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6384.D【解析】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6385.B【解析】说李谷一的就他一个人因此是独特性。
6386.A【解析】关键词大量的观念。流畅性,是指智力活动灵敏迅速、畅通少阻,能在较短时间内发表较多的观点,它是发散思维的量的指标。
6387.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
6388.B【解析】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通常表现为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或者解决问题。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揭示了思维定势这个现象。
6389.B【解析】“在单位时间内给出了很多的答案”体现流畅性好,“都是在餐饮用具范围内”体现变通性差。
6390.B【郭帅解析】酝酿效应指当一个人致力于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周后,他可能提供突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6391.D【解析】不同类型,因此选择变通性。变通性,也称为灵活性。是指思维灵活,触类旁通,随机应变,不受功能固着、定势的约束。
6392.C【解析】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6393.A【解析】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
6394.B【解析】蜡烛实验。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邓克尔的“蜡烛实验”揭示了思维的功能固着。
6395.A【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尝试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6396.C【解析】创造力的最主要特征独特性。
6397.B【解析】鼓励异想天开
6398.D【解析】检验假设
6399.C【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走脑子才行。
6400.ABCD【解析】
6401.C【解析】功能固着
6402.A【解析】与问题类型相对应,问题解决也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或通过发展新方法、新程序等来解决无结构的、无固定答案的问题。
6403.D【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404.D【解析】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因为这些问题的本质特征明显易发现。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是因为这些问题包含了某些多余的信息,于扰了学生的思维。问题表征指个体在头脑中,记载、理解和表达问题信息的方式。一般分为语言表征和表象表征两种形式。前者是指用语言的形式在头脑中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表征;后者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的“视觉”表象。问题表征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问题的类型和呈现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首先,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此外,由于问题的陈述方式或所给图示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本身的具体性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6405.B【解析】内在的因此是认知性
6406.A【解析】发现问题
6407.D【解析】结构不良无结构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6408.B【解析】有结构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6409.B【解析】数形结合~表征问题。
6410.C【解析】定势,习惯上使用4-1=3
6411.D【解析】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看作对问题空间的搜索,理解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6412.C【解析】提出假设
6413.B【解析】用途~功能固着
6414.B【解析】ACD都是有结构的有固定的明确答案的。
6415.C【解析】理解问题又叫表征问题、分析问题。
6416.A【解析】直接检验虽然可靠,但有些假设不可能或不允许进行直接检验。间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要由直接检验来证明。
6417.D【解析】ABC都不符合问题解决的特征
6418.D【解析】小岩已经检查了闸盒里的保险丝,所以到了检验假设的阶段。
6419.B【解析】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6420.B【解析】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一个复杂的或者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么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6421.D【解析】(5)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6)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7)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作用。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6422.A【解析】(5)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6)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7)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作用。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6423.B【解析】(5)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6)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7)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作用。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6424.B【解析】(5)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6)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7)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作用。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6425.B【解析】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人们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
6426.B【解析】(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有时发现问题比寻找问题的答案更困难,因为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非都是显而易见的。这正如有的科学家说的:“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人对活动的态度越积极,知识经验越丰富,求知欲越强,就越容易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明确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过程,那么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就是把问题分解为局部的、具体的问题,使思维活动更有指向性。明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三)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人们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
(四)检验假设当人们头脑中设想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还需要对它的正确性进行评价,检验它是否与实际相符合。检验的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加以检验。另一种是通过思维活动即推理加以检验。
6427.A【解析】(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有时发现问题比寻找问题的答案更困难,因为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非都是显而易见的。这正如有的科学家说的:“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人对活动的态度越积极,知识经验越丰富,求知欲越强,就越容易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明确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过程,那么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就是把问题分解为局部的、具体的问题,使思维活动更有指向性。明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三)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人们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
(四)检验假设当人们头脑中设想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还需要对它的正确性进行评价,检验它是否与实际相符合。检验的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加以检验。另一种是通过思维活动即推理加以检验。
6428.B【解析】(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有时发现问题比寻找问题的答案更困难,因为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非都是显而易见的。这正如有的科学家说的:“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人对活动的态度越积极,知识经验越丰富,求知欲越强,就越容易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明确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过程,那么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就是把问题分解为局部的、具体的问题,使思维活动更有指向性。明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三)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人们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假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
(四)检验假设当人们头脑中设想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还需要对它的正确性进行评价,检验它是否与实际相符合。检验的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加以检验。另一种是通过思维活动即推理加以检验。
6429.D【解析】(5)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6)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7)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作用。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6430.A【解析】原型启发
6431.D【解析】蜡烛实验功能固着;量杯实验定势。
6432.D【解析】将某知识点放在一段新材料中,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
6433.C【解析】积极和不过与紧张,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影响,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效果。
6434.B【解析】原型启发
6435.C【解析】原型
6436.C【解析】缩短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时间
6437.D【解析】问题解决的特点(1)问题情境性;(2)目标指向性;(3)认知操作性;(4)操作系列性。
6438.B【解析】流畅变通独特。
6439.D【解析】算法=尝试与启发并列。
6440.C【解析】反证法=逆推。
6441.D【解析】看清楚是错误的有~~送分题
6442.D【解析】流畅变通独特。
6443.D【解析】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6444.A【解析】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智力和创造力的基本隔阂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但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者一定不具有高智商。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6445.A【解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超越线性思维。
6446.C【解析】C形态扩散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办什么事。
6447.C【解析】算法策略是指对一个问题的所有解决途径都加以尝试。
6448.D【解析】题干中“发展新方法新思路”强调“新”,因此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
6449.A【解析】创造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其中在准备阶段,创造主体在这个阶段已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围绕问题搜集资料,并寻找和尝试初步的解决方法。
6450.A【解析】逆向搜索。从目标状态出发,逐步推出达到目标需要的条件。
6451.A【解析】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6452.C【解析】试遍所有可能,算法策略
6453.A【解析】训练发散思维。
6454.B【解析】启发
6455.C【解析】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如贺卡、图画、各种小模型等。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此项训练通常需要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所设计的课题,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6456.D【解析】发散思维
6457.A【解析】流畅性同上
6458.B【解析】算法是策略
6459.B【解析】子目标因此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6460.D【解析】用途扩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比如,尽可能多地说出别针的用途;
6461.C【解析】定势
6462.C【解析】影响创造性思维的条件~个性、环境、智力。
6463.C【解析】启发
6464.D【解析】D独特表现了与众不同
6465.B【解析】明朗阶段这一阶段又称“啊哈”阶段,是创造过程的顿悟阶段。经过长期酝酿,随着创造活动的深入,主体突然被特定情境下的某一特定启发唤醒,思想豁然开朗,一种新观念油然而生。这一阶段往往伴随着突然的、强烈的、明显的情绪体验,给创造主体以极大的快感。
6466.C【解析】独创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那种能力,此外,还有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我们的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6467.A【解析】准备期这一阶段,创造者收集、整理资料,即收集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各种信息,组织已有的旧经验,掌握必要的技能。
6468.A【解析】原型启发
6469.A【解析】头脑风暴训练是奥斯本提出来的,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1)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2)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3)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4)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6470.B【解析】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邓克尔的“蜡烛实验”揭示了思维的功能固着。
6471.A【解析】问题是给定信息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景。
6472.B【解析】分析问题
6473.D【解析】原型启发
6474.D【解析】复杂性不属于。
6475.A【解析】高创造性的人智商一定高。
6476.C【解析】逆推法指从目标状态出发,逐步推出达到目标需要的条件。从后往前推算,说明是逆推法。
6477.B【解析】发散思维
6478.D【解析】d不利于创造性思维。
6479.D【解析】手段目的分析法。
6480.B【解析】结构不良
6481.D【解析】瑞文智力测验不是测创造力,而是测智力的。
6482.A【解析】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中年期甚至老年期达到最高峰
6483.B【解析】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6484.D【解析】发现问题
6485.C【解析】检验假设
6486.C【解析】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其首要的环节是发现问题。
6487.D【解析】“想出至少2种以上可能的方法”属于提出假设。
6488.C【解析】定势的影响
6489.A【解析】思维定势
6490.D【解析】发音一般都是负迁移,属于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6491.A【解析】定势
6492.C【解析】思维定势
6493.B【解析】功能固着
6494.D【解析】酝酿效应
6495.A【解析】心理定势
6496.C【解析】动机强度需要随着任务难度的变化而变化,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是倒U型关系,因此C错误。A中说法正确,定势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用以前的老方法解决面对的新问题,所以定势只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A选项描述没问题。但是不能说定势对解决问题产生的都是消极影响,定势也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6497.C【解析】功能固着
6498.A【解析】功能固着
6499.A【解析】A真创造,B潜创造,
6500.B【解析】不同类型的关键词,变通性
6501.B【解析】随机应变=变通
6502.B【解析】思维的片面性和表现性依然存在
6503.D【解析】不做任何评论,头脑风暴法的关键。
6504.D【解析】头脑风暴法同上
6505.C【解析】c比较属于逻辑思维,应多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6506.D【解析】一群人进行的头脑风暴。
6507.D【解析】创造力的训练策略
6508.B【解析】智力因素与分智力因素一对。
6509.A【解析】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
6510.D【解析】“倾向于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只能想到常用功能,而想不到其他功能,属于功能固着。
6511.B【解析】打破常规是与众不同创造性的表现。A中创新规律,规律是客观的,只能发现不能说创新规律。
6512.C【解析】分合法本义是“把原本不相同、不相关的元素加以整合”,包括两种心理运作过程:主要是运用类比和隐喻的技术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形成不同观点。
6513.A【解析】孩子更愿意更习惯听父母的。
6514.D【解析】原型启发
6515.B【解析】现代心理学强调结合学科教学进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使学科知识的训练与能力传授相互渗透。目前一些训练教材与学科教学无关,只进行专门的思维训练,大多以日常生活事例为训练内容。虽然学生能学以致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但是不能有效提高学习成绩。从常见的训练教材来看,难度并不大,因此A项说法错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小双在进行思维训练时可能没有与学科相结合,因此B项正确。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成绩提高,因此C项说法错误。差生也能通过自学思维训练教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D项说法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6516.ABC【解析】问题解决指由一定的情景所引起,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1)初始状态(给定的条件);(2)中间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3)目标状态(要达到的目标)。
6517.BD【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6518.ACD【解析】(1)问题情境性;(2)目标指向性;(3)认知操作性;(4)操作系列性
6519.ABCD【解析】全选
6520.AB【解析】AB算法与启发两种
6521.ABC【解析】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过程的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统为问题空间。
6522.ABCD【解析】全选
6523.ABCD【解析】全选
6524.ABC【解析】关键看成果是否首创。关于B能不能算是创造的问题,也进一步查证了,参考图片,因此B是发现了新规律,也是一种创造,所以属于真创造。
6525.ABCD【解析】选项都是专家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专家有更强的认知与自我监控能力。
6526.ACD【解析】发现问题取决于:个人求知欲望强、活动积极性高、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发现问题。
6527.CD【解析】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启发式。.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6528.ABCD【解析】全选
6529.AB【解析】逆推、爬山、手段目的分析。
6530.ABCD【解析】全选
6531.ABCD【解析】全选
6532.ABCD【解析】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6533.ABCD【解析】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包括:(一)在擅长领域表现突出;(二)在较大单元加工信息;(三)能迅速处理有效信息;(四)能在短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五)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六)愿花时间分析问题;(七)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
6534.ABCD【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2)问题表征: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3)知识经验: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4)认知策略: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专门领域的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策略。(5)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6)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7)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原型启发具有很大作用。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9)情绪和动机状态:情绪和动机状态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就情绪和动机强度而言,在一定限度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不仅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且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6535.ABCD【解析】都无法算成问题解决。
6536.ABD【解析】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6537.ABCD【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已有知识经验、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个性等。
6538.ACD【解析】算法策略是指对一个问题的所有解决途径都加以尝试。它的缺点是费时,费力,有些问题算法策略是无效的。
6539.BCD【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6540.CD【解析】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
三、判断题
6541.对【解析】头脑风暴训练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6542.错【解析】耶莫莫托的研究认为,智商在90以下者,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为0.88;智商在90—110之间者,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相关为0.69;智商在110—130之间者,智力与创造力的相关为-0.30;智商在130以上者,二者之间的相关为-0.09。这就是说,智商在110以下者,高智商分数与高创造力是相伴随的,高于110这个点时,二者之间就很少相关或无关。其他许多项类似的研究也都证明了这一理论,这些论据都支持创造力必须以一定数量的智商(智力)为阈限点,超过了这个阈限的临界点,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是微弱的。
6543.对【解析】原型启发
6544.错【解析】自动化不符合问题解决的特征
6545.对【解析】“随机应变”就表明变通性。
6546.错【解析】功能因素有时也起到促进作用。功能固着才对问题的解决只起阻碍作用。
6547.对【解析】不是充分条件,表明的意思是高智商推不出高创造性。这是对的,智商高的人创造性不一定高。是必要条件,表明的意识是高创造性可以推出高智商。这也是对的,创造性高的人智商一定不低。所以本题干表达的正确,只是专用术语可能不理解。
6548.对【解析】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问题空间是个体对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中间状态、目标状态以及有关的操作。不同的个体构造的问题空间也可能不同,而个体在问题解决之前也可能改变或重构问题空间。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影响着问题空间的构造。
6549.错【解析】创造性可以培养。
6550.错【解析】算法无法迅速解决问题。
6551.错【解析】原型启发的概念
6552.错【解析】两种算法和启发。
6553.错【解析】适度最好。
6554.对【解析】创造性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复合体,以发散思维为主。
6555.错【解析】顺序错误。
6556.错【解析】错在状态扩散,没有这种扩散,应该改成“形态扩散”。
6557.错【解析】创造性每个人都有。或低或高而已。