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了某种数学方法,是否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数学思想。即便回答错了,也一定能从中暴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②语义清楚;③时机恰当:提问的时机是恰当的,不能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④对象开放:提问对象的开放性,面向全体学生;⑤启发思维: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要求所提问题的难度要适宜;⑥充满艺术:提问是一个充满高度艺术性的复杂的发展过程;⑦适当反馈: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是课堂提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71.【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考试恐惧症、厌学症是跟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自卑和社交恐惧症跟学习没有关系。
7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有效表扬的特征。有效的表扬应具备下列关键特征:①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②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③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④表扬应具有这样的意义,即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则将来还有可能成功;⑤表扬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
73.【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自我消解倦怠的办法包括:①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做到劳逸结合;②要融入学校集体,学会沟通和倾诉;③要多寻找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乐趣。
74.【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两类。题目中是“冠状病毒”的定义,属于陈述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通常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所以又被称为“言明的知识”。题目中老师表达出了“冠状病毒”的定义,所以属于显性知识。
75.【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技能的类型。细微型动作技能指局限在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调动作时,它一般由小肌肉的运动来实现,所以弹琵琶和画油画属于细微型操作技能。粗放型动作技能指运用大肌肉,而且经常要求整个身体的参与,所以跑步、跳高属于粗放型操作技能。
7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格的因素。影响人格的因素包括:①遗传是人格发展的生物前提;②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③童年期经验;④学校教育;⑤社会文化因素;⑥自然物理条件;⑦自我调控系统等。
77.【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题目描述的奖励小红星,积累起来换物品的做法属于代币奖励法,而代币奖励法实质上是用代币作为强化物强化学生的行为,也是一种强化法。
78.【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制定学习计划的要求。A项,是执行学习计划的要求而题干问的是制定学习计划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79.【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王老师通过一系列新颖的活动和形式让学生学习到什么是圣诞节。这体现了内容的新颖性,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程内容也具有创新性。C项,典型效应是指如果一个人被认为是圈外群体的典型成员,那么刻板印象尤其容易被运用在他的身上的现象。此项与学习动机无关。
80.【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受教育者的权利。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可知,ABC均是受教育者的权利。D项,是受教育者的义务。
三、判断题(每题0.7分)
82.【答案】错误
【解析】社会改造主义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泰勒并不是社会改造主义的代表人物,因此错误。
83.【答案】错误
【解析】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是教师的权利,并且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因此可以参加。
84.【答案】正确
【解析】泰勒所倡导的目标本位评价是以目标为基础进行评价,旨在测定教育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究竟被实现了多少。
85.【答案】错误
【解析】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86.【答案】正确
【解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好的板书不应该只是把知识原原本本标示出来,而应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87.【答案】错误
【解析】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肩负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的重任,但是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即可。
88.【答案】正确
【解析】结课的目的性原则表明结课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以课时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确定“结束”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89.【答案】错误
【解析】课堂气氛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对抗型三种。其中在对抗型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不认真听课,故意捣乱,课堂纪律极差,教师不能集中精力讲课。消极的课堂气氛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
90.【答案】错误
【解析】课程表是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进行的重要条件,它的编制首先应尽量将语文、数学和外语等核心课程安排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上午第一、二、三节课,将音乐、美术、体育和习字等技能课安排在下午。
其次,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避免同类刺激长时间地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而导致疲劳和厌烦。
91.【答案】正确
【解析】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一切较高级的、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92.【答案】错误
【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指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对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3.【答案】正确
【解析】算法式是问题解决的策略之一,它是指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做法步骤都列出来,然后逐一加以尝试最终使问题得到一个正确的解。
94.【答案】错误
【解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的发展,直接目的则是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95.【答案】正确
【解析】创造能力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
96.【答案】错误
【解析】自我判断包含自我评价和归因分析两种过程。前者是指对学习结果是否与预期的目标一致以及学习结果的重要性的评判;后者是指对造成既定学习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如较差的学习成绩是因为能力有限还是因为努力不够造成等等。
97.【答案】正确
【解析】“学习高原现象”不是生理极限,只要克服了主客观障碍,练习成绩可以继续提高。
98.【答案】正确
【解析】教师的角色认同(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指教师自我对社会所界定的教师内涵的认知与体验,确认自己作为一位教师,允诺和遵从作为教师的规范准则,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身份的重要标志。
99.【答案】错误
【解析】在教学活动中,倾向于内部归因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结果上也更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00.【答案】错误
【解析】《教育法》中规定,学校不可以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