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5300.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内涵。 学习指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它包含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 AB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C选项属于观察学习,D选项行为反应是由酒精所引发的且变化是短暂的。 故本题选C。
5301.C【解析】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因此此处的铃声是条件刺激,此处的反应是条件反应。因此本题选择C。
5302.D【解析】经典条件反射
5303.C【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又叫做常识错误说,简称试误说。
5304.A【解析】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是由成熟所引起的,而不是经验引起的。
5305.A【解析】考察桑代克的三律。准备律( law of readiness )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5306.D【解析】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后来,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消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于是,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
5307.A【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有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作强化物。斯金纳认为,强化是塑造行为的有效而重要的条件,合理运用强化原理,能有效地塑造或矫正学生的行为。
5308.B【解析】本题考查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负强化指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本题选B。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消退是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5309.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
5310.D【解析】本题考查普雷马克原理。在使用正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理——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题干中“家长想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就可以用高频的活动看电视这个活动来作为低频活动写作业的强化物。
5311.D【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5312.A【解析】杯弓蛇影是一种刺激泛化的心理现象。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的行为反应,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
5313.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掌握。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给予某种厌恶刺激或撤销掉某种愉悦刺激,从而降低这种反应发生的概率。父母不准孩子吃肯德基是撤销了一个愉快的刺激,所以属于惩罚。综上所述,C项正确。A项,正强化是指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消退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会降低。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与题意不符,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5314.C【解析】班杜拉通过实验得出了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替代性学习,即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故本题选C。
5315.C【解析】自我强化是班杜拉在斯金纳强化理论基础上的重新解释。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5316.D【解析】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当儿童发觉“坏人”通常不能得到好的下场时,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5317.D【解析】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
5318.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地图理论。托尔曼提出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的“认知地图”。
5319.B【解析】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布鲁纳。关键词结构是认知结构。
5320.A【解析】提出程序教学并支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学家是斯纳金。
5321.B【解析】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5322..B。【解析】题干中强调“区分”两个字,所以属于分化抑制。
5323.B【解析】先行组织者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5324.B【解析】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心理学学术语,它是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与正式学习相比更一般、更概括,并且与学习材料关联,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5325.C【解析】言语信息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
5326.C【解析】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解析】
5327.D【解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自主性、整体性和独特性,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重要。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
5328.D【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而且这种联结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
5329.D【解析】“对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发小红花、小礼品”属于强化,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
5330.A【解析】学习可以是行为潜能也可以是行为的变化,行为属于外显,行为潜能属于内隐,因此A选项不正确。
5331.C【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根据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5332.C【解析】网络学习是学习的途径,不是从学习主体的角度确定的学习类型。根据学习主体即学习者的不同,一般可以将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和机器的学习三种。
5333.C【解析】C属于观察学习。A由药物引起,B属于身体适应,D属于药物引起。
5334.D【解析】习惯化是指当个体对于一个事物比较熟悉之后不再关注它,这说明个体由于经验已经获得了对于这个事物的认识。去习惯化是指当个体遇到与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之后,又引起了个体的兴趣,说明个体由于经验的作用能够区分不同事物。图式改变来自于皮亚杰的观念,指的是由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个体认知的变化。形成条件反射说明个体学到了不同的经验。视觉适应属于生理反应,不属于学习。
5335.D【解析】问题解决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旨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教师学习如何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派学习理论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即灵活运用多种规则解决问题,因此,答案为D。
5336.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以下特点:(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因此选项ABD都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选项D,学生的学习属于人的学习,而人的学习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环境和适应社会生活的活动,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C表述片面,不符合学生学习目标全面性的特点。故本题选C。
5337.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次结构。其中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学习,离不开连锁学习。故答案选C。
5338.B【解析】强化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其中ACD项中描述的行为是已经形成的,而B项是刚开始建立,这时候进行频繁的强化有助于行为和技能的习得。故答案选B。
533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泛化。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分化是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题目中,学生对相似的单词不能正确区分,属于分不清,即泛化。
5340.B【解析】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练习律又分为失用律和应用律, 应用联结使其变强就是应用律,而不用联结使其变弱就是失用律,因此选 B 准备律桑代克讲的准备不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后来的研究表明这也是必须的),而是指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时动机的准备。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
5341.C【解析】C属于认知学派中,格式塔学派的理论观点。
5342.B【解析】“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的长度增加,则面积增加长半轴和短半轴的长度减小,面积也减小”表明学生学习的是椭圆半轴的长度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所以是规则学习。
5343.D【解析】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取消游戏禁令”就是取消了一个厌恶性刺激。
5344.D【解析】本题考查态度的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故答案选D。
5345.A【解析】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本题中“宝贝,乖”属于条件刺激,“奶水”属于无条件刺激,“安静下来”是反应,“奶水”能够使孩子安静下来,这是无条件反射,通过“宝贝,乖”和“奶水”的匹配使孩子在听到“宝贝,乖”时安静下来,这时形成了条件反射。
5346.B【解析】斯金纳将强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强化,一种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施加正强化物提高行为反应概率的强化,负强化是通过减免负强化物提高行为反应概率的强化。同样惩罚也分为两种,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通过施加负强化物降低行为反应概率的惩罚,负惩罚是通过减免正强化物降低行为反应概率的惩罚。因此,答案为B。
5347.D【解析】普雷马克(D·Premack,1965)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先让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欢做的事情,然后“柳暗花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5348.C【解析】班杜拉通过实验发现儿童虽然没有将观察到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当告知儿童如果能够将相应的行为陈述出来或表现出来就会获得奖励时,他们就能够做出此前没有表现出来的行为。班杜拉由此认为,动机过程会影响学会的行为是否\u2029表现出来。因此本题选C。
5349.A【解析】格式塔学派是源自德国的心理学流派,是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早期持有认知观点的心理学流派。在20世纪初期即提出刺激和反应存在意识的中介。托尔曼是最早提出“S—O—R”公式的心理学家。O是指有机体(Organism)。
5350.D【解析】班杜拉将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强化属于外部强化,也叫直接强化。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同样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属于替代强化。人们对达到自己预期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以激励自己,这是自我强化。海明威每当完成一部分创作,就自己给自己奖励一杯咖啡,属于自我强化。故答案选D。
5351.B【解析】题干中“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帮助自己理解书中的内容”,说明运用旧知识适应新任务,符合转化。
5352.D【解析】发现法不仅无法节约时间,反而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
5353.B【解析】学生的学习是从“两栖动物”到“蝾螈”,因此是下位学习。【解析】
5354.B【解析】相关类属学习当新内容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命题,并使其精确化时,表现出来的就是相关类属学习。学生开始学习0和正整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数的概念,这是已有旧命题,后来又学习负数是新知识。负数是数的下位概念,但是却改变了学生对数的看法,起到扩展的作用,这种学习是相关类属学习。故答案选B
5355.A【解析】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可以改变的,知识是对现实的解释和一种现实的表征,是动态的。
5356.D【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当学习是在脱离了知识发生的具体场景的情形下进行时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惰性的,这种学习特征被称之为学习的去情境性。当学习是在知识真实使用的场景中进行时,表现了学习的情境性特点。
5357.C【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5358.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掌握情况。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批判,它认为传统的学习理论只能解决结构良好领域(结构性)知识的学习等简单问题,而不能解决结构不良领域(非结构性)知识的学习问题;过于强调概括性和包容性(抽象性)的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导致教学脱离真实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境性)。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非结构性,即强调学生要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强调要加强学生对于各个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不会是惰性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故本题选D。
5359.B【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把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学习指学习大量的名称、事实、事件的特性以及许多有组织的观念等;智慧技能的学习指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要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认知策略的学习是学习者对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影响个人对某类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运动技能的学习是对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的学习。可见,学习调节内部注意、记忆和思维这些认知活动的技能,是一种认知策略的学习。故本题选B。
5360.B【解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变化,例如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格式塔的获得,托尔曼强调认知地图的获得,而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直接强调认知结构的发展。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一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与激进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比,强调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应当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则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的成长历程;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强调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探究的环境以及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论语》的子路篇,意思是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这种现象可以用社会学习理论解释,社会学习理论详细阐述了榜样的作用及其机制。故本题选B。
5361.D【解析】高级规则学习:即解决问题的学习,学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规则去解决问题。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抽象特征的反应,又可以分为具体概念学习和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原理学习。学生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相加原理来解决问题,属于运用多种规范在参郭师等教材习,即高级规则学习。
5362.B【解析】斯金纳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5363.C【解析】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先行组织者为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提供认知框架和观念固着点。
5364.D【解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规则学习。
5365.C【解析】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实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任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5366.C【解析】观察学习理论又叫社会学习理论创立者班杜拉。
5367.D【解析】1977年,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即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其中智慧技能的学习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分为辨别(区分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具体概念(识别具有共同特征的同类物体,不能通过下定义,只能从具体的实际例子中学)、定义性概念(运用概念的定义特征对事物分类,能够通过下定义揭示其正例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概念)、规则(运用单一规则办事)、高级规则(同时运用几条规则办事)5个亚类。
5368.C【解析】该实验证明了反馈的重要性。
5369.D【解析】掌握学习通常要求学生掌握80%-90%的测验项目才能学习下一单元。
5370.A【解析】关键词 整体、关系。格式塔学派的观点。
5371.B【解析】通过不用参加大扫除来增加李明完成作业的概率,属于负强化。
5372.D【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四种类型。消退又称衰减,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销。由于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D 项正确。A 项: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而题干说的是不再有强化物相伴。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提高行为反应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C 项:负强化是通过撤销不愉快刺激来提高行为反应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5373.A【解析】刺激-反应的学习指先有行为表现再给予刺激强化的学习,因此A就是学生先有擦黑板的行为,老师才给予了表扬来强化学生这种行为,符合刺激-反应学习。B是信号学习、C是辨别学习、D是连锁学习。【解析】
5374.A【解析】替代性强化中的替代性惩罚。
5375.C【解析】认知策略的学习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题干中“归纳知识、高效背诵”这都属于认知策略。【解析】
5376.B【解析】题干中的“儿童必须参与”“有意义的学习”这些都是人本主义主张的思想。
5377.B【解析】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负强化是撤销反恶刺激题干中描述的挨骂是厌恶刺激,撤销厌恶刺激属于负强化。
5378.A【解析】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第二信号系统属于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5379.C【解析】智慧技能包括四个小类,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解决问题)。题干中能够区分两个不同的特征或符号属于辨别
5380.D【解析】属于人本主义的观点。
5381.C【解析】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5382.B【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 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5383.D【解析】定义。
5384.B【解析】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
5385.C【解析】加涅认为态度表现为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件事的选择倾向。
5386.D【解析】并列结合学习的条件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一种一般的吻合性或处于同一层次,新知识可以被原有的知识同化。
5387.A【解析】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将学习划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因此,二者划分的依据是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5388.D【解析】加涅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了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和反馈,其中起始阶段是动机阶段。
5389.A【解析】考点是奥苏波尔的坐标系。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接受学习是指掌生通过教师呈现出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属于有意义接受学习。
5390.B【解析】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当铃声和喂食反复多次配对呈现后,只给狗听铃声,不呈现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其中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无条件反射,因此食物被称为无条件刺激,唾液被称为无条件反应。
5391.C【解析】“杀一儆百”属于替代性强化,理论依据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5392.B【解析】负强化指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行为反应概率的过程。题目中“妈妈不再唠叨”可理解为取消了一个让小明感到厌恶的刺激,进而提高了写作业行为的发生频率。因此,本题目的正确答案为B。
5393.D【解析】正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负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消极强化物撤去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呈现性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取消性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他所希望的东西不出现,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很少迟到”说明行为出现频率减少,属于惩罚,“取消一次春游特权”,说明是取消性惩罚。
5394.B【解析】负强化是指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行为发生的概率。题干中学生由于进步,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即撤销了厌恶刺激,属于负强化。故本题答案选B。A项: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行为发生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故排除。C项:奖励属于正强化。与题干不符,故排除。D项: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悦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5395.D【解析】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是正强化,如给予奖励。
5396.C【解析】警示教育=杀鸡儆猴,属于替代性惩罚,属于替代性强化的知识点。
5397.C【解析】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5398.A【解析】联结学派认为刺激与反应中间没有任何中介,有中介的属于认知学派的观点。
5399.C【解析】信息加工理论的创立者加涅。
5400.D【解析】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上生长出新的经验,属于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儿童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
5401.D【解析】学生在学习了钠、镁、铝等元素的性质和特征后,再学习铜、铁、锌等概念就非常容易了,这是因为它们是同样性质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获得新概念的意义。既不产生上位关系,也不产生下位关系,属于并列结合关系。并列结合学习也叫组合学习。【解析】
5402.A【解析】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授课之前呈现一个引导性的材料,抽象和概括程度高于所要学习的任务。那么这个材料所起的作用就是固定观念的作用。因此选择a
5403.A【解析】奥苏泊尔认为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照新旧材料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5404.C【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了,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其中有的版本把它分为七层。有的版本则分为五层。其中在5层的版本中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本题选择c
5405.A【解析】局部强化指当学生的行为只有一部分是可以被接受的,你对其进行强化的方式就要针对可被接受的那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运用有限强化的技术。例如,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错了习题,你可对他演算步骤的正确性,或者他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给予强化。【解析】
5406.B【解析】人本主义教学观与学习观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要义的基础之上,认为学习应关注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强调道德文化应促进人潜能的发挥和普遍的自我实现,促使人则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则。人本主义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并驾齐驱的20世纪三大教育工作运动之一。
5407.C【解析】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
5408.C【解析】两岁的小燕并不能懂得古诗的文字以及意义,因此就如同小动物可以喊爸爸妈妈一样,属于一种运动技能,譬如口技。
5409.A【解析】非言语强化是指运用某些身体行动来传递对某些学生行为或反应的肯定和赞成。身体行动包括眼神交流、点头、微笑、朝着学生走过去、或者具有积极正面意义的手势。
5410.B【解析】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浦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并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条件反射的泛化进行是指人们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减缓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即为其具体表现。
5411.D【解析】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5412.D【解析】A.格式塔B奥苏泊尔C布鲁纳D桑代克
5413.A【解析】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试误一联结说。他总结了学习的三条规律:(1)效果律。它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习者以满意的情况,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增强;给予烦恼的情况,其联结则会减弱。(2)练习律。它指通过学习者的练习和运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会增强,否则会减弱。(3)准备律。它指学习者处于准备状态,对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
5414.A【解析】从学习内容来说,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5415.B【解析】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因此,本题选择B。
5416.D【解析】规范学习是指学生获得一定的规范认识、并努力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构建起内部的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解析】
5417.B【解析】强化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
5418.D【解析】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属于认知主义。
5419.B【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环节包括三个叫做获得转化评价。
5420.B【解析】见风流泪属于本能行为,因此选择b无条件反射。
5421.C【解析】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7层,其中最高层次叫做自我实现的需要。
5422.D【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是建构。建构主义认为没有客观的永恒的知识,因此知识无法靠教师的讲解来进行传递。学生只能建构自己的知识。
5423.B【解析】A选项布鲁纳对应认知结构主义,联结说对应桑代克。。加涅对应信息加工理论;顿悟说的代表格式塔学派的苛勒;班杜拉对应社会学习理论,也叫观察学习理论。符号学习理论的代表是托尔曼。
5424.D【解析】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
5425.C【解析】建构主义以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朴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过程。学生不是简朴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她人来代替。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在寻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学习中,她们已经形成了关于知识经验,她们对任何事情均有自己看法。
5426.D【解析】 直接强化是学生经过内部思考后选择某一期望的行为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或者是在某些期望行为产生后帮助学生去实现目标,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自我强化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自我强化时人们倾向于做出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东西。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5427.A【解析】非指导教学模式
5428.D【解析】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5429.A【解析】信号学习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作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题干中,小孩子是先得到“火”很危险这一刺激信号,而后在不停的加以强化,属于信号学习。
5430.B【解析】获得假释,就是提前释放。所以,并不是给了一个愉悦刺激,而是撤销了一个厌恶刺激。撤销了“坐监狱”的这个厌恶刺激,使良好行为增多,所以是负强化。不能选择惩罚,因为题干中并没有给予厌恶刺激或者撤销愉悦刺激,所以不符合惩罚。【解析】
5431.C【解析】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5432.B【解析】题干中,描述了若干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为规则学习(原理学习)。
5433.D【解析】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成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根据题意,D正确。 A项: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他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B项: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教学过程也要根据学生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的特点,来影响这一过程。 C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综上所述,D正确。
5434.C【解析】看电视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也是学习。
5435.B【解析】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理想属于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人们主义认为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5436.A【解析】指导教学与讲述法类似。
5437.A【解析】嗯。马斯洛和罗杰斯属于人本主义的代表人
5438.A【解析】概念同化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楗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奥苏贝尔把概念的同化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概念同化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学生对他人形成的经验进行直接的掌握、吸收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过程。因此本题选A。此外,考生还需要注意另一种出题方式,考查概念形成过程的典型方式,这个时候应该选B。概念形成是个体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概念的关键特征的过程。【解析】
5439.B【解析】布鲁纳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5440.C【解析】连接学派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强化其重要作用。
5441.C【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为学习好吧R-s的过程。个体先呈现某种行为后施加刺激,从而提高了反应发生的概率。其中刺激被称为强化。
5442.A【解析】布鲁纳提出了四条教学的原则: (1)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他认为儿童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第一,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这种内驱力是天生的,是种族生存所必需的。第二,胜任的内驱力(成就感)。儿童总是对能够胜任的活动保持兴趣,并且越来越感兴趣。他们总是在自动改造环境和顺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赢得真正的满足。第三,互惠的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人总有一种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这种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同样是重要的。 (2)结构原则: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布鲁纳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发现。人有三种表征系统,这三种表征系统也是人成功地理解知识的手段,即动作表象、图像表象、符号再现表象。 (3)程序原则: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一系列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序列,它们对于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序列。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任何具体的序列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材料的性质和个别差异等,因此,安排序列必须考虑儿童智力发展的历程,考虑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性。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这种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强化作用。同时布鲁纳也认为,教学是一种暂时状态,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学习者不能老是依赖教师的强化,必须逐渐地形成自我矫正的能力。
5443.A【解析】题干是派生类属的概念。其中派生类属又叫派生同化。
5444.A【解析】强化最早是斯金纳提出的。
5445.A【解析】猫拉栓出去就可以吃到鱼,鱼对于拉栓的行为就是一种强化,有期望中的行为就给一个愉悦刺激,属于正强化。但是桑代克并没有细致到比率问题,所以不能选定比率强化。
5446.C【解析】材料中的行为属于正强化。故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5447.D【解析】信号学习:指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其过程是:刺激—反应。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狗听铃声(刺激)分泌唾液(反应)。
5448.C【解析】班杜拉提出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三种强化。
5449.D【解析】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膝跳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蜘蛛织网属于能,都不是学习。
5450.A【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学习是后天的经验习得(不是先天本能的)。A属于本能不属于学习。BCD属于学习。
5451.B【解析】所谓“学会如何学习”,是指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术,并能在是适当的情境中加以运用。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当中的一种,而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兴趣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知道如何去学。故本题答案为B。
5452.A【解析】最低层次信号的学习。
5453.B【解析】课程目标之间具有层次性,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5454.D【解析】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是对同一类刺激作出共同的反应,应属于概念学习,故选D。
5455.C【解析】原理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5456.A【解析】天体运行的知识是事实性知识,属于表征学习。虽然表征学习和符号学习意思一样,但是在加涅的学习分类里叫做表征学习,优先选A。【解析】
5457.B【解析】按照学习结果,加涅把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其中,认知策略指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应的认知策略。
5458.B【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5459.D【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5460.A【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5461.B【解析】规则发现学习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规则的接受学习则能扩大和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小学阶段,以学习知识为主,所以,规则的接受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方式。
5462.C【解析】接受学习是指教育者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习者以接受的方式得到知识。发现学习是指教育者只提示有关的学习内容,学习者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独立发现的步骤获得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理解语言、文字所代表的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意义学习有两种:一种是学习材料本身已有意义联系;另一种是学习材料本身并无意义联系,但学习者赋予某种外加的意义,这种学习就是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学习没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或学习者在学习中并未理解材料间的意义联系。
5463.D【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5464.D【解析】奥苏伯尔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把认知领域的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①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意思。如: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词语、单词、历史事件、学科专业术语等所代表一种意义”都属于符号学习。 ②概念学习:对于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即对一个名词的名词解释。如:“鸟”是无齿有喙,羽翼丰满的动物。 ③命题学习:学习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学习“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命题学习有三种形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这也是奥苏伯尔概括获得新知识意义的三种同化模式。
5465.A【解析】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符号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如汉字、英语单词的学习。
5466.A【解析】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题干所述为对“鸟”的概念的学习。
5467.A【解析】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5468.B【解析】符号学习又叫表征的学习。
5469.A【解析】意义学习的核心是概念的学习。个别版本为命题的学习。
5470.B【解析】“被表扬”是正强化、“训了一顿,还被禁止玩游戏”是惩罚。【解析】
5471.A【解析】难住你的不是知识点,而是物理知识,定滑轮属于等距杠杆。因此下位学习。
5472.A【解析】直角三角形属于三角形的下位概念。
5473.B【解析】金鱼是包含在鱼的概念当中的,故属于上位学习。
5474.C【解析】苹果、梨属于水果,因此属于上位学习。
5475.C【解析】电脑包括笔记本电脑,先学电脑后学笔记本,故属于下位学习。
5476.B【解析】效果律是在试误过程中,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学习者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那么反应与这一特定的刺激之间的联结便会增强;若得到烦恼的结果,这种联结便会削弱。也就是说,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得寸进尺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是效果律的体现。
5477.C【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就是将新知识归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去。因此,答案选C。
5478.B【解析】规则是抽象的例子是具体的,规则到例子是从抽象到具体的学习,也就是从上位概念到下位概念的学习。下位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从规则到例子属于下位学习。
5479.B【解析】菱形属于四边形。
5480.B【解析】萝卜白菜属于蔬菜。
5481.B【解析】公文写作属于写作。
5482.C【解析】此题是对并列结合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如学习质量与能量、遗传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
5483.C【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其中,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通过行为规范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品德,就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
5484.A【解析】则的学习:亦称原理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解析:如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定律、定理的学习是规则学习。辩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辨别学习既包括一些简单的辨别,如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辨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作出正确的反应。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解析:这种反应是基于事物的某些特征而作出的,如三角形的概念的学习。规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解析:如利用四则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5485.C【解析】A属于正强化,用吃糖当做吃药的强化物;B是正强化;D是惩罚。因此ABD都是操作条件作用。C现出现考试这个刺激物,才会导致心烦意乱的结果,属于经典条件作用。
5486.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S-O-R是认知主义托尔曼的观点。
5487.C【解析】联结理论虽然是行为主义主张的学习理论,但是在单选题中优先选择联结理论这种叫法。
5488.D【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
5489.C【解析】“一听到吸尘器的声音就联想到汽车发动的声音”这是对相似的刺激做出了相同的反应,属于泛化。
5490.B【解析】桑代克的著名实验是小猫迷箱实验。
5491.D【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试误说的基本规律。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即试误说。试误说的基本规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三大规律。
549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桑代克认为,试误过程主要受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的支配。其中,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题目中,老师激发学生学习,让学生预习,都符合准备律的要求。综上所述,B项正确。
549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在试误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条教学原则,分别为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练习律是指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会增强这一联结。故本题选A。
5494.B【解析】早在20世纪初,巴浦洛夫在实验的基础上就提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重复性的反射作用使动物的某种行为得 正文 1 条件反射学说是由巴甫洛夫创立的。
5495.A【解析】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会引发其条件反应。例如,曾经被大狗咬过的人,见到小狗也会产生恐惧。
5496.B【解析】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小刘被警察拦截后再见到警察会害怕属于泛化。
5497.B【解析】斯金纳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
5498.A【解析】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5499.B【解析】负强化指取消一个机体厌恶的刺激,以提高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教师取消“家庭作业”这一厌恶刺激,是为了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属于负强化。
5500.D【解析】"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是想增强学生提问的行为,故排除B。强化法是指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展示的范例(榜样);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5501.C【解析】学生进步明显,教师撤销处分(抄写课文),属于通过让学生摆脱厌恶刺激(抄写课文),来增加其行为(认真完成作业)发生的概率,是负强化的表现。
5502.B【解析】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包括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真诚一致是指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习者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个体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同理心是指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就叫换位思考。
5503.D【解析】“正确运用”表明了会运用规则,因此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
5504.B【解析】负强化指撤销厌恶刺激使行为反应概率增加。B中就是撤销了“打扫家里卫生”这一厌恶刺激,增加了好好学习英语的行为。
5505.A【解析】潜伏学习又称隐匿学习,是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潜伏学习也能够发生。它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5506.A【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被称之为认知行为主义。
5507.C【解析】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班杜拉。
5508.A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也可以叫替代性学习和模仿学习,因此AC都可以。
5509.C【解析】班杜拉观察学习中,把强化分为三种。
5510.D【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或者替代性学习,强调观察者像榜样的学习。
5511.D【解析】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且认为认知学习等同于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因为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是一种无意义学习。【解析】
5512.A【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5513.A【解析】社会学习理论也叫做模仿学习理论。
5514.A【解析】认知结构理论强调对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其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都可以用一种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任何一门学科也都有它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该门学科基本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或编码系统。
5515.D【解析】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提出了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5516.D【解析】托尔曼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结果形成“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在情境整体的领悟。故本题选D。
5517.B【解析】发现学习的创立者布鲁纳。
5518.A【解析】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题干中,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方式为发现学习。综上所述,B项正确。A项,接受学习是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机械学习是学习者没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根据字面意思的联系,记住了一些符号,即俗称的“死记硬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有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5519.B【解析】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B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符合题干说法,故此题选B。
5520.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学习的特点。发现学习的优点:(1)提高智力的潜力;(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发现学习使用范围有限,一般文科不适用。故本题选D。
5521.B【解析】奥苏贝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讲授教学的原则有: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序列组织原则、巩固原则。并且奥苏贝尔针对这种教学方法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故本题选B。
5522.A【解析】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有其严格的定义,即在正式材料学习之前,向学生介绍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的知识相联系的概括和包摄性引导材料,它在抽象、概括和包摄水平上应高于正式的学习材料并用学生熟悉的术语呈现。即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5523.D【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 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个体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
5524.D【解析】属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5525.B【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5526.D【解析】】建构主义教学观中反对知识是靠传授获得的思想。
5527.D【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5528.D【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5529.B【解析】罗杰斯。
5530.A【解析】罗杰斯的非指导教学模式中,对讨论负有多半责任的是学生,他们决定要学习的东西并自由设置自己的教育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原理等,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并做些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这种教学模式更能使学生为自己的小班学习负责,从而揭开序幕更加主动、有效、持久的学习。非指导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形成一种气氛,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正确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
5531.C【解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532.C【解析】6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使美国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70年代: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加涅则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5533.A【解析】本题考查罗杰斯的有意义自由学习观。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学习者的需要。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5534.D【解析】华生相信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模式适用于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他是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
5535.D【解析】题考查学习的含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它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行为。故选D
5536.C【解析】在老虎机游戏中,不确定哪一次会吐出钱币来,因此属于不定比强化。
5537.C【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区别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几种基本规律。A不属于其中的规律。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依据题意,减少作业属于撤销厌恶刺激,属于负强化。故选C。
5538.A【解析】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
553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格式塔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把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他们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主张学习是在于构成一种完形,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顿悟,格式塔理论强调的是整体。因此,格式塔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C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5540.A【解析】言语信息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本题中学生能够说出“诚信"的定义,其实是解决了一个“诚信是什么”的问题,因此是言语信息的学习。
5541.D【解析】不理不睬后行为的降低,一般属于消退;有刺激后行为降低,一般属于惩罚;
5542.C【解析】象征模仿是指学习者所模仿的不是榜样的具体行为,而是他的性格或行为所代表的意义。电影、电视、儿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他们在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勇敢、智慧、正义等性格,即旨在引起儿童象征模仿。
5543.B【解析】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B惩罚一个孩子,让另一个孩子看,其中另一个孩子受到的就是替代强化。
5544.A【解析】罗杰斯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两类,分别处于意义的两端。一类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的学习,不涉及情感,与完整的人无关。意义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发展重大变化的学习。题干符合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的含义。
5545.B【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自己以前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习者主动地将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进行编码,从而转变为自己的内在知识和意义。
5546.C【解析】对具体刺激的反射是第一信号系统,对语词的反射是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对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也是人所特有的。狗虽然能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对名字的发音作出的反应,名字对于狗来说,只是一个声音刺激,并没有符号和语言代表意义。
5547.A【解析】经典条件反射均属于信号的学习。
5548.C【解析】顿悟属于格式塔学派的观点。潜伏学习是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它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5549.C【解析】态度属于情感领域的学习。我国就把这两方面汇总到一起叫做“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5550.D【解析】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题干中教师的做法属于惩罚。
5551.D【解析】本题考查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故本题选D。
5552.C【解析】所谓认知表征,就是指通过知觉而将外在事物转换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而其认知表征方式则会随个体年龄而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儿童靠动作来认知世界、获得知识;映象表征——儿童用头脑中的表象去表现世界、获得知识;符号表征——儿童运用符号、文字再现世界、获得知识。【解析】
二、多项选择题
5553.ABCD【解析】根据学习结果说,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5554.A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从学习意识水平把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外显学习则是指受意识支配、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5555.ABC【解析】联结主义又称为行为主义,其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强化在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排除D选项,D属于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观点。
5556.ACD【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在观察学习理论中指出,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B选项是斯金纳提出的规律。故本题选ACD。
5557.ACD【解析】桑代克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前对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如果有准备而又给予实现,就引起满意;如果有准备而不予实现则感到烦恼;如果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其活动也感到烦恼。练习律是指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着学习者的练习和运用而增强,反之,变得越来越弱。效果律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反应后如果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则会加强,如果获得烦恼的结果就会减弱。
5558.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规律包括:(1)获得和消退。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削弱,并最终消失,即条件反射的消退。(2)泛化和分化。泛化是指有机体一旦学会对某特定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综上所述,A、B、C、D项均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
5559.ABCD【解析】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表现为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5560.ACD【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他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5561.ABCD【解析】都属于发现教学法的特点,需要积累该知识点。
5562.ABC【解析】构主义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主要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
5563.AB【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奥苏贝尔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故本题选AB。CD属于加涅学习结构的分类。
5564.ABD【解析】C项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学习主张。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
5565.AB【解析】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是罗杰斯提出的,奥苏贝尔提出的是有意义接受学习观。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这是联结主义的观点。
5566.BC【解析】罗杰斯提出的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要素的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移情性理解、真实或真诚。
5567.BCD【解析】我国心理学家依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将学可分为三类:技术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5568.ABCD【解析】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强化后,有机体会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以获得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强化在行为塑造和学习 的过程中有提升行为出现概率的作用。强化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强化理论作为重要的学习 理论,对揭示、探究学习规律有很积极的意义。
5569.ABCD【解析】(1)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2)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3)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4)学习的结果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和学到了什么。E属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主义的观点。
5570.ABC【解析】叶公好龙什么也不是。
5571.CD【解析】强化是教师撤销学生的负性关注,故A错误;负强化是增加积极行为反应概率,故B错误,C正确。运用负强化时,可以免去不愉快刺激(某项要求),故D正确。故本题选CD。
5572.ABCD【解析】接受学习是指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发现学习就是教师提供问题和材料,让学生独立思考、组织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教学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两种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本身并无高低之分。奥苏伯尔对于这个问题作了详细阐述,认为接受学习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故本题选ABCD。【解析】
5573.BC【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景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故本题选BC。
5574.BCD【解析】按学习主体划分把学习分为:人的学习、动物的学习、机器的学习。
5575.BCE【解析】A属于行为主义,D属于人本主义。
5576.BCD【解析】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区别:(1)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类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而AE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特征。
5577.ABCD【解析】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5578.AB【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家与教育专著的识记情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它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其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生观、学习观、知识观。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说的是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AB项正确。C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建构主义强调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B。
5579.ABD【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概念。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A项:通过几天的适应,幼儿从最初的害怕生人到不怕了,发生了转变,而且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属于态度的学习。A项正确。B项:心理学上所说的广义的学习包含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学习,老马识途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这是动物通过反复的练习或经验产生的行为的改变,符合学习的概念。B项正确。C项:服用兴奋剂之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提升,虽然伴有行为的改变,但是改变是由药物兴奋剂所致,且这种变化是短暂的,不符合学习的概念。为干扰选项,排除。D项:成年人每天阅读报纸,通过阅读获取一定的信息和知识,是学习行为。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D。
5580.ABCD【解析】全选。本题考查学习的概念。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5581.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相关理论代表人物。加涅提出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托尔曼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A、B、C选项均正确。D选项:掌握学习理论是由布卢姆提出而非布鲁纳。故本题选ABC。
5582.ACD【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5583.ABCD【解析】加涅按不同的学习水平,把智慧技能依次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而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
5584.ABC【解析】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5585.AD【解析】BC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5586.ABCD【解析】程序教学的原则有:(1)小步子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自定步调原则;(4)及时反馈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
5587.ABD【解析】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强调知识的动态性。A项正确。B项: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强调注重学生的先前经验。B项正确。C项: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不是简单“刺激——反应”的过程。“刺激——反应”的过程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为干扰选项,排除。D项:建构主义认为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制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D。
5588.ABCD【解析】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并不是一步一步逐步发展的线性发展过程。其中动作是否再现是看动机有没有出现,所以并不是第三步再现,第四步才是动机这种线性过程。
5589.AB【解析】CD是接受学习的特点。
5590.AB【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奥苏贝尔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5591.AB【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5592.CD【解析】大雁、海鸥都属于鸟,新学习的知识是已有知识的下位知识,已有的概念或命题是上位的,所以属于下位学习,又叫类属学习。故本题选CD。
5593.BCD【解析】从学习内容来说,我国学者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以及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5594.ABCD【解析】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主要有三方面:知识、技能、行为。但是说法很多,比如我们选项中的A属于知识方面。BC属于技能方面。D属于行为方面。【解析】
5595.ACD【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B埃里克森属于精神分析学派。
5596.ABCD【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5597.AB【解析】课外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教学,同时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作业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指出其原因。故本题选AB。
5598.ABC【解析】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创始者是斯金纳,他把物理学的操作注意和生物学的进化论结合起来,构建了条件性作用理论,排除内在心理历程,只研究可测量的外显行为。他的局限性在于不注重人的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动物和机器。ABC选项正确,D选项应该是扩大了联结派的眼界。故本题选ABC。
5599.ABCD【解析】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5600.BD【解析】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故B、D两项正确。A属于惩罚,C属于变相体罚。
5601.BCD【解析】A是负强化,BCD属于正强化。
5602.ABC【解析】加涅按照学习水平把学习分为了由低到高的八层,分别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解决问题)学习。
5603.BDE【解析】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5604.AC【解析】B属于行为主义,D属于人本主义。
5605.CD【解析】C先行组织者在正式学习之前呈现,是一个引导性的材料。
5606.CD【解析】A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B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解析】
5607.ABCD【解析】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 1)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入有发展的潜能,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过程;(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是心理治疗的基础。
5608.BD【解析】本题考查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罗杰斯是人本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有意义学习主要具有四个特征。(1)全神贯注: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学习活动之中。(2)自动自发: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3)全面发展: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自我评估: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B、D两项不属于罗杰斯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与题干相符,当选。A、C两项:均属于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D。
5609.BC【解析】人本主义的观点是: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共情)。其中同情不能等同于共情,含义不一样。
5610.AD【解析】图式的三个特征:图式含有变量、图式具有层次、图式能够促进推论。【解析】
5611.AD【解析】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5612.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C项属于建构主义知识观,E属于学生观。学(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经验,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所以,在具体问题面前,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形成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往往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A、B、D三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BD。
5613.BCE【解析】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人类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1)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2)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3)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人类学习除了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5614.ACDE【解析】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班主任的表扬属于正强化。
5615.ABCE【解析】运用惩罚要做到:(1)惩罚要及时;(2)惩罚要正确、公平、合理、适当;(3)惩罚时间要短,不宜过长。另外教育中使用奖励和惩罚,应采取以下手段:(1)让学生充分了解奖惩的行为标准;(2)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差异;(3)惩罚只限于知错能改的行为;(4)多使用剥夺式惩罚。此外,在教育中应遵循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5616.BCD【解析】 奥苏伯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逐渐分化、整合协调、先行组织者。
三、判断题【解析】
5617.对【解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教学过程把人类总结的经验,人类经过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创造、发明的经验接收下来,而不是向未知领域的进军。
5618.错【解析】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四个子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并不是一步一步逐步发展的线性发展过程。其中动作是否再现是看动机有没有出现,所以并不是第三步再现,第四步才是动机这种线性过程。
5619.错【解析】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但没有否定学生存在机械的和发现的学习。
5620.错【解析】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但不能因此忽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5621.错【解析】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5622.错【解析】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是第一个。
5623.错【解析】题干描述的替代性强化,而不是自我强化,关键词别的同学。
5624.对【解析】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具有四个要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均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学习是自动自发的(自我发起的),即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全面发展,即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因此,学习能对学习者产生意义,并能纳入学习者的经验系统之中。
5625.对【解析】
5626.错【解析】相对持久的变化。
5627.错【解析】下位学习
5628.错【解析】桑代克 尝试错误说
5629.对【解析】对
5630.对【解析】对
5631.对【解析】对
5632.对【解析】对
5633.对【解析】对
5634.错【解析】关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班杜拉认为主要有个人的绩效经验、替代经验、想象经验、口头说服、生理唤起和情绪状态等六种因素。
5635.对【解析】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强调意识的作用。【解析】
5636.错【解析】顿悟说 格式塔学派苛勒
5637.对【解析】对
5638.错【解析】干鸟描述的是符号学习或者叫做刺激的分化。
5639.对【解析】都重视认知结构,但布鲁纳发现,奥苏泊尔接受。
5640.错【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新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下位关系又非上位关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5641.错【解析】高级规则的学习等于问题解决的学习。
5642.对【解析】属于观察学习。
5643.对【解析】对。
5644.错【解析】有意义是指新旧知识之间有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
5645.错【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的改变。
5646.错【解析】属于智慧技能中的辨别的学习。
5647.对【解析】从客观条件来看,有意义的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5648.对【解析】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
5649.错【解析】从行为教学观向认知教学观的过渡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它使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的目标是追求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故本题错误。【解析】
5650.错【解析】属于独立的发现。考查奥苏泊尔坐标系
5651.错【解析】这两种学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尝试一错误说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5652.对【解析】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的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5653.错【解析】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提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提高提高 题干说反了。
5654.对【解析】考查托尔曼的潜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