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4.B【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感到极端焦虑。故本题选择强迫行为。
5175.D【解析】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以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他们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代币奖励的优点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质量相适应,相比原始强化物更不易失效。
5176.B【解析】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的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逐渐趋近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5177.A【解析】沃尔帕提出了系统脱敏法,福勒提出了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雅各布松提出了全身松弛训练法,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5178.C【解析】同上
5179.B【解析】松弛训练法在失眠患者当中被广泛使用,效果很好,是失眠患者首选的自疗术.
5180.A【解析】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5181.C【解析】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
5182.C【解析】考试焦虑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远远不够。
5183.C【解析】通用的心理健康标准①自我意识正确。能正确评价、接纳自己。②人际关系协调。乐于交往,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处理矛盾的能力。③性别角色分化。能够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行为方式和相应的性别角色规范一致。④社会适应良好。能够面对、接受、适应现实,能够妥善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⑤情绪积极稳定。情绪乐观稳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烦恼能自行解脱。⑥人格结构完整。具有较高的能力、完善的性格、良好的气质、正确的动机、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念等。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
5184.B【解析】心理健康的标准∶5个方面(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5185.A【解析】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5186.A【解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是学校。
5187.D【解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5188.B【解析】ACD明显错误。
5189.A【解析】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
5190.D【解析】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_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
5191.A【解析】个体有过度的抑郁反应,通过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当人确信某种紧张情景不能改变或控制时,情绪会变得更低落,这时抑郁逐渐取代了焦虑
5192.A【解析】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5193.C【解析】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我们的情绪反应C是由B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和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
5194.A【解析】心理评估,是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5195.C【解析】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因此A错误。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因此B错误。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因此D错误。
5196.D【解析】自身潜力:人本主义的观点。来访者中心疗法又称患者中心疗法,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于1938—1950年间创立的一种独特的理论方法体系。罗杰斯认为,治疗者集中于来访者此时此地的内部心理表现,对来访者始终坚持坦诚和谐、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感情移入性理解的基本治疗态度,就能开发这种自我实现倾向,使之成为治疗资源。
5197.C【解析】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我们的情绪反应C是由B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和C的关系,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
5198.C【解析】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以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的害怕猫,我们可以让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系统脱敏是由沃尔帕首创,它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5199.A【解析】厌恶疗法是通过呈现或体验厌恶性刺激,来逐步消除不良行为或消极情绪的一种行为矫正疗法。
5200.A【解析】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3.尊重与理解学生;4.发挥学生主体性;
5.个别对待学生;6.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
5201.C【解析】考试焦虑
5202.D【解析】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削弱,并最终消失,即条件反射的消退。
5203.C【解析】前途无望,属于糟糕至极。韦斯勒把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为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1.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
2.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3.糟糕至极: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
5204.C【解析】抑郁的表现
5205.D【解析】题干关键词,改变认知偏差,因此属于合理情绪疗法。其他选项都属于改变行为的方法。
5206.D【解析】健康包括身心健康两部分
5207.B【解析】抑郁症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5208.C【解析】情绪ABC疗法又叫合理情绪疗法
5209.A【解析】相对小学生而言,友谊在中学生心里占据了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同伴关系表现为交友范围缩小。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是自然、适度。
5210.C【解析】健康指的是有机体的一种机能状态,一般指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5211.C【解析】身体健康不属于心理健康。
5212.D【解析】在心理咨询领域,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健康模式,他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足够的自我安全感、生活理想符合实际、保持人际关系良好三个标准。后来这个标准也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5213.A【解析】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
5214.B【解析】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
5215.C【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成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成为发展性辅导。
5216.A【解析】主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活动。B属于专门渠道。
5217.B【解析】倾听技术。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先决条件。倾听要求辅导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话的过程 中,尽量克制 自己插话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来评断学生的主述
5218.C【解析】1.商讨式谈话,适用于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的学生;
2.点拨式谈话,适用于自我意识强、独立感受力强、心理敏感的学生;
3.触动式谈话,适用于具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和试探心理的学生;
4.谈心式谈话,课后随时随地都可以采用;
5.突击式谈话,主要用于自我防卫心理强的学生;
6.渐进式谈话,适用于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
5219.C【解析】鼓励技术,鼓励是指咨询师直接、简明地重复来访者的话,尤其是重复来访者回答问题中最后一句话,或者仅以某些词语,比如“嗯”、“接着说”、“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之类的过渡性短语老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5220.B【解析】探讨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考过程。它旨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及其解救办法。
5221.B【解析】症状评定量表 其目的多是评定精神病的有关症状,在精神科应用较广。常用的量表有90项症状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UPI大学生人格问卷。
5222.A【解析】强化法
5223.B【解析】自我肯定性训练。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尊重别人的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自我肯定行为表现在三个方面:
1.请求别人为自己做事;2.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有不伤害对方;3.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5224.A【解析】理性情绪疗法
5225.C【解析】认知出现了问题,因此是c
5226.D【解析】改变自己的认知因此d
5227.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是活动课,目的不是普及心理学专业知识。
5228.B【解析】合理宣泄就是发泄,题干中的“跑步、大喊”都是发泄的方式。
5229.A【解析】找理由文饰=合理化,包含推诿。
5230.D【解析】同上
5231.D【解析】酸葡萄心理。
5232.B【解析】补偿心理。
5233.A【解析】讲排场和虚荣自卑都对,优选虚荣自卑心理
5234.D【解析】都属于不良行为。
5235.B【解析】多动症的概念
5236.B【解析】过度焦虑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甚至惶恐哭闹,显得很不安宁。【解析】
5237.A【解析】考试焦虑
5238.B【解析】考试焦虑
5239.C【解析】偏性差的表现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但对这些不适应行为,应给予有效的干预。
5240.C【解析】少
5241.A【解析】冷漠
5242.D【解析】1.情境性失眠:即失眠症患者生活环境的改变进而造成的暂时性的假性失眠。
2.假性失眠:是睡眠正常的人因为没有意识到个体差异,以为自己比别人睡得少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失眠。
3.失律性失眠:是指因生活程序改变而习惯性的生物钟又无法在短期内做出调适而导致的失眠。
4.药物性失眠:是由药物引起的失眠,咖啡因、茶或可乐之类造成的失眠称之为药物性失眠。
5243.D【解析】情境性失眠
5244.D【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5245.B【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5246.C【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5247.D【解析】恐怖症
5248.D【解析】概念
5249.C【解析】消极的看待周围世界,认知分析。
5250.A【解析】厌学。
5251.B【解析】系统脱敏
5252.D【解析】强迫症
5253.D【解析】人本主义
5254.C【解析】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理想状态这一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
5255.CD【解析】同上
5256.AD【解析】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5257.ABC【解析】教育学的内容abc。
5258.ACD【解析】行为障碍不属于学习困难。与学习无关。
5259.AB【解析】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以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期待的良好行为后,就发给他们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题干中“小红花”就是代币,所以运用了代币奖励法。并且代币奖励法实质上属于强化的一种,所以也运用了强化法。
5260.ABC【解析】(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题干问的是针对大多数正常学生,因此不包括D。
5261.BCD【解析】人的心理健康可以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者、轻度失调心理者、严重病态心理者三个等级。
5262.ABC【解析】影响因素分为生理(遗传、发育、疾病)和心理。一般来说,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有情绪、意志、需要、动机与性格等。
5263.CD【解析】A第一个属于心理健康;B应该是社会适应良好。
5264.ABCD【解析】同上
5265.ABCD【解析】途径全选。
5266.ABCD【解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而具体目标则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解析】
5267.ABCD【解析】
5268.AC【解析】
5269.ACD【解析】
5270.ABDE【解析】青春期常见的消极心理表现有烦恼、孤独、偏激、压抑、抑郁、焦虑等
5271.ABCD【解析】都有
5272.ABC【解析】
多动综合症 | 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 1.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2.特征:(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集中(核心特征);(3)冲动行为。 |
5273.ABCD【解析】略
5274.ABCDE【解析】略
5275.ABCD【解析】该疗法工作程序可以概括为:心理诊断→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
5276.ABD【解析】请求拒绝表达
5277.CD【解析】略
5278.AC【解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包含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5279.AD【解析】团体相倚管理指在课堂管理中,把强化物与学生团体的行为表现联系起来,针对学生团体的行为表现来决定是否实施强化物,这种特殊的行为矫正技术即为团体相倚管理。其优点在于:(1)易于实施。由于课堂上所有学生的行为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如果针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分别对其实施强化程序,则会非常麻烦和不方便;(2)有利于矫正来自同伴支持的问题行为。这种管理方法有助于团体成员之间互相鼓励,向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故选择D。团体相倚管理属于团体行为矫正技术。
5280.BCDE【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着严重的焦虑症。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如果一个人确信这种情境不能改变或控制时,抑郁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乐趣。(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三、判断题
5281.对【解析】
5282.错【解析】主要是大部分正常学生。
5283.对【解析】
5284.错【解析】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受自身主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周围环境其他因素。
5285.错【解析】有可能是智力因素即无法做到注意力的稳定,也有可能是非智力因素,即态度的问题
5286.错【解析】共同的结果。
5287.错【解析】不一定。看注意力是否集中
5288.对【解析】
5289.对【解析】
5290.对【解析】
5291.对【解析】
5292.错【解析】辅导心理。
5293.错【解析】智力正常
5294.错【解析】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人在学习与生活管理能力较弱。
5295.错【解析】很多人都有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的经历,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失眠。大约有40%的成人报告过自己有过失眠的经历。
5296.对【解析】
5297.对【解析】
5298.错【解析】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299.错【解析】会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