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郭帅请回答

【8000题】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分享到:
点击次数:3456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4日18:25:47 打印此页 关闭

第九章  德育

一、单项选择题

2453.C解析多表扬、鼓励,少一些批评、惩罚,体现了正面教育原则。

2454.C解析学会关心是体谅模式所强调的。

2455.D解析表扬、鼓励、批评、处分,这是品德评价法。

2456.B解析报告、讲座等都是言语说法,使用了说服教育法。

2457.C解析固定知识点,积累即可。

2458.D解析固定搭配。德育原则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2459.C解析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规律制定的,所以反映德育规律。

2460.C解析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理论。

2461.C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要因材施教。

2462.C解析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主要以说服为主体现正面引导,辅以纪律约束体现纪律约束。

2463.D解析行是关键。

2464.C解析题干是德育方法的定义。

2465.D解析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法。

2466.C解析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都是锻炼法。

2467.A解析画小红花、插小红旗都是为了鼓励学生,鼓励属于品德评价法。

2468.D解析题干古文的意思是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不知不觉地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现比喻为人品德高尚、忠实正直,无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桃树李树就是榜样的一种比喻。

2469.A解析说服法分为语言文字的说服和事实的说服。

2470.A解析题干古文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2471.A解析善于模仿,所以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

2472.B解析循循善诱又叫疏导原则。

2473.D解析题干主要强调集体,所以选择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

2474.D解析题干很明显表明要尊重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2475.D解析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

2476.D解析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

2477.D解析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因为行为才是衡量人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志。

2478.C解析装饰马桶盖,也就是创设了环境,所以选择情境陶冶法。

2479.B解析固定知识点,需要积累。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是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2480.D解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这三个。D是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2481.A解析道德情感按表现形式分为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是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往往是在道德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自觉的、概括性的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等特点,是最高形式的道德情感。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就属于这一类形式,它是和爱父母、爱家乡、爱母校、爱国旗、爱领袖、爱祖国的文化历史和山川地理、爱党、爱人民,对旧社会的厌恶,对敌人的仇恨,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它们的基础上形成的情感。A项正确。

2482.D解析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行为。

2483.A解析讲述改革开放成就这是学习知识,我和爸爸比童年的活动这是行动,所以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2484.B解析因为德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所以要反复抓、抓反复。

2485.D解析创设情境,潜移默化属于陶冶法。

2486.B【解析】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些矛盾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如果依据矛盾存在于作用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第二层次是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第三层次是德育过程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的矛盾。

2487.C解析题干强调“提供直接的生活服务或咨询服务”,所以是服务育人途径。

2488.D解析题干古文是“循循善诱”的出处,循循善诱体现了说理教育,所以只能选D。

2489.D解析德育过程实施的顺序具有多端性。

2490.B解析通过对话,老师告诉了学生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随便拿东西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所以,体现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491.A解析有了认识也不一定有行为,是需要培养的,所以A错误。

2492.D解析题干中的教学、自我教育、教师榜样、管理、活动,这些词都是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所以体现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品德,也就是要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规律。

2493.D解析品德评价法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题干中“对学生予以奖励”就体现老师运用的是品德评价法。

2494.C解析小王忍不住,所以缺乏道德意志,应该由此入手进行教育。

2495.D解析德育课程需要学生自己的内化了之后再外化为行为这就叫体悟性,德育课程是培养品德的这就叫育德性,这区别于其他课程。

2496.B解析三种动物往三个方向拉车,方向不一致,所以车一动不动,体现了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往一个方向使劲,体现了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2497.C解析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包括: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2498.A解析固定知识点。在《中小学德育纲要》中,爱国主义处于核心的地位。

2499.B解析固定知识点。

图片 1.png 

2500.C解析到了冬天就起不来,这是缺乏意志的表现,应该从道德意志入手。

2501.D【解析】苏霍姆林斯基是理想激励法的典型代表人物,提出道德理想的形成和激励过程为“思想生活”过程。

2502.D解析德育具有导向、动力、灵魂和统帅等作用。

2503.B【解析】固定说法。德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2504.B解析A是体谅模式,C是社会观察模式,D是价值澄清模式。

2505.C解析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所以属于理想教育。

2506.A解析晓之以理是知,动之以情是情,所以选A。

2507.B解析固定知识点。德育的永恒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

2508.B解析培养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所以是德育。

2509.A解析柏拉图的话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自我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强调的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所以属于自我教育。

2510.D解析平行教育是集体教育模式的一种方法,是集体和个人相互影响。

2511.C解析道德情感是催化剂。

2512.D解析题干古文是在锻炼人,所以选实践锻炼法。

2513.D解析评选三好学生,这种评选就是评价,所以属于品德评价法。

2514.B解析身教,主张以身作则,所以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2515.A解析纸上得来的是理论知识,也就是知;躬行是自己行动,也就是行。所以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

2516.C解析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儿童扮演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益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着重强调关爱他人、体谅他人。

2517.C解析自己贴,自己拿下来,自己再挂一个,整个过程是靠学生自己去实现的,所以属于指导自我教育法,也就是自我修养指导法。

2518.D解析科尔伯格是根据两难故事法来研究道德认知模式的。

2519.B解析题干古文的含义是“与善良的人一起生活就像处在花房之中,久了自己也香了;与坏人一起生活就像处在鱼市场,久了自己也臭了”,这句话强调了生活的环境,所以体现了陶冶教育法。

2520.B解析克己内省强调自我修养和反思,与此含义一致的就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我们要反思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2521.D解析以身作则属于榜样示范法。C教师贴了伟人画像强调布置了教师环境,是陶冶教育法。

2522.B解析B是溺爱,不正确。

2523.A解析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德育过程的基础是“知”,也就是提高品德认识。

2524.A解析固定知识点。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

2525.C解析不能抗拒诱惑,就是意志力不够的表现。

2526.B【解析】德育内容的依据包括:(1)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性质;(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性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27.A解析六艺中礼属于德育内容。

2528.D解析题干中学校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进行德育的,因此反映了德育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2529.B解析受教育者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2530.B解析德育是教育的过程,品德形成是自身的发展过程,所以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2531.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自身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532.B解析主导作用是教育者。

2533.C解析固定搭配。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2534.B解析导向性原则强调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

2535.B解析题干古文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前面题目中有过多次解析。

2536.D解析三结合体现了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2537.C解析教育和教育放在一起表达时候就体现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性原则,所以这题体现了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2538.B解析知就是道德认识,爱就是道德情感。先是知之深,后是爱之切,所以知是基础,也就是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的基础。

2539.D解析参加社区服务是一种活动,所以属于锻炼法。

2540.C解析抓闪光点就是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来客服消极因素。

2541.A解析固定搭配。想要实现目标,必须按照目标要求去学习相应的内容,学会了才能达成目标。所以德育目标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德育内容上。

2542.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543.B解析固定搭配。品德形成的基础和源泉是活动和交往。

2544.C解析题干重点强调“吸收遗忘的成果”,所以体现继承性。

2545.C【解析】

图片 2.png

2546.A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题干描述的是古代中国的德細社会性功能的体现。因为,古代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道德教化的国度,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

2547.A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固定知识点。

2548.B解析狭义的德育在本题四个选项中指的是道德教育。狭义的德育还可以指的是学校德育,根据选项灵活选择即可。

2549.B【解析】

图片 3.png

2550.B解析有争议,BCD都有道理。因为CD含义一样,此题是单选因此不选任何一个。建议选B也有依据。

图片 4.png

2551.B解析马卡连柯的思想是集体主义,主张平行教育,即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552.B解析学生做错题也是正常现象,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包容学生,做错了找到原因去改正就行了。因此做错题就惩罚不符合教育现代的教育伦理,违背了伦理性原则。

2553.A解析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554.D解析固定知识点。德育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2555.C解析题干强调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是享用性功能。

2556.D解析题干强调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所以是社会性功能。

2557.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志。

2558.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559.B解析题干是情绪态度所以是道德情感。

2560.D解析班杜拉创立的是社会模仿模式。

2561.C【解析】固定知识点。人的德性的真正意义要在一定的情景中绽现,只有把道德置于特定的情景中才能对它做出准确的理解。离开了情景,它们只是毫无意义的符号。

2562.D解析题干强调“民主反思与批判意识”,这种能力的教育属于民主与法制教育。

2563.A【解析】题干中应该是“参观”红谷滩新区,参观、访问等属于事实说服。

2564.A解析小学阶段主要是奠定基础,所以小学阶段的德育的特点是基础性和奠基性。

2565.B【解析】题干强调“能够辨别善恶是非”,辨别是一种思维能力,所以体现了德育目标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

2566.D解析德育目标既强调了社会要求,也强调了个人发展,所以目标比较全面,具有全面性。

2567.A解析一草一木和墙壁都是校园环境,题干两句谚语的意思是通过校园环境来进行德育,体现了陶冶法。

2568.A解析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需要注意,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也有需要注意的,这就体现了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2569.B解析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中学校教的和家长说的就不一致,违背了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2570.C解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所以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

2571.D解析5是学校教育,2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当三种教育方向不一致不能形成教育合力的时候就=0了,所以体现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2572.B解析春风化雨的意思就是潜移默化的滋润大地,所以体现了陶冶教育法。

2573.C解析说服教育包括语言文字的说服,比如讨论讲座等;还包括事实说服,比如参观访问等。

2574.A解析只有A中的“敬仰之情”体现了情感体验。

2575.C解析简单粗暴、讽刺挖苦这些做法都不是正面教育,所以违背了正面教育的原则。本题易错项是D,确实讽刺挖苦没有尊重学生,违背了D选项中的一半,但是并没哟体现违背了严格要求,所以整体上还是C更吻合题目一些。

2576.D解析只看到差的地方,也就是只看到消极因素,没看到积极因素,所以违背了发扬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2577.C解析爹打娘护,说明爸爸和妈妈的教育方向并不一致,所以违背了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2578.A解析题干强调“多次的培养”,这是因为品德的形成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

2579.C解析心潮澎湃和精神振奋都是形容情感的。

2580.C解析固定知识点,需要积累,伦理关系的定义。

2581.C解析教师与教师职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爱岗敬业。

2582.D【解析】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道德,D选项的解释是教师职业态度的定义,并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因此错误。

2583.B解析只要你的心,也就是爱,教师首先就是要关爱学生。

2584.D解析题干中曲折和反复现象”所以体现了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长期和反复提高的过程

2585.C解析题干案例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了,所以选择C。

2586.C【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书育人所做的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干中老师对汪峰失去了信心,没有做到诲人不倦。因此选择C。

2587.D解析就是题干中原话的重复“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2588.B解析爱是一种情感。

2589.D解析题干古文主要强调要“行”,也就是行动,所以体现了锻炼法。

2590.B解析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

2591.D解析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安全教育也是新时期德育的新主题,但是跟ABC并不是一组的,所以本题只能选择D。

2592.A解析法制教育属于德育内容。

2593.C解析我国教育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2594.A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沟通三个的必然是剩下的一个,所以选择德育方法。

2595.C解析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2596.A解析教学是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2597.D解析德育目标具有历史性、社会性、阶级性等特征。只要教育目标有的特征德育目标都有。

2598.B解析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带有提高思想品德的任务,所以德育跟学校中一切教育工作者都有关系。

2599.A解析提升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水平的基础性工作是不断提升他的道德认识水平。道德认知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是衡量人们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

2600.B解析强调知识,忽视能力的是形式教育论。

2601.B解析题干古文表达了知与行之间的关系。

2602.B解析题干描述符合德育过程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

2603.A解析知行统一说的完善点就是知情意行相统一,也就是A。

2604.D解析D应该改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2605.D解析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非常基础的固定说法的知识点,选择D。

2606.A解析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心理现象。

2607.D解析没几天又犯,说明反复无常,所以体现了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2608.A解析一分为二,就是既看到积极因素也看到消极因素,所以体现了A。

2609.A解析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是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思想。

2610.A解析说服法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方法,因此以讲解、谈话为主的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形式。

2611.D解析创设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这是陶冶法。

2612.D解析板报、墙壁做舆论宣传这是创设环境,班风、爱学生这是情感,所以李老师主要是利用环境陶冶和情感陶冶的方法来进行德育的。

2613.C解析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实际锻炼法。

2614.A解析摆事实、讲道理这是说理教育法。

2615.A解析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都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2616.B解析题干老师是把学生叫进办公室深入谈话,谈话属于说服教育。

2617.C解析讨论后形成的共识,这就是利用群体约定。

2618.B解析学习活动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的锻炼方式 通过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如责任心、义务感、主动精神、创造精神以及坚韧不拔。

2619.D解析题干主要强调“价值”,所以选择价值澄清理论。

2620.B解析体谅模式把培养道德情感置于中心位置。

2621.B解析把培养道德情感置于中心位置的是体谅模式。

2622.B解析体谅模式坚持性善论。

2623.A解析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因此A错误。

2624.D解析ABC是一组的,所以选择D。这道题没有太多道理,但是是一道常见题,没有争议。

2625.C解析老师把学生的“情书”公之于众,老师没有尊重学生。

2626.C解析导向性强调理想性和方向性,实施要求包括要把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627.C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2628.D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原则,主张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结合,也就是各科教学中都蕴涵着德育。

2629.B解析屡教屡犯,所以是意志力薄弱,从道德意志着手进行教育。

2630.D解析说服法的实施要求包括: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D是锻炼法的要求。

2631.C解析题干中老师的做法没有尊重学生。

2632.A解析自我教育法,即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活动等自我教育来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方法。鲁迅先生在桌子上刻字以时刻提醒自己,是一种自我反思。

2633.A解析说服法分为语言文字的说服和事实说服。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都是呈现了爱国真实事件,所以属于事实说服。

2634.B解析做了很多遍,B属于因材施教。

2635.A【解析】导向性原则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题干中“引导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就为学生确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树立了理想。因此,本题选A导向性原则。

2636.B解析不能改变、废除的是客观的规律。

2637.B解析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本题只能选政治课。

2638.C【解析】强化功能。

2639.B解析德育目标具有评价功能,是衡量德育质量的标准。

2640.D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题干中通过开展“研学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并形成奉献意识、关心他人等积极的道德品质,属于实践锻炼法。

2641.B解析利用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是长善救失。

二、多项选择题

2642.ABD解析学校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643.ABCD解析德育途径非常广泛,除了四个选项之外还包括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班会等等。

2644.AD解析固定知识点。德育要求与个人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没有BC这两种矛盾,编出来的选项。

2645.ABD解析C错在德育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环境,而不是外部环境。其他选项均正确需要积累。

2646.ABC解析德育功能包括: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教育性功能。

2647.ACD【解析】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过程,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发展过程,他们之间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因此B不正确。

2648.BCD解析导向性原则实施的要求包括: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649.ACD解析讲解、谈话、报告都属于语言文字的说服。B表扬属于品德评价法。

2650.ABCE解析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就ABCE四个。

2651.ABC解析D应该把品德意志改成品德行为。E改成德育具有多端性,不一定非得从道德认识开始。

2652.ABCDE解析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非常多,选项均是。但主要包括三个大方向,社会、个人、德育目标。

2653.ABD解析固定说法。德育的促进功能表现在: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2654.ABCDE解析我们熟悉的方法都是德育的一般方法。

2655.ABC解析DE是智育的内容。

2656.ABCDE解析选项均是德育途径。

2657.ABE【解析】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基本要求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其中CD皆属于知行统一的原则①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2658.ABCD解析运用说服法的基本要求包括: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E是品德评价法的要求。

2659.ABCD解析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E属于品德修养指导法。

2660.ACD【解析】说服法中的事实说服运用事实说服,如参观、访问、调查和社会实践等B是教学方法不是德育方法。E报告是语言文字的说服。

2661.CD解析最强烈的人性冲动指的是情感,所以强调道德情感的重要性。

2662.ABCD解析品德评价法的实施要求包括: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4.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2663.BCD解析法规原文,国家在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

2664.ABCD解析E是智育,不是德育,其他选项均正确,可以积累。

2665.ABC【解析】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制定的依据是学生品德形成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长期影响下发展的、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所以此题选ABC。

2666.ABCD解析题目均是提高学生品德的方法。群体约定、价值辨析一般都在教育心理学的教材中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培养部分。

2667.ABCD解析体谅模式的特征是:1.坚持性善论主张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德育关键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4.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主张教师要采取中性立场虚心接纳儿童的思想情感以促进或引导者身份出现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668.ABC解析锻炼法包括包括练习、执行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2669.ABC解析ABC都是社会相关的实践活动。

2670.BC解析A错在德育过程不仅仅是道德认知过程,而是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D错在德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

2671.ACDE解析B错在,德育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依据,不是随意选择的。其他选项均正确,可以积累。

2672.BC解析A错在受教育者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生。D错在受教育者不仅仅是德育过程的客体,也是主体。

三、判断题

2673.错解析“思想教育”改成“政治教育”。

2674.解析德育过程视具体情况具有多端性。

2675.错解析不是必须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可以具有多种开端。

2676.对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2677.错解析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德育,是教育过程;思想品德形成是个体发展过程。所以二者不是一回事。

2678.对解析题干是德育过程的一条规律,是正确的。

2679.错【解析】对学生的激励可以有很多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和口头语言都可以作为鼓励学生的方式,另外,也可以通过学生档案袋评价,通过和书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2680.错解析德育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会反复的。

2681.对解析题干是对德育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的认识,均正确。

2682.对解析题干是固定说法,需要积累。

2683.错解析题干古文的意思是知道做人的道理,然后努力去践行,就能够接近仁义的境界”,这是孔子重视实践,所以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684.对解析题干是对德育的社会功能的解释。

2685.对解析班主任工作是德育重要而特殊的途径。

2686.对解析题干是对陶冶法的解释。

2687.错解析享用性功能是德育的个性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2688.错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体谅模式的主张,不是社会模仿模式的主张。

2689.错解析集体教育也需要与个人教育相互影响。

2690.对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2691.错解析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词。

2692.错解析初中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2693.错解析德育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求善、知善、行善,回答世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694.对【解析】

图片 5.png

2695.对解析题干表达正确。

2696.错解析正面教育为主,纪律处分为辅。不是用了正面教育一切都能好,纪律处分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2697.错解析倡导民主德育观的是体谅模式,题干其他表述是认知模式的特征。

2698.【解析】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2699.错解析不一定必须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可以具有多种开端。

2700.错【解析】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2701.错解析说服法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2702.错【解析】陶冶法应用范围有限,某些抽象知识不能用此法掌握。

2703.对解析题干表述正确。

2704.错解析给予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最后,应强调内部奖励

2705.错解析不一定必须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可以具有多种开端。

2706.错解析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707.错解析题干语句反应了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708.错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改成“因材施教原则”。

2709.错解析“疏导原则”改成“因材施教原则”。

2710.错解析动力也不一定形成相应的品德。出现了相应的行为也不意味着形成了相应的道德。因为品德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

2711.对解析体谅模式的观点,多关系少评价是符合体谅模式的。

2712.对解析题干描述正确。

2713.错解析学校德育具有政治、经济等功能只能说明德育具有社会功能,学校德育对学校发展不能起着完全直接参与的作用。

2714.错解析所有学生都适用于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2715.对解析教育性原则就体现了在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意思,所有题干描述正确。

2716.错解析表扬和处分是德育方法,不是德育途径。

2717.对解析社会模仿模式强调对道德行为的培养,主要通过模仿榜样,所以榜样法符合社会模仿模式的思想。

2718.错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719.错解析因为教育性原则,所有学科教学都有德育内容,所以德育教育是全体老师的事。

2720.对解析题干描述是德育过程的规律之一,学生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上一条:【8000题】教育学第十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下一条:【8000题】教育学第八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