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郭帅请回答

【8000题】940-1187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

分享到:
点击次数:5057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4日17:20:55 打印此页 关闭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940.C【解析】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培养目标。

941.B【解析】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是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又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

942.A【解析】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43.A【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944.C【解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945.A【解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旧时不合理的劳动分工)。

946.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人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的全面发展,是智力和体力充分和谐的发展,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是智力和体力的广泛、充分、统一、自由的发展。

947.C【解析】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_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为出发点和以社会物质生产和科技进步为中心的关干教育目的的功利主义主张。科学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文主义异化的产物。本来是人文主义孕育并帮助了科学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是随着科学主义的不断壮大,它又成为了人文主义的对立面。19 世纪以来,尤其是在 20世纪, 人类科学的不断发展,在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生活的方式以及道德规范的革命性的变化,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地位的提高,也给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空前的挑战,学校对人的培养也从人文人才为主的教育目的转移到以培养科学人才为主的教育目的。持有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学科结构主义教育、核心行为主义教育等。

948.B【解析】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政治)。

949.C【解析】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950.A【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951.B【解析】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是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952.C【解析】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953.C【解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954.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属于社会本位论。

955.D【解析】题干问的是客观依据,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属于客观依据。

956.C【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957.C【解析】体育是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958.D【解析】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从人的角度出发,这种观点属于个人本位论。

959.B【解析】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智育。

960.A【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961.C【解析】美育一词最早是席勒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962.D【解析】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属于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963.C【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964.C【解析】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965.B【解析】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966.A【解析】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967.A【解析】

图片 1.png

968.C【解析】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969.C【解析】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培养劳动者。

970.B【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2.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971.B【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2.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972.C【解析】美国和苏联的政治制度不一样,教育目的也不一样,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973.B【解析】教学目标是非常具体的,教育目的全国唯一所以是抽象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

974.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975.B【解析】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976.D【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977.D【解析】“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体现。

978.B【解析】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完成某一阶段工作后,希望受到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是指教学目标。

979.D【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980.C【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调控功能。

981.D【解析】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目的。

982.C【解析】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983.C【解析】制定教育目的依据包括客观依据(社会因素)和主观依据(人的因素),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984.C【解析】1995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85.B【解析】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教育方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986.A【解析】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中,根本性的争议问题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平衡问题。

987.A【解析】

988.D【解析】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涂尔干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989.A【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认为教育在对个体精神和肉体二者的作用上,对精神方面的作用更要大些,教育要促进精神上的成长和灵魂上的涤清,强调的是一种神学上的教育目的论。

990.A【解析】夸美纽斯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991.B【解析】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992.C【解析】“高分低能”的意思是分数高但是能力低,这是应试教育只看分数不注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的弊端。

993.A【解析】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教育。

994.D【解析】蔡元培是第一个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家。

995.B【解析】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996.B【解析】陈鹤琴认为儿童在学前和小学阶段还没形成学科概念,若按照学科分类的形式组织课程,将与儿童的生活和认识习惯相背离。因此,“活教育”课程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五指活动”)进行教学。

997.C【解析】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了我国教育的途径,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我国教育的目的。

998.A【解析】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发展学生智力。

999.A【解析】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000.D【解析】美育的最高要求是创造美的能力。

1001.A【解析】桂林山水的美属于自然美。

1002.A【解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功能。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测量与评估的依据。

1003.C【解析】“两全”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004.A【解析】1999年6月在《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新的表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005.D【解析】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1006.A【解析】我国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007.B【解析】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全体、全面、主动。

1008.D【解析】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1009.D【解析】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1010.A【解析】生活适应说的代表人物是杜威。生活准备说的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1011.A【解析】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出整体性。

1012.D【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体要求,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

1013.D【解析】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没有提到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1014.C【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

1015.C【解析】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1016.C【解析】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集中体现。

1017.D【解析】“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体现。

1018.A【解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人“,属于个人本位论,其他的目的指的是社会本位论,属于第二教育目的。这道题问的是主要的教育目的,体现了个人本位论观点。

1019.C【解析】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020.C【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定向)、调控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选择功能。

1021.C【解析】价值性的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题干中强调对学生三观的培养,因此属于价值性的教育目的。

1022.A【解析】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属于主导地位。

1023.D【解析】第一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是在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是两个考点,一定要区分。

1024.A【解析】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属于主导地位。

1025.A【解析】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属于主导地位。

1026.B【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是教育目的不同。

1027.D【解析】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1028.D【解析】教育在促进个体个性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1029.D【解析】当代教育目的社会价值取向的确立,应注意的问题有:一,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二,适应与超越问题,三,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四,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教育目的的个人价值取向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问题。

1030.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

1031.B【解析】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是人提出来的,具有主观性。

1032.C【解析】教育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1033.B【解析】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为准则。

1034.A【解析】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总的教育方向。

1035.B【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1036.C【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1037.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与此同时,教育目的也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1038.C【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1039.C【解析】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学目标。

1040.B【解析】能够为培养一定规格人才,实现一定教育目的提供基本保证的是教育内容。

1041.A【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1042.B【解析】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定了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另一方面规定了培养对象的身心素质。

1043.A【解析】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教学目的。

1044.D【解析】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称之为教学目标。

1045.B【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培养目标属于第二阶层。

1046.A【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处于中间层次的是培养目标。

1047.C【解析】题干问的是总的要求或共同质量标准,所以选择教育目的。

1048.A【解析】终极性教育目的也叫作理想的教育目的。

1049.B【解析】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把每个人都培养成劳动者。

1050.A【解析】教育目的具有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的评价标准是因为所具有的功能是教育评价。

1051.A【解析】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是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必须按照教育目的去进行,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1052.D【解析】涂尔干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053.B【解析】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教育就是灵魂的转向”是柏拉图的观点,但是并没有强调社会,因此不属于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

1054.A【解析】在社会中国家制定其教育目的的首要依据是政治制度。

1055.D【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根本途径。

1056.D【解析】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057.A【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个人生产力全面的、普遍的发展”,是指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

1058.B【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59.B【解析】脑体分工对立的产物(结果)是人的片面发展。

1060.A【解析】孔德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061.C【解析】马克思没有论述过大同社会,正确描述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1062.A【解析】抗大的教育方针是指1938年3月19日毛泽东在抗大第四期五大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方针。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的战略战术。

1063.D【解析】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说法错误,要不断的创新。

1064.D【解析】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处于统帅地位。

1065.A【解析】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处于统帅地位。

1066.B【解析】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1067.D【解析】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068.A【解析】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1069.A【解析】美育又叫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1070.B【解析】1774年德国教育家巴塞多把体育列入学校教育正式课程。

1071.B【解析】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1072.B【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做的总体要求,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1073.B【解析】裴斯泰洛奇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074.B【解析】教育目的是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1075.B【解析】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充分发挥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使学校、家庭、社会围绕着教育目的发挥积极作用,共筑合力。

1076.D【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77.A【解析】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指标体系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1078.A【解析】美育又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1079.B【解析】各育间不可分割。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整体,从各个方面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各育间不能相互代替。

1080.C【解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属于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属于体育的基本任务,不要看到知识就选智育,所以选择体育。

1081.C【解析】领导人的愿望属于主观的意愿,不属于客观依据。

1082.C【解析】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属于道德素质教育。

1083.A【解析】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1084.D【解析】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不属于中小学美育的内容。

1085.B【解析】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086.C【解析】“个性教育”并不是鼓励学生处处特立独行,处处标新立异。

1087.D【解析】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系统性。

1088.A【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1089.B【解析】教育无目的论”其实并不是主张教育不要有目的,而是主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它自己的目的就是: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简而言之,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地改造或改组。教育无目的论所要反对的是从教育过程外部强加而来的多重教育目的,要提倡的是教育目的就在教育过程之中

1090.B【解析】

图片 2.png

1091.D【解析】素质教育的同义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1092.B【解析】某一具体内容就是某节课完成的是教学目标或者叫课时目标

1093.A【解析】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性质和方形、途径。

1094.C【解析】杜威教育即生长的观点。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溶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不是让儿童强迫吸收社会的东西,而是要让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生长。 

1095.D【解析】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096.ABC【解析】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任务。

1097.ABCD【解析】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2.增加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3.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的体育观念

1098.AB【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调控功能。

1099.AC【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100.ABCD【解析】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等。

1101.ABC【解析】D是1985年提出的教育目的,A等于全面和谐发展。

1102.BD【解析】孟子和卢梭是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1103.ABD【解析】C选项说法错误,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1104.ABCE【解析】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审美活动的起点)、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验美和创造美(创造美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1105.ABCDE【解析】素质教育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106.ABD【解析】教育方针应当包括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1107.ACD【解析】ACD选项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观点,不属于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1108.BCD【解析】AE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观点,题干问的是不属于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1109.ABCDE【解析】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说法包括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宗教本位论。

1110.ABCE【解析】教育是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是斯宾塞的生活准备说观点。

1111.ABC【解析】教育目的即要考虑个人因素也要考虑社会因素,并不是平均统一起来。

1112.ABDE【解析】(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13.ACE【解析】

图片 3.png

1114.ABCDE【解析】体育的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①体育课②早操、课间操③课外体育锻炼④运动队训练⑤运动竞赛其中体育课是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除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讲授外,主要是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体育课,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各个项目的内容。

1115.ABDE【解析】美育的任务包括:(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1116.ACDE【解析】德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所以不选B选项。

1117.DE【解析】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上,可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前者是成文规定的,后者是缄默的。

1118.ABCD【解析】学校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变现在忽略孩子的身体锻炼、精神生活、品德培养、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1119.ABCD【解析】“四大支柱”是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1120.ACD【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1121.ABCD【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要培养人才质量规格的总要求,所以A正确。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B和C正确。教育目的受社会政治、经济等制约,所以具有社会制约性,所以D也正确。

1122.BC【解析】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大小看的,它可以分为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内在教育目的的范围较小,比如一个单元或一节课之后能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外在的教育目的的层次较高,可以是国家或地区对于所要培养的人才做出的一种规定,是一种普遍要求。

1123.BC【解析】

图片 4.png

1124.ABC【解析】 教育方针的特点有:阶级性和时代性;行政性和法令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1125.ABCD【解析】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广泛,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质量规格方面要求更明确,教育方针不仅包括“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还包括“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1126.BD【解析】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各个社会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才有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

1127.ABCD【解析】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文化发展要求、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都是客观条件。

1128.ACD【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即: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第二,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第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129.ABC【解析】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其中一种表述:1.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1130.ABC【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含: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3.人自身的全面发展。4.指人的自由发展。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1131.ABCD【解析】

图片 4.png

1132.ABC【解析】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

1133.BCD【解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1134.AD【解析】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素质,即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1135.BC【解析】ABCD都是素质教育的特征,题干说的是时代特征。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重点、时代特征,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别)

1136.ABD

图片 5.png

1137.BC【解析】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创新教育、思维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教育。

1138.ACE【解析】创新是根本区别,因此D错误。以前也有创新精神,只不过以前的教育形式难以培养创新精神而已,所以B错误。如图,所以其他选项是正确的。

图片 6.png

1139.ABC【解析】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是应试教育的特点。

1140.ABD【解析】个性发展不强调关注评价。

1141.BDE【解析】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1142.ABC【解析】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三、判断题

1143.对【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144.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1145.错【解析】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统摄作用。

1146.错【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应由人的本性来决定。

1147.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1148.错【解析】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也要考虑受教育者的需求、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等。

1149.对【解析】培养目标是依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同时受到教育目的制约。

1150.错【解析】教育目的是国家制定的有关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教育目的是一样的。

1151.错【解析】素质教育并不是不重视智育的发展,而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152.错【解析】素质教育并不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1153.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1154.错【解析】“五育并举”是均衡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

1155.错【解析】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1156.错【解析】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

1157.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1158.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1159.错【解析】社会需要并不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制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人们的理想,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等。

1160.对【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基本、根本)途径。

1161.错【解析】孔德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162.错【解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不是真的没有教育目的,而是认为除了教育过程以外没有其他的教育目的。

1163.对【解析】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164.对【解析】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1165.对【解析】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个性化教育。

1166.错【解析】素质教育并不是对应试教育的全盘否定。

1167.错【解析】美育又叫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

1168.对【解析】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169.错【解析】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1170.对【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171.错【解析】教育方针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172.错【解析】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需要知道国家的教育目的。

1173.对【解析】教育目的是统一的,培养目标可以是不同的。

1174.对【解析】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一是人的完整发展。

1175.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1176.错【解析】德智体美劳是相互独立、相互影响的。

1177.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1178.对【解析】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

1179.错【解析】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1180.对【解析】人们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说,教育目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它反映的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因此,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存在主义教育目的等。

1181.错【解析】应该是被称为小学教育目的。

1182.错【解析】说反了,教学目标更具体更针对学生而言。

1183.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1184.错【解析】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1185.错【解析】一些教育家从宗教的角度或者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教育目的论”。神学本位论认为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之上。

1186.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1187.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上一条:【8000题】教育学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下一条:【8000题】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