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15524381122
  • 024-23410177
首页 > 备考资料 > 郭帅请回答

【8000题】4261-4675普通心理学第四章个性心理

分享到:
点击次数:6099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6日00:41:26 打印此页 关闭

第四章  个性心理

一、单选题

4261.B【解析】动机产生的基础是需要。

4262.A【解析】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等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4263.B【解析】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人们希望得到较稳定的职位,愿意参加各种社会保险,表现了他们的安全需要。

4264.D【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审美、自我实现需要。

4265.C【解析】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

4266.B【解析】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4267.A【解析】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外在动机。

4268.B【解析】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内在动机。

4269.B【解析】按能力的创造性,可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再造能力又称模仿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能顺利掌握别人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并按现成模式进行活动 的能力。例如,学画、习字时的临摹,儿童模仿父母的说话、表情等。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如作家、科学家、教育家的活动经常表现出 创造能力。

4270.D【解析】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2)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 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教师在教学中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4271.C【解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4272.B【解析】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测验结果的分析,将处理数字系列、空间视觉感和图形矩阵项目时所需要的能力称为流体智力。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4273.C【解析】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复杂性: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4274.C【解析】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4275.A【解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的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 足年龄的关系。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

4276.C【解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的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100。

4277.A【解析】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简称韦氏智力量表,它改用离差智商来衡量人们的智力水平。韦氏智力量表的离差智商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一种标准分数,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

4278.B【解析】智力水平差异(即一般能力差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90-109)。一般认为,IQ超过130或140为智力超常。

4279.A【解析】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常模。

4280.A【解析】最早的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他们提出用智力年龄来表示智力水平,简称智龄。所谓智龄是通过对某一年龄组的测验项目来确定的,即通过测验确定儿童的实际智力达到的年龄水平。

4281.B【解析】人格的特征: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4282.A【解析】人格的特征: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即为此意。

4283.B【解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持者能奋发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4284.C【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率直、耿直”反映的是个别心理现象是性格。

4285.D【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4286.C【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4287.D【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4288.C【解析】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 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死板、按部就班。林冲属于粘液质。

4289.B【解析】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4290.B【解析】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4291.C【解析】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死板、按部就班。

4292.A【解析】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张飞、李逵是胆汁质。

4293.D【解析】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外表温柔,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林黛玉属于抑郁质。

4294.A【解析】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死板、按部就班。

4295.A【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儿童从一岁末,开始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 在 3 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儿童在3岁之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和批判性正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3)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 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的意识。

4296.A【解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4297.C【解析】超我处于人格最高层次,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4298.C【解析】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1.本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3.超我。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学生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

4299.B【解析】本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婴儿饿了大哭大闹体现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本我快乐原则。

4300.D【解析】巴甫洛夫提出了气质的神经活动类型说。

4301.B【解析】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4302.B【解析】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

4303.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4304.C【解析】(一)自陈式人格测验:这是测量人格特点的一种纸笔测验方法,由受测者自己作答,又称自陈量表。这种量表采用客观测验的形式,设计出一系列陈述句或问题,要求受测者作出是否符合自己情况的报告。常用的自陈式人格测验有: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4.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二)投射式人格测验:1.罗夏克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TAT)3.句子完成测验(SCT)。

4305.D【解析】(一)自陈式人格测验:这是测量人格特点的一种纸笔测验方法,由受测者自己作答,又称自陈量表。这种量表采用客观测验的形式,设计出一系列陈述句或问题,要求受测者作出是否符合自己情况的报告。常用的自陈式人格测验有: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4.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二)投射式人格测验:1.罗夏克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TAT)3.句子完成测验(SCT)。

4306.C【解析】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人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表现了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4307.B【解析】平等和谐的氛围,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这是民主型教养方式。

4308.B【解析】人格的这种稳定性是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上的。小琼性格内向,无论什么环境都不爱说话,说明具有稳定性。

4309.B【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因。

4310.C【解析】兴趣的种类: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如新奇的东西,看电视或小说等。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如认真复习功课,是想顺利通过考试,而不是对复习感兴趣。2.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等的兴趣。3.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从兴趣的广度来看,兴趣可以分为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两种。中心兴趣是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极浓厚而稳定的兴趣。广阔兴趣是对多方面事物或活动的兴趣。4.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体兴趣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

4311.D【解析】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人们有攒钱的倾向,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体现了人具有安全需要。

4312.C【解析】这句话意思是百姓的粮食充足,才会懂得礼仪,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才会知道荣誉和耻辱。人类的需要除有类别之分外还有层次之分,许多心理学家对需要的层次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

4313.C【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4314.D【解析】所谓“成长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七种层次理论还包括 认知理解需要和审美需要)。是指不回避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 刻意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成长性需要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

4315.B【解析】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4316.C【解析】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中介的。

4317.B【解析】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起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例如,饥饿者对食物有关的刺激、干渴者对水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易激起寻觅活动。2.指向功能。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知识分子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动机不同,活动的方向和他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3.维持和调整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动机促使有机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活动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驱使有机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转换活动方向以达到某种目标。题干的描述说明具有指向功能。

4318.D【解析】马斯洛认为,属于缺失性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性需要有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319.C【解析】生理需要是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等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基本、最原始,也是最强有力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4320.B【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4321.D【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4322.D【解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323.C【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4324.D【解析】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4325.C【解析】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例如,对音乐感兴趣的人,总是首先注意乐器和有关音乐的书。

4326.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在《成功智力》著作中,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斯腾伯格用“成功智力”的概念,赋予了智力以新的含义。所谓成功智力是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古尔曼提出的是“情感智力”。加德纳提出的是“多元智力理论”。皮亚杰提出的是认知发展论。

4327.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学生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属于流体智力,更多依赖先天因素。晶体智力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发展起来的。

4328.D【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4329.A【解析】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4330.B【解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的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100。一名8岁儿童的智商分数为125,那么他的智力年龄是10岁。

4331.D【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999年,他又提出了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这九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九种智力是:1.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2.逻辑—数理智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多来自天赋。5.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7.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力指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9.存在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4332.C【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1.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按能力的创造性,可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社会交往能力)。4.按能力是否已经获得,可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4333.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流体智力经历一个倒U形变化趋势,晶体智力则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4334.D【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999年,他又提出了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这九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4335.A【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4336.A【解析】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4337.B【解析】目前大家一致认可的智力定义是: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4338.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4339.C【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

4340.D【解析】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4341.C【解析】C选项的公式错误,应该是100+15Z。

4342.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

4343.C【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的心理学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4344.B【解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对称”的意义”是语言智力;“设计美术字”是空间智能,因此老师培养了多元智能。

4345.A【解析】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的样本、测验的长度、测验的难度等。

4346.A【解析】本题考查能力影响因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生活中长期从事某一专业劳动能促使人的能力向高度专业化方向发展,整天和油漆打交道的油漆工人能辨别400—500种不同的漆色,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受了实践活动的影响。

4347.B【解析】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4348.B【解析】关键词是卡特尔,卡特尔按心理功能上的差异,分别称为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

4349.A【解析】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4350.B【解析】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被称为“人格心理学之父”。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 特质、次要特质。

4351.D【解析】性格是人格心理特征的核心,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4352.D【解析】人格的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

4353.D【解析】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 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 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死板、按部就班。

4354.C【解析】现行的智力测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还主要是传统的智力因素理论,它偏重于亲代的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和空间关系等方面,其结果一般反映的是人的分析方法能力,或者说只是一种和学业成就成就有关的思维能力,与未来事业沟通的成就和生活美满没有必然的联系。

4355.C【解析】对黏液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迟 缓等品质。多给予参加活动的机会,激发积极情绪,引导积极探索新问题,能够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 任务。

4356.C【解析】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气质的正确态度是扬长补短。

4357.C【解析】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所以C选项说法错误。

4358.D【解析】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4359.B【解析】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 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4360.B【解析】智商分数的作用只是对学生的一般智力发展水平的评估,是对学生一般学习倾向的考察。鉴于智力特征与类型的多元化,并不能将智商作为评断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智力测验及其分数解读存在着如下局限:(1)智力测验的分数可能因许多原因发生变化,包括测量失误;(2)智商分数忽略了学生间的微小差异,例如处于中间或者平均水平的分数的学生,可能在各类问题回答上都是一般水平,还有可能是某些方面的问题(如口头任务)回答非常好,但其他问题(如,定量任务)表现得差点;(3)智商分数反映的只是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学习能力,对于未来学业成就只是预测作用。题干中只有B选项的说法符合智商分数,故本题选B。。

4361.B【解析】头的大小跟聪明与否没有关系。 

4362.B【解析】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4363.D【解析】胆汁质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具有这种气质的人像“夏天里的一把火...是种火爆脾气。这种人情感和行为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烈,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旺盛.

4364.C【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远大理想、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不受别人左右、果断、勇敢、坚忍不拔、有毅力、自制力强;不良的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强、随大流、易受暗示、优柔寡断、放任自流或固执己见、怯懦或任性等。

4365.A【解析】胆汁质冲动鲁莽冒失。

4366.A【解析】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死板、按部就班。

4367.B【解析】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4368.D【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该同学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显然是在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属于对自己意志的控制,属于自我监控,也称为自我调控。

4369.B【解析】与多血质相对应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活泼型。不可遏制型是胆汁质。安静型是粘液质。抑制型是抑郁质。

4370.A【解析】在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是性格。

4371.C【解析】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4372.D【解析】性格的结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2)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远大理想、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不受别人左右、果断、勇敢、坚忍不拔、有毅力、自制力强;不良的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强、随大流、易受暗示、优柔寡断、放任自流或固执己见、怯懦或任性等。(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态度特征。

4373.A【解析】林冲属于粘液质。

4374.B【解析】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死板、按部就班。

4375.A【解析】视觉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突出特征为对视觉世界有准确的感知,产生思维图像,有三维空间的思维能力,能辨别感知空间物体之间的联系。题干中的几何就属于三维空间的思维能力。 

4376.D【解析】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

4377.C【解析】投射测验是一种结构不明确的测验。常用的投射测验有: 1.罗夏克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TAT)。3.句子完成测验(SCT)。

4378.D【解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搞小发明是层次最高的需要。

4379.B【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 动的动力特点。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主要受生理因素制约,因此气质具有稳定性。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 评价含义。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的成就,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

4380.C【解析】本题中的志愿者能在生理需要不能得到全部满足的情况下支教,说明高级需要的满足并不一定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基础,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截然对立。

4381.D【解析】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生理性动机是和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如饥、渴、性、睡眠等动机。(2)社会性动机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社会性动机分为两个层次:1.比较原始的三种内驱力,即好奇心、探索和操作;2.人类特有的成就动机(如被社会认可、尊重等)、学习动机、权力动 机、社会交往动机(如群体感、友谊感、归属感等)。社会性动机具有持久性。因为它是后天习得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

4382.C【解析】社会交往动机如群体感、友谊感、归属感等,人们希望自己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是交往动机。

4383.A【解析】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起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例如,饥饿者对食物有关的刺激、干渴者对水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易激起寻觅活动。2.指向功能。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知识分子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动机不同,活动的方向和他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3.维持和调整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活动达到了目标,动机促使有机体终止这种活动;如果活动尚未达到目标,动机将驱使有机体维持(或加强)这种活动,或转换活动方向以达到某种目标。

4384.A【解析】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即G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G因素代表一个人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参与所有的智力活动。一个人智力高低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S因素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在某些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等)表现出来。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有G和S因素的共同参与。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只是普通能力(G因素)。

4385.B【解析】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该理论又称“特质因素分析论”。卡特尔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为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从表面上看,它们好像是一些相似的特征或行为,实际上却出于不同的原因。如“干家务活”,在这些表面相似的行为中,却可能有着不同的原因。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如“焦虑”是害怕考试和体育比赛时双腿发抖的同一原因。在这里,“焦虑”就是一种根源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根源特质中又可以区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所决定,如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决定,如焦虑、有恒性等。(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模型的最下层是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它们同时受到遗传与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 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指表现在知觉和运动等方面的差异特质。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 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4386.A【解析】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简称韦氏智力量表,它改用离差智商来衡量人们的智力水平。韦氏智力量表的离差智商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一种标准分数,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

4387.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4388.C【解析】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 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姜还是老的辣”,说明的观点是老年人的晶体智力还在发展。

4389.A【解析】自陈式人格测验是测量人格特点的一种纸笔测验方法,由受测者自己作答,又称自陈量表。这种量表采用客观测验的形式,设计出一系列陈述句或问题,要求受测者作出是否符合自己情况的报告。常用的自陈式人格测验有: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MMPI)、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4.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投射式人格测验投射测验是一种结构不明确的测验。常用的投射测验有:1.罗夏克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TAT)、3.句子完成测验(SCT)。

4390.A【解析】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等。社会性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如对劳动、交往、成就、友谊、权力、荣誉等的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人对与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以及对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科研用品等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美的欣赏需要等。它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4391.B【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题干中的“调节”、“克服困难”就体现了意志的作用。 

4392.A【解析】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4393.B【解析】不可遏制型-强、不平衡-胆汁质。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多血质。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粘液质。抑制性-弱-抑郁质。

4394.B【解析】题干中提到同卵双生子,说明了遗传对智力有很大的影响。

4395.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该理论中,操作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

4396.B【解析】题干中最好加俩字动机消失。缺失需要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这些需要一旦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趋于消失。

4397.D【解析】最早的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 1905 年编制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他们提出用智力年龄来表示智力水平,简称智龄。所谓智龄是通过对某一年龄组的测验项目来确定的,即通过测验确 定儿童的实际智力达到的年龄水平。

4398.D【解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的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 足年龄的关系。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100。根据公式计算出该儿童的智商是115。

4399.C【解析】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当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出现适应困难。

4400.C【解析】题干体现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4401.B【解析】卡特尔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 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为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4402.C【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儿童从一岁末,开始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儿童在3岁之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和批判性正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3)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的意识。

4403.D【解析】兴趣的种类: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如新奇的东西,看电视或小说等。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如认真复习功课,是想顺利通过考试,而不是对复习感兴趣。2.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等的兴趣。3.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从兴趣的广度来看,兴趣可以分为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两种。中心兴趣是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极浓厚而稳定的兴趣。广阔兴趣是对多方面事物或活动的兴趣。4.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体兴趣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

4404.C【解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初中,自我形象空前关注高中。

4405.B【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

4406.D【解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反映的是早期经验因素对人的影响。

4407.D【解析】对抑郁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特点的产生。要给予他们关怀、帮助,避免在公共场合指责。多给予称赞、嘉许、奖励 等,将对他们的个性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4408.B【解析】【解析】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4409.B【解析】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人对与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以及对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科研用品等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美的欣赏需要等。它是人类特有的需要。

4410.C【解析】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成长性需要包括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411.B【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动机可以激起 或抑制人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4412.A【解析】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

4413.C【解析】需要的根本特性是动力性。

4414.C【解析】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在头脑中形成事物景象的能力和想象它们之间关系的能力。题干中,能够对教具、教材、色彩等产生联想,体现出在头脑中形成事物景象的能力和想象它们之间关系的能力。

4415.C【解析】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事物或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如新奇的东西,看电视或小说等。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如认真复习功课,是想顺利通过考试,而不是对复习感兴趣。2.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等的兴趣。3.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 从兴趣的广度来看,兴趣可以分为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两种。中心兴趣是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极浓厚而稳定的兴趣。广阔兴趣是对多方面事物或活动的兴趣。4.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体兴趣长期指向一定客体。 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

4416.C【解析】“没人愿意和她交朋友”体现了社交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4417.B【解析】赫尔提出了学习的内驱力降低说。

4418.A【解析】父母的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四种: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1.权威型(接受—控制)。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2.专断型(拒绝—控制)。专断型父母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3.溺爱型(接受—容许)。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4.忽视型(拒绝—容许)。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 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 较高的攻击性,情感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4419.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

4420.D【解析】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1)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2)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4421.B【解析】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即G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G因素代表一个人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参与所有的智力活动。一个人智力高低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S因素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在某些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等)表现出来。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有G和S因素的共同参与。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只是普通能力(G 因素)。目前大家一致认可的智力定义是: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智力测验

4422.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

4423.B【解析】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即G因素)和特殊因素(即S因素)。G因素代表一个人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参与所有的智力活动。一个人智力高低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S因素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在某些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等)表现出来。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有G和S因素的共同参与。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只是普通能力(G因素)。

4424.B【解析】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效度。

4425.C【解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的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100。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儿童的智商是120。

4426.D【解析】狼孩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性刺激。

4427.D【解析】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

4428.B【解析】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

4429.D【解析】人格结构中自我的作用主要是调节矛盾。

4430.B【解析】胆汁质(强、不平衡),多血质(强、平衡、灵活),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抑郁质(弱)。

4431.C【解析】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被称为“人格心理学之父”。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 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 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这些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题干的描述属于中心特质。

4432.A【解析】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生理性动机是和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如饥、渴、性、睡眠等动机(2)社会性动机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社会性动机分为两个层次:1.比较原始的三种内驱力,即好奇心、探索和操作;2人类特有的成就动机(如被社会认可、尊重等)、学习动机、权力动机、社会交往动机(如群体感、友谊感、归属感等)。社会性动机具有持久性。因为它是后天习得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

4433.C【解析】社会性动机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社会性动机分为两个层次:1比较原始的三种内驱力,即好奇心、探索和操作;2人类特有的成就动机(如被社会认可、尊重等)、学习动机、权力动 机、社会交往动机(如群体感、友谊感、归属感等)。社会性动机具有持久性。因为它是后天习得的, 所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

4434.C【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4435.C【解析】尊重与被尊重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4436.C【解析】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4437.B【解析】题干中“回答不准确,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他主动回答问题的勇气”这是尊重了学生,满足了学生的尊重的需要。

4438.B【解析】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

4439.A【解析】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440.C【解析】测验的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是指一个测量所要测量的结果的程度。题干中张老师本意是考察学生的数学成绩,试卷中出现了一些生字而影响了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所以说明此测验无法测量所要的数学成绩结果,测验效度低,即有效性差。

4441.C【解析】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需要是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其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4442.D【解析】“高分低能”说明知识的多少并不等于能力的高低。

4443.B【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各种能力的有机组合,我们称之为才能。如数学才能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对数学材料迅速而广泛的概括能力、解决数学问题时敏捷的思维推理能力和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等。能力的高度发展就是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能够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任务。如数学天才高斯,天才画家达•芬奇。

4444.C【解析】能力的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4445.A【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4446.C【解析】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它是顺利完成某一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4447.D【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4448.A【解析】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4449.B【解析】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青年期流体智力发展达到最高峰。

4450.B【解析】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4451.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4452.B【解析】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主要受生理因素制约,因此气质具有稳定性。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

4453.D【解析】血液对应多血质、黄胆汁对应胆汁质、黑胆汁对应抑郁质、粘液对应粘液质。

4454.A【解析】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4455.B【解析】A选项为胆汁质,B选项多血质,C选项为粘液质,D选项为抑郁质。

4456.D【解析】A选项为胆汁质,B选项多血质,C选项为粘液质,D选项为抑郁质。

4457.D【解析】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4458.C【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

4459.D【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4460.D【解析】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4461.B【解析】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注意力容易转移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

4462.D【解析】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外表温柔,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4463.B【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 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爱与归属感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4464.B【解析】认知、审美、自我实现属于成长性需要。

4465.B【解析】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中,前四种需要属于缺少需要。

4466.D【解析】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学生为了得到嘉奖或避免责备而学习属于外部动机。

4467.B【解析】外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学生为了自己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属于外部动机。

4468.D【解析】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由于了解活动的社会意义、活动结果的社会价值而引起的对某种活动的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既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理想色彩,又与个人的志向、世界观相联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4469.B【解析】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4470.B【解析】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4471.C【解析】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它是顺利完成某一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

4472.C【解析】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强的人最适合的职位是画家。

4473.D【解析】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

4474.B【解析】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4475.D【解析】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2.环境和教育3.实践活动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476.A【解析】能力的类型(结构)差异,这种差异是指能力在质的方面的差异。能力在量上的差异表现为发展水平不同、表现早晚不同。

4477.C【解析】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正态)分布,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

4478.A【解析】目前大家一致认可的智力定义是: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4479.B【解析】题干中的“坦诚直爽、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是典型的胆汁质的特点。

4480.C【解析】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4481.B【解析】吉尔福特提出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150种(5×5×6),最新说法是180种,其中每一种智力因素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

4482.D【解析】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

4483.D【解析】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设计、涂鸦、想象。

4484.D【解析】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瑟斯顿提出了群因素论。

4485.B【解析】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中自动化的能力。

4486.C【解析】粘液质的特点是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题干描述符合粘液质。

4487.B【解析】心理测验的性质:(一)间接性: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论出他的心理特质。(二)相对性:对人的行为作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三)客观性:测验的标准化问题。

4488.B【解析】最早的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他们提出用智力年龄来表示智力水平,简称智龄。所谓智龄是通过对某一年龄组的测验项目来确定的,即通过测验确定儿童的实际智力达到的年龄水平。用科学的方法编制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

4489.D【解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的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100。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小王智商为120。

4490.B【解析】中国比内智力测验共计51题。目前,中国使用的比纳量表是1982年由北京大学的吴天敏修订的,称之为《中国比纳测验》。该量表从2-18岁共包括51个试题,每岁3个试题。标准差是16。

4491.A【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陈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4492.C【解析】“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意思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笨鸟先飞,比喻才力不如人的人,凡事比人赶先一步。说明性格对能力有影响。

4493.B【解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的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100

4494.B【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生理、社会和心理三个方面。

4495.A【解析】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4496.B【解析】投射测验是一种结构不明确的测验,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

4497.C【解析】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是一个人在人生舞台所扮演角色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整合。

4498.A【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499.A【解析】个性有时也称非智力因素。

4500.A【解析】人际智力是指能够察觉别人的情绪、意向、辨别不同的人际关系的能力。题干中“班主任分析学生言行举止,了解他们想法”,属于人际智力。

4501.A【解析】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4502.A【解析】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张飞、李逵属于胆汁质。

4503.A【解析】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4504.D【解析】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外表温柔,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4505.C【解析】抑郁质的特点是以敏感、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题干描述符合抑郁质。

4506.A【解析】粘液质的特征。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 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死板、按部就班。

4507.D【解析】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外表温柔,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4508.B【解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是多血质。

4509.A【解析】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内倾-外倾和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性格加以区分。

4510.B【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4511.C【解析】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人到了少年、青年初期,日益强烈的需要是尊重需要。

4512.B【解析】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人们希望得到稳定的工作,愿意参加各种保险是安全需要。

4513.B【解析】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可以借助于维度的概念来描述人格的个体差异,对人格的类型加以划分。根据内倾—外倾和情绪稳定—不稳定这两个基本的人格维度,可以把人分成四种类型:稳定内倾型、稳定外倾型、不稳定内倾型和不稳定外倾型。一个人表现为温和、镇定、安宁、善于克制自己的气质属于稳定内倾型。

4514.B【解析】根据性格差异,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题干的描述属于意志型。

4515.C【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

4516.A【解析】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智商还为109,说明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

4517.B【解析】1.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2.逻辑—数理智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多来自天赋。5.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7.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力指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9.存在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通常智力水平高主要是指人际智力。

4518.B【解析】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能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519.C【解析】动机的功能:1.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起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例如,饥饿者对食物有关的刺激、干渴者对水有关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易激起寻觅活动。2.指向功能。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例如,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知识分子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动机不同,活动的方向和他所追求的目标也不同。3.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动机激发的某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受到动机的支配和调节。

4520.C【解析】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刘翔110米跨栏成绩好可能是因为他运动智力好。

4521.B【解析】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先天素质、早期经验、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主观努力。不同人的能力发展存在差异,如发展水平、时间早晚。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的。卡特尔将人的能力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认为流体能力到20岁以后发展达到顶峰,到3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开始下降;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因此③错误。而Ziegler的智力内隐论提出智力是稳定的和可变的,故④正确。B项正确。

4522.D【解析】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等。社会性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如对劳动、交往、成就、友谊、权力、荣誉等的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人对与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以及对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科 研用品等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美的欣赏需要等。它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既包括生理性需要,也包括社会性需要。因此,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会随着社 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4523.B【解析】对少年的影响有时候甚至超过教师和父母的因素是同伴群体。

4524.A【解析】信度指结果的可信程度,题干中让三名老师判卷,如果分数趋于一致说明结果可信。

4525.C【解析】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被称为“人格心理学之父”。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 特质、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这些特质除了亲近他的人外,其他人很少知道。

4526.A【解析】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影响:1、教养方式(1)爸妈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2)爸妈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3)爸妈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4)爸妈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5)爸妈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6)爸妈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2、家庭气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3、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如果不注重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性格。

4527.B【解析】思维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能力。

4528.B【解析】情绪特征/体验特征。

图片 1.png

4529.C【解析】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4530.D【解析】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外表温柔,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4531.A【解析】斯滕伯格核心是元成分,吉尔福特核心是操作维度。

4532.C【解析】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选择。

4533.B【解析】测验法是指用一套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心理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以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4534.B【解析】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除了表明在个人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以外,还表现在完成同一活动,不同的人要能采取不同途径或能力的不同结合,称为能力的类型差异;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能力表现的早晚两方面。

4535.D【解析】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人格是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

4536.B【解析】自我意识是人心理过程的调控系统,也是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或基础。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指个体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的情绪,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恃、自信、自卑、自责、优越感等。它也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自我体验反映了主体的我的需要与客体的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如果客体的我满足了主体的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自我体验,自我满足;否则就会产生否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卑或自责。自我体验的内容很丰富。(3)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指自我意识在意志和活动方面表现的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4537.C【解析】结构效度又称构想效度,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是指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即实验是否真正测量到假设(构造)的理论。A选项内容效度又称逻辑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即测量内容的适当性和相符性。成就测验和熟练测验特别注重这种效度。由于这种衡量效度的方法必须针对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系统的逻辑方法详细分析题目的性能,故又称课程效度或逻辑效度。B选项效标关联效度是测定效度的指标之一。如果一个调查存在其它客观基准,则称此基准为效标。可以拿效度调查结果与效标作相关分析来确定效标关联效度,也称统计效度。效标是否独立存在,也即是否能找到真实的效标,是进行这种效度分析的关键。效标关联效度又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同时效度的效标与调查结果是同时并存的。D选项表面效度不是真正的效度指标,但它容易和内容效度搞混。表面效度是外行对测验作表面上的检查确定的,而内容效度是专家对测验进行详尽的、系统的评价建立的。虽然两者都是对测验内容作出的主观判断,但判断的标准不同。前者只考虑测验项目与测验目的之间的明显的、直接的关系,后者则同时考虑到测验项目与测验目的和总体内容之间的逻辑的本质的联系。

4538.A【解析】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经常提出明确的要求是民主型教养方式。B和C是忽视型,D选项是放任型。

4539.B【解析】教育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540.C【解析】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儿童从一岁末,开始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少年期基本成熟):儿童在3岁之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和批判性正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3)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心理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的意识。

4541.C【解析】放纵型

图片 2.png

4542.C【解析】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1)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2)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具有坚定的的个人信念,善于独立思考,自信心强是独立型的性格特征。

二、多选题

4543.AB【解析】需要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等。社会性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如对劳动、交往、成就、友谊、权力、荣誉等的需要。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人对与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以及对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科研用品等的需要。 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美的欣 赏需要等。它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既包括生理性需要,也包括社会性需要。因此,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会随着社 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4544.ABCD【解析】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

4545.ABD【解析】流体智力属于人的基本智力,一般包括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

4546.AB【解析】罗克奇的价值观分类罗克奇(Rokeach,1973)的分类突破了上述框架,将价值观分为“行为方式”与“终极状态”两大类,前者为工具性价值观,后者为终极性价值观。

4547.ABCD【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4548.ABD【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999年,他又提出了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这九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九种智力是:1.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2.逻辑—数理智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多来自天赋。5.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7.自知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力指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9.存在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也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4549.ABCD【解析】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5.复杂性。6.社会性。

4550.ABCD【解析】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实践活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551.ABCD【解析】参考4541题的解析。

4552.BC【解析】投射测验是一种结构不明确的测验。常用的投射测验有:1.罗夏克墨迹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克1921年编制的,它由10张墨迹图组成,其中5张为黑白图片;2张主要是黑白图片,加了红色斑点;3张为彩色图片。施测时每次按顺序给受测者呈现一张,同时问受测者:“这可能是什么?”“你看见了什么?”等。从受测者的回答中分析其态度和性格。2.主题统觉测验(TAT):主题统觉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和摩尔根于1938年编制的,主要用来确定人们的需要和成就 动机。它共有30张黑白图片和1张空白卡片组成。施测时,受测者以其从图中所看到的主题进行自由联想,并依据联想编成故事。主测者通过对受测者所编制的故事分析,推测被测者的个性特征。3.句子完成测验(SCT):句子完成测验是以未完成的句子作为刺激,让受测者自由的给予语言反应来完成未完成的部分。主 测者依据受测者的反应内容来推断受测者的感情、态度以及内心冲突等。

4553.ABCD【解析】社会性动机包括权力动机、成就动机、交往动机、认识动机。

4554.CD【解析】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的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4555.AD【解析】休息属于生理需要,缺少性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

4556.AB【解析】C选项应该是缺失的需要,D选项应该是生长的需要。

4557.AC【解析】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和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如饥、渴、性、睡眠等动机。社会性动机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人饿了要吃饭体现的是生理性动机和内部动机。

4558.BCDE【郭帅解析】为了鼓励考试失败学生的自信心可从内部可控因素引导归因如努力,也可从外部不可控因素引导归因如运气、环境、任务难度等。

4559.CD【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区分为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4560.ABD【解析】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控制)。

4561.ABD【解析】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知、类比和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由此可知,理解词汇的能力不属于液体智力,其他三个选项都属于液体智力,选ABD。

4562.ABC【解析】学生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困难的原因。例如,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就可以通过采用智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当然,阅读困难也可能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如父母离异、父母对儿童漠不关心或期望过高致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受挫,或者师生关系不和、教学方法不当等致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等。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准确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4563.AB【解析】1.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按能力的创造性,可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社会交往能力)。4.按能力是否已经获得,可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4564.ACD【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能力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B选项说法错误。

4565.ABDE【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普通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普通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它是顺利完成某一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故选ABDE。C项: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不是相互独立的,故排除。

4566.ABCD【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ABCD选项均是对人的性格进行描述的词语。

4567.ABD【解析】(一)自陈式人格测验: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4.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二)投射式人格测验:1.罗夏克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TAT);3.句子完成测验(SCT)。

4568.ABC【解析】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认识成分)、自我体验(情感成分)、自我控制(意志成分)。

4569.ABD【解析】

图片 3.png

4570.ACD【解析】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强度、均衡性(平衡性)和灵活性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4571.ABC【解析】具体来说人格的结构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人格因素众多;(2)人格维度复杂;(3)人格层次区别显著。A、B、C三项正确。D项:人格品质是指人在生活实践中的一贯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稳定的道德特征。人格品质特征包括道德、尊严、价值等。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C。

4572.ABCD【解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5、学校教育因素6、自然物理因素7、自我调控因素。

4573.ABE【解析】1985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复杂而多层次的,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

4574.ABCD【解析】E属于初中生。

图片 4.png

4575.AC【解析】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4576.BCD【解析】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

4577.BD【解析】卡特尔认为,一般智力(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量度量。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量度量。

4578.ACD【解析】元认知训练的方法主要有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三种。

4579.AC【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主要受生理因素制约,因此气质具有稳定性。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的成就,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

4580.ABCD【解析】气质与性格的关系:(1)联系:一方面,气质和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气质与性格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这表现在:第一,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另外,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第二,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2)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表现在先。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出现比较晚。第四,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有优劣之分。

4581.ABC【解析】人的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刚开始是这五个需要,后来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加入认知需要、审美需要。

4582.BC【解析】成长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583.ABC【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

4584.ABC【解析】版本一:社会性动机是以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动机,主要包括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交往动机。版本二:社会性动机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社会性动机分为两个层次:1.比较原始的三种内驱力,即好奇心、探索和操作;2人类特有的成就动机(如被社会认可、尊重等)、学习动机、权力动机、社会交往动机(如群体感、友谊感、归属感等)。社会性动机具有持久性。因为它是后天习得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别差异。

4585.ABCDE【解析】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

4586.AC【解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 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非智力因素包括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

4587.AB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结果)的三维结构。

4588.AB【解析】C选项和D选项是进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2.斯坦福—比纳量表。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4.瑞文智力量表。

4589.ABCDE【解析】特殊版本,在这一版本中个体差异表现包括这五个选项。其他情况还是建议把性别差异归到群体差异。

4590.CD【解析】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的成就,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气质类型不起决定作用,起到影响作用。

4591.ABC【解析】个性也叫人格,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592.BD【解析】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对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在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和主动的个性品质的同时,要避免产生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既要触动思想,又要避免激怒他们,宜采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要求他们自制,能沉着、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能镇静、从容不迫地进行活动,培养他们在行为上和态度上的自制力,培养他们扎实的作风。对多血质类型的学生,在严格其组织纪律的同时,对他们要热情。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等个性品质,防止虎头蛇尾、任性等不良个性特点的产生。在发展他们多方面兴趣的同时,要培养 中心兴趣。在给予他们参加多种活动机会的同时,要发展认真负责的精神和坚持性,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刚柔相济”。对黏液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迟缓等品质。多给予参加活动的机会,激发积极情绪,引导积极探索新问题,能够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任务。对抑郁质类型的学生,要着重发展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 孤僻等消极心理特点的产生。要给予他们关怀、帮助,避免在公共场合指责。多给予称赞、嘉许、奖励 等,将对他们的个性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4593.ABD【解析】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他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气质类型。

4594.ABCD【解析】 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1.一般来说,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①引导学生正确地同别人比较。②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正确客观分析自己(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悦纳自我。①树立正确的观念。②给予适当的评价。③大胆地放手。④注意教育的民主。⑤引导儿童克服自卑的心理。(3)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发展自我。

4595.ABCD【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四个选项都是用来描述人的性格。

4596.AB【解析】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被称为“人格心理学之父”。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 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4597.BD【解析】(一)自陈式人格测验:这是测量人格特点的一种纸笔测验方法,由受测者自己作答,又称自陈量表。这种量表采用客观测验的形式,设计出一系列陈述句或问题,要求受测者作出是否符合自己情况的报告。常用的自陈式人格测验有: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4.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二)投射式人格测验:1.罗夏克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TAT);3.句子完成测验(SCT)。

4598.AB【解析】认知测验包括特殊能力测验、智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

4599.ABDE【解析】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简称韦氏智力量表,它改用离差智商来衡量人们的智力水平。韦氏智力量表 的离差智商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一种标准分数,代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IQ=100+15Z,Z=(个体测验得分—相应年龄群体的平均分)/群体得分的标准差。选项C少了加号,是错误的选项。

4600.AB【解析】C错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技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D错在,纸笔测验比较适合知识类的考查,实践类的测试更适合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601.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造力测试的方法。创造力测试主要测量各种创造性能力。图画创造思维测验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托兰斯等人编制的著名的创造力测验。用途测验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盖泽尔斯和杰克逊等人根据吉尔福的思想对青少年的创造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基础上,在60年代编制的用以测量学生的创造力的测验。C、D两项正确。A项: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科医生、精神病学家罗夏创立,是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房树人测验又称屋树人测验。不仅是一种人格测验,而且是一种智力测验。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D。

4602.ABE【解析】人格包括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自我意识)。

4603.AB【解析】人格的构成要素是复杂多样的,其差异也是必然的。西方人格心理学家主张从人格特质和人格类型,并通过人格维度来研究人格差异。

4604.ABD【解析】人格学说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核心成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所构成,这三部分分别按照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指导、调节人的行为。这三者保持平衡,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就会导致神经症。

4605.BCD【解析】B选项是粘液质,C选项抑郁质,D选项多血质。A和E属于性格。

4606.AD【解析】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不同文化背景者智力比较的基础。

三、判断题

4607.错【解析】根据兴趣的内容,把兴趣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根据兴趣的倾向性把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4608.错【解析】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与缺失需要相反,成长需要永 远得不到完全满足。层次较高的需要发展后,层次较低的需要依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则减弱了。

4609.错【解析】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它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制约。

4610.错【解析】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是相对满足而不是决定满足。

4611.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12.错【解析】“尊重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

4613.错【解析】遗传素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614.错【解析】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晶体智力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累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 高,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4615.对【解析】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了新的诠释,可以很好地说明学生的能力结构差异,也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4616.错【解析】人们在能力发展速度上存在差异。

4617.错【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影响效率,但不能说能力强就一定能完成当前活动。

4618.错【解析】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后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的翻译和修订,改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这是目前世界上广泛流传的智力测验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用智商代表智力水平,它所反映的是智龄和实足年龄的关系。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

4619.对【解析】智力的个别差异呈正态(常态)曲线式分布。

4620.错【解析】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简称韦氏智力量表,它改用离差智商来衡量人们的智力水平。

4621.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22.错【解析】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4623.对【解析】最早的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4624.错【解析】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4625.错【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最早的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最著名”和“最早”不一样。

4626.错【解析】强、不平衡是胆汁质。

4627.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28.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4629.错【解析】弱型是抑郁质。

4630.对【解析】气质与性格的关系:一方面,气质和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气质与性格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这表现在:第一,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另外,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第二,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4631.对【解析】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

4632.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33.错【解析】强、不平衡是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是多血质。

4634.对【解析】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它代表着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个人特质按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个人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只在特殊场合下才表现出来的,个体的不太重要的特质。

4635.对【解析】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

4636.对【解析】自我体验是指个体是否满意自己或悦纳自己的情绪,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恃、自信、自卑、自责、优越感等。它也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自我体验反映了主体的我的需要与客体的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如果客体的我满足了主体的我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自我体验,自我满足;否则就会产生否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卑或自责。自我体验的内容很丰富。

4637.错【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胆汁质。

4638.对【解析】性格的结构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2)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是有远大理想、行动有计划、独立自主、不受别人左右、果断、勇敢、坚忍不拔、有毅力、 自制力强;不良的意志特征是鼠目寸光、盲目性强、随大流、易受暗示、优柔寡断、放任自流或固执己见、怯懦或任性等。(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

4639.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40.错【解析】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4641.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42.错【解析】所谓需要的特点是相对满足而不是绝对的满足。

4643.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44.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45.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46.对【解析】测验难度水平使分数分布范围最大时,测验信度才会最高,通常这个难度水平是0.5。故本题正确。

4647.错【解析】智力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类型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等。

4648.错【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4649.错【解析】一般而言,最适宜学生智力活动的教室温度是20℃—25℃,相对湿度以30%—60%之间。

4650.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51.对【解析】PASS模型是加拿大心理学家戴斯提出的,PASS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4652.错【解析】标准化测验是具有规范的标准,各个环节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施测过程。所谓“标准化”包括了测验全过程的标准化即按照标准确定测验的目的和计划,项目的编制标准化,测验的管理标准化,评分记分的标准化,分数解释的标准化等。标准化测验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具有测验所需的统一的标准;(2)内容覆盖全面;(3)质量可严格操控;(4)适用范围广;(5)有独立实施的主体。标准化测验具有更强的计划性,而不是随意的。故表述错误。

4653.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54.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55.错【解析】人的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4656.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57.错【解析】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题干说法错误。

4658.对【解析】一个人的性格总是他全部性格特征的统一体,而且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总是统一的。例如,怯懦的人不可能又是勇敢的人,懒惰的人不可能表现出勤奋学习的行为。因此,在考察小学生性格时,既要把他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统一起来看,也要把他的各个性格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鉴别。(郭黎岩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4659.错【解析】性格是人格中最核心的特征。

4660.错【解析】人的性格是在后天形成的。

4661.错【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意识是人心理过程的调控系统,也是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4662.对【解析】能力(ability)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4663.错【解析】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4664.对【解析】人格的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即为此意。

4665.错【解析】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代表智力的高低。

4666.错【解析】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结构中,各种智力的地位是平等的。

4667.对【解析】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4668.对【解析】效度高,信度也高,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4669.对【解析】智力测验测的是一般智力。

4670.对【解析】遗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教师感到没有被学生爱或者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

4671.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72.对【解析】题干说法正确。

4673.错【解析】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100。智商越高说明越聪明,而不是实际年龄超过智力年龄越聪明。

4674.错【解析】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其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

到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总体上处于平稳期;从初三到高一年级为显著上升时期。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高中二年级是学生自我意识各成分发展的普遍提高的阶段。

4675.对【解析】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上一条:【8000题】4676普通心理学第五章群体心理 下一条:【8000题】3990普通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